文字平台能夠被稱之為「部落格」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人們對「社群網站」的厭倦開始形成大量出走到一個「安心」的平台「發聲」,我們真的會「重回」部落格年代嗎?當「文字平台」開始重新取代「社群網站」成為人們選擇溝通對話的方式,我們得先回來看一下「部落格」這玩意的要素有哪些,再來想想文字平台真的能夠被稱之為「部落格」嗎?
前陣子搜到一個2008的網頁「踢爆!台灣最值錢的前300名部落格!」裡面應該很多好幾個都不能連了。但比較有一點點年紀的(經歷過無名小站)多半應該都聽過這些部落客。(看到奶茶這貓,才想起貓界火紅的起點是從奶茶不是黃阿瑪啊!)
再往下拉,有一塊是評比部落格價值的四個面相:串連、行銷、社群、專業力。大概就足以說明「文字平台」是無法被稱為「部落格」的。
從「社群網站」脫離出來的「個人發表」,大部分都還是依附在「平台」下。有一段日子matters老是有一種文章是在評論「誰的文章應該夠格被稱之為文章」或者「必須要被看見」,在部落格時代哪有那麼多這種爭議?
大部分的時候「部落客bolgger」(寫部落格的人)都是非常有獨立性的個體,若以現階段來看,會比較接近方格子跟探路客的模式,不依附平台的數據演算,都是靠部落客各自互相串連分享(收藏、追蹤)認識另一個部落客,而慢慢成為一小群一小群性質相近的群體。(方格子和探路客這兩個平台還是有什麼推薦之類,是被篩選出來的。matters則是用數據演算來調整首頁。)
「獨立性」這件事是現在的文字發表平台不足以稱為「部落格」最大的原因,但這是經歷過社群網站的年代洗禮而形成的。大部分的人習慣的交流模式:

不主動、厭倦社交但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交、不太能自己挑選訊息、缺乏自我表達的自信(和能力)、容易被風向帶著走、容易陷入「被大量認同和渲染」的社會現狀而更加迷惘……

但,沒有社群平台,也沒有「追蹤」、「訂閱」功能的時候部落客到底怎麼互相連結起的呢?早期部落格是透過RSS的功能去訂閱彼此的部落格(更早的新聞台、發報台是用email)再以閱讀器去讀取其他部落格的新文,所以並不局限「只能閱讀一個平台的文章」。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在不同平台各自有帳號,你就能透過這個功能,訂閱所有你想看的文字。
這個功能的演變,最接近的是讚賞公民在liker land app 所開發的功能,讓你可以比較容易的訂閱其他人的文字。(點我加入讚賞公民點我下載liker land)但實在是因為社群網站的默默影響的關係,大部分的人失去了「歸納整理」的能力,它餵你什麼文字,你就吃什麼訊息,加上一堆社交關係,很多人幾乎是無形之中就放棄自己可以挑選接收訊息的方式
另一個部落格的主體性除了文章的發表外,的確就是透過自我的篩選分享出去給人的文章。(這跟「挑自己讀的」不一樣,這是「讀完、消化後的分享」)有點類似讚賞公民的「super like」。以往可能還延伸出書籤分享蒐集的方式(類似現在Facebook的share,但注意:是有被真的消化過的訊息來分享,不是現在看到什麼就分享爽的。)
這裡說明一下:有些人會把Facebook的「分享」當作一種「我存下來等一下再看的收藏」,所以後來Facebook開發出「收藏」的功能,讓分享盡量是用戶認為「需要被分享」的內容。(當然,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它們兩個的不同,甚至很多人沒有用過「收藏」這個選項。)
而部落格的引用功能(Trackback),也不是現在跨平台能夠做到的。這個功能是假設有人在他的部落格網站提到你一篇文章的連結,就會發送一則通知到該篇文章通知你有人引用了你的文章,你便可以透過通知看到誰引用你的文章在什麼內容裡。
當然,部落格的功能還有:你可以更動你的版面,你可以放上你喜歡的「友好網站」、「推薦連結」還有各式各樣各種不同部落客的串連活動,放上串連貼紙去廣發給來訪的人知道有這麼一個活動。而不同平台也因為RSS和串連的功能,不定時的會有人舉辦串連活動(大大小小、百花齊放),你既可以與不同平台的使用者連結起來,也不用依附在一個平台底下。
部落格會亡,一方面是因為社群起來了,一方面是沒有收取費用但也無法創造收益,最後終告收攤。(所以才有了部落格都是滿滿廣告這種事,不然你怎麼會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看到那麼多廣告呢?)另一點則是「相簿」這事耗掉太多的流量和空間,所以純文字的平台會比較容易成為後起之秀(flickr pro年費今年再度上調)使用者一直不付費,最後都會走向收費或是廣告滿溢的狀況。
