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創作》關於創造角色這件事情

有寫作的人、如果是在寫故事、大家是如何寫主角、又是怎麼設定主角呢?我以前一開始記得是從樹木花草開始寫,也就是「萬物皆有靈」的感覺、用專業說法就是「擬人化」,讓你周遭的一切沒聲音的存在瞬間都有意識跟你說話。 而皮克斯的作品、像是《玩具總動員》就大大滿足了我這個需求,真是太生動了XD 而且有一些還看哭QQ
最近在研究一本書,才發現原來角色的構思是需要這樣的邏輯啊⋯⋯ 暢銷作家的21堂繪本寫作課:大師的30年精髓20道寫作練習題 比起其他書本列出一大堆清單跟表格、這個反而是最簡單上手的,但其實真正實施起來也沒那麼輕鬆就是(汗)。 書本中裡頭提到了幾個要素: 一定要知道關於繪本角色的五件事
一、名字 角色有綽號嗎?那個綽號傳達了什麼呢?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 二、出生日期跟年紀 比方說十八世紀出生的五歲孩子跟兩千年出生的五歲孩子很不一樣。 角色行為不符合年紀?正牙牙學語?會模仿哥哥、做出強悍的動作?在其他人眼中,你的角色幾歲? 三、外表 知道外貌很重要,有時會把角色的照片放在眼前,也會從雜誌、網路照片中取材。注意、對於角色的描述或形象,只是給自己看的。別人可能會畫出跟你想像天差地別的角色,不過,當腦海裡有這樣一幅畫,不管符不符合繪者筆下的形象,都可以讓寫作更有力。 角色會花很多時間打扮自己嗎?還是外表對他來說不重要?愛乾淨嗎?很邋遢嗎?會穿哪一種服飾?有最愛穿的衣服嗎?健康嗎?體弱多病嗎?有殘疾嗎?有自閉症嗎? 四、跟其他人的關係 從家庭開始。 原生文化的獨特活動跟信仰? 移民?適應新環境的狀況順利嗎? 朋友?老師?鄰居? 互動狀況?對別人的感受? 五、性格 最重要的特點留到最後作為焦點,也許這樣能幫助你看看你喜歡的繪本、想想裡面的角色。 要怎麼定義性格?差異在哪?比較起來如何? 拿現有的角色來辨別、可以幫助對自己的角色做出更好的定義。 角色的優缺點、態度、恐懼、執著的事情、特殊才能跟嗜好、口頭禪、習慣動作 「傾聽角色的聲音」,假裝自己是哪個角色、寫封信給我這個作者,關於故事裡發生什麼事、還有他對故事的感受。 在這邊統整一次: 名字 出生日期跟年紀 外表 跟其他的人的關係 性格 注意事項: 永遠在寫作留下加入驚喜的空間。角色可能突然說點或做點讓人吃驚的事。只要最終版本的角色行為符合本性、性格始終如一即可。 裡面提到了角色寫信給作者這件事情,我就想起有漫畫家夢到主角瘋狂跟他抱怨的有趣事情 XD 而某位腰痛的漫畫家,則是會在腦中看著作品中的角色們之間對話討論、而他只是默默在旁邊默默地記錄著而已。 有些則是會在腦中做演練、各種課題的應對、萬一發生衝突、或是角色設定崩壞、就整個打掉重新開始思考。 反覆又反覆的思考、就是創作的過程。 最後我也想起一個曾經做過的功課,就是「將自己變成故事人物」。簡單來說自己寫自己自傳、但是自己卻是用寫像是冒險故事之類的方式在描寫自己。 我當時透過這方式、以旁觀者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因為有時自己看自己、別人看自己、認識的人看自己、其他存在看自己都是截然不同的。 有時會感覺「這個人」就像是無數光投射到不同的接收器、每個接收器都用各自的分析來「判斷界定」我這個存在。我們畢竟是一個人要有多重身份的時代,在學校是學生、在公司是員工、在家裡是家人、在朋友又是另一種樣貌等等。 有些無法順利轉換角色的,在公司罵人習慣了、在家也以為自己是上司對家人大呼小叫的。 這也是一種「個性」、「缺點」、「課題」的描寫。 其他教學對於角色的設定又更仔細(雖然偶爾感覺是太瑣碎了⋯⋯)、不過寫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再繼續研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