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的城、向光的我們》:貧窮人的台北「缺席者的發聲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北,在多數人眼中的印象不外乎是光鮮亮麗、物質充裕的生活。但處於背光之地的那一面城市,你,真的看見了嗎?
身在繁華首都的我們,享受著便利的交通、穩定的收入,我們多數人的生活不愁吃穿、不必擔心明日該何去何從。然而,在路燈無法照亮的夜、暗巷的的角落,這些我們總是擦肩而過,卻不曾注視的地方,卻生活著一群必須用盡全力才能擁有明天的人們,他們,就像是在這座城裡「缺席」了。
這些缺席者的故事該如何被正視呢?因此「貧窮人的台北」正致力於為這些人說出他們的生命故事。每年十月,一群關注都市貧困者的NGO會聚在一起,以不同的面向將都市貧困議題呈現給大眾。
今年的展覽以「缺席者的發聲練習」為題,以各式角度切入台北這座城市,如:脆弱家庭、都市原住民、無家者、酒店工作者等等,並同時展出社會工作者及不同社會角色對貧窮議題的看法,呈現出貧窮者在新聞與輿論之外更真實而立體的樣貌。

一座城市的美麗,不應忽視不同族群的生活光景,我們真正該去思考的,是如何讓這個社會的每個面貌都彼此包容、互助、共存。
台北車頭的無家者,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溫暖的關懷,受精神疾病所苦的少年,只望社會能撕下污名化的標籤,暗巷中的酒店工作者,所求的是人們的理解與接納。
「貧窮」就在城市裡的各個角落,正如向光的另一面,必定會伴隨而成的影子。多數人總是只見到陽光灑落之處,卻忘了其背後的陰影同樣應被正視、應被看見。我們必須承認貧窮的存在,理解貧窮的成因,並且幫助這些難以發聲的人們,才能使台北真正成為一個美麗、多元而真實的城市。
向光之地的人們啊,請與我們一同相信,這座城市的另一面,同樣也值得被看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100內容數
這是一個連續性書寫的挑戰企劃,未來可能出現更多東西。 就讓我們一起看著、聽著、走著、寫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ay 30:讓你想起自己的歌 我常常在想,活著應該要是什麼模樣、應該要為了什麼才活著嗎,我常常在想。
Day 29:讓你想起童年的歌 我對音樂和表演的啟蒙應該是蔡依林,我敢說跟我一樣大的小孩應該多多少少都喜歡過她,至少我身邊的人是這樣的。
Day 28:歌手嗓音特別吸引你的歌 記得去年的簡單生活節是第一次聽她現場,嫺靜說,這是一首「鳥歌」。
Day 27:讓你心碎的歌 放暑假的前夕發生了好多事情。
Day 26:讓你想談戀愛的歌 發現自己很濫情似乎只是最近的事。
Day 25:已經死去的歌手的歌 忘了為什麼會記起這首歌,但那時候在空氣腦八週年的台下,跟現場的所有人一起喊出了那一句:「Life’s a struggle」的瞬間,熱淚盈框。
Day 30:讓你想起自己的歌 我常常在想,活著應該要是什麼模樣、應該要為了什麼才活著嗎,我常常在想。
Day 29:讓你想起童年的歌 我對音樂和表演的啟蒙應該是蔡依林,我敢說跟我一樣大的小孩應該多多少少都喜歡過她,至少我身邊的人是這樣的。
Day 28:歌手嗓音特別吸引你的歌 記得去年的簡單生活節是第一次聽她現場,嫺靜說,這是一首「鳥歌」。
Day 27:讓你心碎的歌 放暑假的前夕發生了好多事情。
Day 26:讓你想談戀愛的歌 發現自己很濫情似乎只是最近的事。
Day 25:已經死去的歌手的歌 忘了為什麼會記起這首歌,但那時候在空氣腦八週年的台下,跟現場的所有人一起喊出了那一句:「Life’s a struggle」的瞬間,熱淚盈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可觀,穿著時尚、品味精緻,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然而,華麗的生活背後,他們面臨著財務的捉襟見肘,甚至因負債纏身而倍感焦慮。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新型窮人”——一群收入不低,卻難以真正財務自由的年輕人。
Thumbnail
台北的禮拜五夜晚 台北的禮拜五夜晚,一如既往地繁忙,卻帶著某種隱藏的溫柔。黃昏漸漸褪去,天色由橘紅轉為深藍,街燈一盞一盞亮起,將這座城市染上一層暖暖的光。辦公大樓的窗戶裡,幾乎都還能看到白色的燈光,透露著都市人的忙碌與壓力。隨著下班時間的來臨,熙熙攘攘的人潮湧上街頭,捷運站內,急促的腳步聲不斷回響
Thumbnail
假日的台北地下街 換上暖色系的 日式風情 原本睡眼朦朧的 長長大街 隨著時辰一到 點亮 鬧鐘似的 古典燈籠 店家剛被喚醒 人潮尚未洶湧 漫步在 剛甦醒的大街上 空氣中 從另一邊的美食街區 飄來了 屬於異國的 辛香料氣味 不同面孔的人們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大城市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收入可觀,穿著時尚、品味精緻,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然而,華麗的生活背後,他們面臨著財務的捉襟見肘,甚至因負債纏身而倍感焦慮。他們就是當今社會的“新型窮人”——一群收入不低,卻難以真正財務自由的年輕人。
Thumbnail
台北的禮拜五夜晚 台北的禮拜五夜晚,一如既往地繁忙,卻帶著某種隱藏的溫柔。黃昏漸漸褪去,天色由橘紅轉為深藍,街燈一盞一盞亮起,將這座城市染上一層暖暖的光。辦公大樓的窗戶裡,幾乎都還能看到白色的燈光,透露著都市人的忙碌與壓力。隨著下班時間的來臨,熙熙攘攘的人潮湧上街頭,捷運站內,急促的腳步聲不斷回響
Thumbnail
假日的台北地下街 換上暖色系的 日式風情 原本睡眼朦朧的 長長大街 隨著時辰一到 點亮 鬧鐘似的 古典燈籠 店家剛被喚醒 人潮尚未洶湧 漫步在 剛甦醒的大街上 空氣中 從另一邊的美食街區 飄來了 屬於異國的 辛香料氣味 不同面孔的人們
Thumbnail
迪化街一段頭尾相距約一公里,這條商街上保留不少老式建築,可以看出有些曾歷經風霜的建築體已經過人為改造美化,但從建築物的外觀仍可欣賞到百年前傳承至今的華麗與洋氣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