現階段(2020.09)的文字平台能稱之部落格嗎?我想是不能的。以matters、方格子、探路客這三個平台來看,matters像大型的討論區(而且是沒有被分類過的,並且在交流互動上更趨向facebook了。討論區大概像dcard)而方格子比較獨立、個人,但很方格子用戶不太愛互動;探路客的部分比較趨向instagram,有討論、有回應,而且多半的人渴望脫離原有的社群被看見、參與討論(閒聊)。
一同經過部落格時代的朋友說:那已經是回不去的年代。
是的。至少在「獨立的主體性」上,部落格就是一個過時的產物,彷彿一切都必須建立在「社交互動」的模式裡。
我對於「回不去的時代」沒有特別想要追尋什麼,也不認為文字平台「應該」部落格化,並且我堅持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說話(發表)的能力」只是礙於真的疲累於社交這件事,所以跳離Facebook後,不想再花大量的體力和時間在社交範圍裡,而那樣的「社交」是大部分人不會自我意識的,只是從Facebook跳出去再造一個自己舒服的社交模式而已。
我還是樂見文字平台的出現,帶動大量的書寫和閱讀,它們的本質本身就是帶動人們從慣性的社群交流的模式重新建立起新的思考。
但「社交」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生存法則之一,我們永遠不可能擺脫這件事。但你可以決定你怎麼看待你使用每一個平台的心態。

你真的,是想寫字嗎?還是,逃離社群?

我寫這些文,不為了批判誰怎樣社交不怎樣社交。多半是把一個問題拋到半空中,想接的人就會去思考,不想接的當然就自動略過即可。而這個特質便是從部落格時代留下來的:人人都有發聲的機會,人人都能透過跟其他人的文字交流產生不同的想法,但我可以不理你,你也可以不理我。才沒有社群網站那個加不加好友的扭捏呢~
圖:
201210京都哲學之道Canon EOS 5D Mark II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3K會員
861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需要「自律」「規矩」這種說法,都是因為你沒有真的發現「停不下來的瘋狂」有多瘋狂!有時候只是把「不好的習慣」轉變成「好的習慣」的差異而已!「停不下來」不好嗎?當你開始會因為沒有做那件事而感到焦慮的時候,那就是該先停下來的時候。但前提是,你要懂得清楚意識自己的狀態!
「靈感」這事,真的不會憑空而來。你想寫什麼,要看你怎麼生活,你想表達什麼,要看你怎麼感受。所有你專心、認真以對的細節,都會轉換成你書寫、創作的可能!
部落格不是「新東西」,對於經過那個「人人都是部落客」年代的網路使用者來說,那是我們青春的回憶。
打開matters、方格子、medium(甚至你離不開facebook的話,也可以在facebook上寫)敲下第一個字,寫一段一百字今天的瑣事、一篇五百字的影片、讀書心得(任何觀察,任何感觸),慢慢你會發現「沒有這麼難!」慢慢你會相信「我不用是個多好的作家」,但我可以寫我自己的故事、我想說的話!
時間很長,需要透過時間慢慢消化的情緒,那就等著讓它在生活裡轉動,慢慢會消化掉;生活很短,你可以多一點行動力去運動、去書寫、去閱讀、去陪伴⋯⋯ 該發懶的時候發懶、該休息的時候去休息,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一丁點勉強都不要有,然後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習慣」就會從這之中慢慢成形!
真正要「天天」去做一件事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Do it!! 起身去做,從你喜歡的事情開始去思考「天天做一件事真的是自律嗎?」其實就是「我很喜歡這件事、我想做這件事,我做了!」這麼簡單而已!
人需要「自律」「規矩」這種說法,都是因為你沒有真的發現「停不下來的瘋狂」有多瘋狂!有時候只是把「不好的習慣」轉變成「好的習慣」的差異而已!「停不下來」不好嗎?當你開始會因為沒有做那件事而感到焦慮的時候,那就是該先停下來的時候。但前提是,你要懂得清楚意識自己的狀態!
