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病蟲害,是果不是因(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常說如果菜莫名其妙死掉,就把他拔出來觀察根看看。
表面的問題大家都看得出來,但土裡面的問題卻常常會被忽略。在害蟲把作物的葉、莖和果實吃光前,通常植物根系與土壤害菌的戰爭早就輸得一蹋糊塗了。
雙無栽培的小白菜,有健康的根系才會有健康的植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4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雙無栽培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0會員
22內容數
無農藥、無肥料,不論化學的、有機的或天然的都不使用。 植物原本就有獨立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陽光、空氣、水和土,還有土裡的微生物。 在植物與微生物合作好幾億年,將原始地球從岩石轉化為沃土之後,其他生物才能賴以為生、而讓世界生機盎然。 孰料最後一位進場的客人竟然開著推土機進來說,這一切都是我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武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農業主流對抗病蟲害的方式是農藥。然而農藥有個致命的罩門,就是對人不能有太強的急毒性。噴完農藥農夫昏倒在田裡、消費者吃下去立刻送急診的,都很可能會被列為禁藥。至於幾年後怎樣,那就沒關係了
當我說"自然的平衡"時,請不要想像大自然是溫柔善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萬物。實際上大自然根本沒把萬物放在心上,他已經五次(目前已知)推倒了好不容易堆疊起來的生態系,任他重新來過...
病蟲害是最嚴厲的老師,他會把沒被照顧好的作業撕爛(X)作物吃掉(O),請你下次再來重考。但大部分的人會把老師趕出去,以為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病蟲害是很多問題累積的結果,無農藥重視的是處理因、而不是解決果。因沒有改善,果會一波接一波的來。而人們處理果的方式,很可能會帶來其他副作用,最後就只能使出越來越強烈的手段,讓農場變成戰場。 植物為什麼會被蟲吃光? 造成病蟲害的原因有三個:
在談無農藥無肥料之前,必須先釐清一件事情,我們不能用動物的角度去衡量植物,更不能用人類的觀點來推論植物。 這是蔥的幼苗。人類看作物,往往會把他們當作是纖細脆弱、需要被保護和照顧的對象。 什麼是動物的角度? 動物遇到敵人會攻擊或逃跑,但植物沒有尖角利齒可以攻擊敵人、也沒有腳可以逃跑。人們一直認為他們遭
現代農業主流對抗病蟲害的方式是農藥。然而農藥有個致命的罩門,就是對人不能有太強的急毒性。噴完農藥農夫昏倒在田裡、消費者吃下去立刻送急診的,都很可能會被列為禁藥。至於幾年後怎樣,那就沒關係了
當我說"自然的平衡"時,請不要想像大自然是溫柔善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萬物。實際上大自然根本沒把萬物放在心上,他已經五次(目前已知)推倒了好不容易堆疊起來的生態系,任他重新來過...
病蟲害是最嚴厲的老師,他會把沒被照顧好的作業撕爛(X)作物吃掉(O),請你下次再來重考。但大部分的人會把老師趕出去,以為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病蟲害是很多問題累積的結果,無農藥重視的是處理因、而不是解決果。因沒有改善,果會一波接一波的來。而人們處理果的方式,很可能會帶來其他副作用,最後就只能使出越來越強烈的手段,讓農場變成戰場。 植物為什麼會被蟲吃光? 造成病蟲害的原因有三個:
在談無農藥無肥料之前,必須先釐清一件事情,我們不能用動物的角度去衡量植物,更不能用人類的觀點來推論植物。 這是蔥的幼苗。人類看作物,往往會把他們當作是纖細脆弱、需要被保護和照顧的對象。 什麼是動物的角度? 動物遇到敵人會攻擊或逃跑,但植物沒有尖角利齒可以攻擊敵人、也沒有腳可以逃跑。人們一直認為他們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包含: (1)病蟲害可能不是原因 (2)植物健康的關鍵 (3)土壤健康的條件 (4)具體如何讓土壤更健康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如豆科)會與土壤中的細菌(如根瘤菌)形成根瘤(nodule)來幫助植物獲取氮。雖然根瘤可以供應植物氮素,但是要形成與維持根瘤植物也要消耗自己的養分,因此,保持適當數目的根瘤是很重要的。最近的一個研究,又發現了更多關於植物如何維持適當數目根瘤的機制。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大家心裡都明白,害蟲殺不光。 因為...生態消長,A蟲走了會換B蟲來, 因為...藥沒有萬靈丹,但可能有抗藥性, 因為...噴藥的時間和鄰田不一樣,而蟲會逃, 因為...各種的因為。 但我們可以做到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可以學習害蟲的弱點,我們可以觀察什麼條件會增加族群數量,我們可以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包含: (1)病蟲害可能不是原因 (2)植物健康的關鍵 (3)土壤健康的條件 (4)具體如何讓土壤更健康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如豆科)會與土壤中的細菌(如根瘤菌)形成根瘤(nodule)來幫助植物獲取氮。雖然根瘤可以供應植物氮素,但是要形成與維持根瘤植物也要消耗自己的養分,因此,保持適當數目的根瘤是很重要的。最近的一個研究,又發現了更多關於植物如何維持適當數目根瘤的機制。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大家心裡都明白,害蟲殺不光。 因為...生態消長,A蟲走了會換B蟲來, 因為...藥沒有萬靈丹,但可能有抗藥性, 因為...噴藥的時間和鄰田不一樣,而蟲會逃, 因為...各種的因為。 但我們可以做到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可以學習害蟲的弱點,我們可以觀察什麼條件會增加族群數量,我們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