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喝咖啡聊音樂】 初秋的北歐情懷:葛利格的鋼琴奏鳴曲與大提琴奏鳴曲

十多年前,在樂團有機會參與北歐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ward Grieg)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演出。當時就深深感受到葛利格在鋼琴音樂作品上所散發的特質,而那特質與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作品,竟然有幾分相近。
於是那時就找來這張專輯,想要聽聽葛利格更為純粹的鋼琴獨奏作品,順便聽聽看他所寫的大提琴作品。今天已踏入初秋時節,於是又再次欣賞: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Piano Sonata&Cello Sonata》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Piano Sonata&Cello Sonata》
今天真是北歐風!挪威的葛利格,搭上丹麥的「哥本哈根」咖啡杯。葛利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A小調鋼琴協奏曲》,就是在丹麥創作、首演,取得成功的喔!
為什麼葛利格的鋼琴作品如此多愁善感?或許與他體弱多病的身體有關。長年以來,葛利格深受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等病痛糾纏,越是成功的巡迴演出,對他的身體傷害就越大。
再加上他的孩子出生一年就因為腦膜炎而死亡,這或許也讓葛利格的婚姻一直都蒙上一層陰影。
鋼琴奏鳴曲,在某些激動澎湃的地方,果真讓人誤以為是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然而葛利格始終堅守著強烈而明顯的節奏,這部分或許與他曾到萊比錫音樂院攻讀音樂有關。雖然是浪漫時期風格,但是堅守著格式與節奏,不至於太過天馬行空。
如果說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作品是大江出海,那麼葛利格的則是急流漱石。
而大提琴奏鳴曲,被認為是和蕭邦、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齊名,非常地浪漫。而第一樂章,某些陷入沉思的片段,又聽得到布拉姆斯大提琴奏鳴曲的味道。不過葛利格仍然是浪漫風格與民族色彩兼具,激動的片段,大提琴與鋼琴的互相較勁,仍然遠勝於上面提到的幾位作曲家。
第二樂章的主題,其實使用到了1872年的舞台劇《Sigurd Jorsalfar》(十字軍的席格爾德)當中的〈Homage March〉主旋律。這個旋律其實非常柔美,宛如甜美的夢,雖然中間受到紛擾而輾轉,但最後仍然回歸安詳。
第三樂章則在一段空靈的大提琴獨奏中,被鋼琴所劃破,展現了葛利格強勁的挪威民族風格。
葛利格的鋼琴作品,雖然被德布西(Debussy)看扁,可是得到了李斯特(Liszt)讚賞。而葛利格對自己要求甚嚴,原本打算再寫一首鋼琴協奏曲,最後卻作罷;鋼琴奏鳴曲以及大提琴奏鳴曲,也都只有一套。
大提琴奏鳴曲,是獻給他的大提琴家兄長,雖然葛利格參與了首演,然而大提琴首演另有其人;最後一次彈奏則是在葛利格逝世前一年,大提琴家則是當時仍很年輕的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Grieg:《Piano Sonata&Cello Sonata》
在各平台追蹤嵐音社: https://qrco.de/bbBcnF
在各音樂串流平台,欣賞我們的作品: https://qrco.de/bbBbzP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