「靈感」這事,真的不會憑空而來。你想寫什麼,要看你怎麼生活,你想表達什麼,要看你怎麼感受。所有你專心、認真以對的細節,都會轉換成你書寫、創作的可能!
部落格不是「新東西」,對於經過那個「人人都是部落客」年代的網路使用者來說,那是我們青春的回憶。
打開matters、方格子、medium(甚至你離不開facebook的話,也可以在facebook上寫)敲下第一個字,寫一段一百字今天的瑣事、一篇五百字的影片、讀書心得(任何觀察,任何感觸),慢慢你會發現「沒有這麼難!」慢慢你會相信「我不用是個多好的作家」,但我可以寫我自己的故事、我想說的話!
時間很長,需要透過時間慢慢消化的情緒,那就等著讓它在生活裡轉動,慢慢會消化掉;生活很短,你可以多一點行動力去運動、去書寫、去閱讀、去陪伴⋯⋯ 該發懶的時候發懶、該休息的時候去休息,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一丁點勉強都不要有,然後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習慣」就會從這之中慢慢成形!
真正要「天天」去做一件事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Do it!! 起身去做,從你喜歡的事情開始去思考「天天做一件事真的是自律嗎?」其實就是「我很喜歡這件事、我想做這件事,我做了!」這麼簡單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曾經使用過了許多部落格平台, 常常是出自於心裡話無處抒發、又不想被生活圈認識的朋友們看見而創立 但可能是因為三分鐘熱度,也或許是因為當下情緒抒發完就好了 所以又陸陸續續荒廢了 這個過程也見證了很多平台的興衰 也常常收到某平台即將關閉,給予限時備份文章的信件通知 從以前一直很喜歡用文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部落格是一個記錄生活、抒發情感、分享資訊的個人網站。傳統上,部落格內容多為日誌式分享生活紀錄、旅遊心得、情感抒發或有用資訊。文章介紹部落格的特性和社群平臺的發展。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眾多網路工具下,部落格和FB粉專是常見的兩個選擇。本文釐清部落格與FB粉專的差異,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和特點,讓讀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數位平台,進行個人或品牌推廣,以達到更好的獲利變現。
Thumbnail
這篇的緣起是1500元提領爭議的觸發。在眾多的爭議聲音中,有格友提到,會在方格子發文的人多是從痞客邦之類的部落格轉戰過來。讓我想起了這一段浪跡天涯的旅程。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下,如何成為一個內容創造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文分享了撰寫部落格文章的不同方向與技巧,包括日記/紀錄類型、知識分享/教學文章類型以及好書及好片推薦的撰寫訣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曾經使用過了許多部落格平台, 常常是出自於心裡話無處抒發、又不想被生活圈認識的朋友們看見而創立 但可能是因為三分鐘熱度,也或許是因為當下情緒抒發完就好了 所以又陸陸續續荒廢了 這個過程也見證了很多平台的興衰 也常常收到某平台即將關閉,給予限時備份文章的信件通知 從以前一直很喜歡用文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部落格是一個記錄生活、抒發情感、分享資訊的個人網站。傳統上,部落格內容多為日誌式分享生活紀錄、旅遊心得、情感抒發或有用資訊。文章介紹部落格的特性和社群平臺的發展。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多年後第一次在中文部落格裡發表網誌。 在90年代出生的我,還記得部落格曾是我的回憶,那時候部落格十分熱門,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很多人對部落格的回憶似乎沖淡了。這樣說也不對,其實到現在寫網誌的人還是很多,只是不同以前,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屬於我們
Thumbnail
眾多網路工具下,部落格和FB粉專是常見的兩個選擇。本文釐清部落格與FB粉專的差異,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和特點,讓讀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數位平台,進行個人或品牌推廣,以達到更好的獲利變現。
Thumbnail
這篇的緣起是1500元提領爭議的觸發。在眾多的爭議聲音中,有格友提到,會在方格子發文的人多是從痞客邦之類的部落格轉戰過來。讓我想起了這一段浪跡天涯的旅程。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下,如何成為一個內容創造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文分享了撰寫部落格文章的不同方向與技巧,包括日記/紀錄類型、知識分享/教學文章類型以及好書及好片推薦的撰寫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