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菌讓植物變得更迷「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這個現象,在《戰國策》裡面就提到大豆可以與冬麥輪作,而到了清朝,王筠就以「細根之上,生豆累累」來形容根瘤。

但是,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如《農桑要旨》提到在桑樹之間種大豆,「明年增葉二、三分」。固氮菌對植物還有什麼好處呢?最近的一個研究告訴我們,土壤中的細菌可以幫助植物吸引更多的授粉者!聽起來很神奇對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這個研究裡,研究團隊選擇了以振動授粉的蜜蜂(buzz-pollinating bees)為主要授粉媒介的熱帶豆科植物 Chamaecrista latistipula。它在每天早上06:30 到 14:00開花,花朵只提供花粉作為報酬給授粉者,它具有有孔裂的花藥(poricidal anthers),這是振動授粉系統的典型特徵。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 2x2 的實驗,操縱了固氮菌的存在與否以及土壤類型(貧瘠沙土vs富含氮的有機土),觀察植物的生長和開花情況。

研究團隊採用了新鮮的根瘤接種方法。他們從野外生長的 C. latistipula 的根系中收集新鮮的根瘤,然後將這些根瘤壓碎並浸泡在蒸餾水中,製成接種液。

這些接種液被倒在實驗植物的土壤上,分別在播種後的第 1 週和第 2 週各一次。

雖然他們沒有對細菌進行精確的分類鑑定,但根據先前的研究,這些根瘤中的細菌被認為是 Bradyrhizobium 屬的種類。

他們發現,在貧瘠沙土中,接種固氮菌的植物表現最佳:生長更高大、產生更多花蕾和花朵、花密度更高、花朵顏色對蜜蜂視覺的對比度更強,開花時間更早且穩定。而缺乏固氮菌的植物,無論土壤類型如何都表現不佳,幾乎不開花。

有意思的是,在富含氮的有機土中,即使接種了固氮菌,植物的表現也不如貧瘠沙土中接種固氮菌的植物。檢查根部發現,在貧瘠沙土中,接種固氮菌的植物產生了大量根瘤,比在富含氮的有機土中多5500%。

他們發現,固氮菌對花朵視覺吸引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近距離信號(色度對比)上,而非長距離信號(亮度對比)。

所有這些變化都讓蜜蜂更容易注意到這些花朵,也更喜歡來這裡採蜜和授粉。這就像是細菌幫助植物打扮得更漂亮,讓它在「蜜蜂party」上更受歡迎!

這些結果意味著固氮菌對 C. latistipula 的生長和繁殖非常重要,特別是在貧瘠土壤中。

再者,高氮環境可能抑制了植物與固氮菌的共生關係,從而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和開花。這在過去的研究上已經發現過了。

另外,他們也發現,地下共生關係(植物-固氮菌)對地上共生關係(植物-授粉者)有顯著影響。

總而言之,自然界中,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可能對我們能看到的生物有巨大影響;而過度使用化肥可能會破壞這種天然的平衡。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一隻忙碌的蜜蜂在一朵美麗的花上工作時,別忘了,可能是土壤中的細菌小夥伴在默默幫忙呢!

這個研究提醒我們,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相連的。保護環境,從關心腳下的土壤開始,因為健康的土壤孕育美麗的花朵,也吸引更多的授粉者,讓我們的生態系統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Souza, C., Valadão-Mendes, L. B., Schulze-Albuquerque, I., Bergamo, P. J., Souza, D. D., & Nogueira, A. (2024).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boost floral attractiveness in a tropical legume species during nutrient limit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11(4), e16363. https://doi.org/10.1002/ajb2.1636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69會員
89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Thumbnail
生態茶園不僅是有機農業的更上一層樓,更是與世界長久生活的辦法。本文探討了茶的起源以《茶經》的智慧,介紹茶與蟲的關係,並強調了生態農業的重要性。透過生態農業,我們可以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避免生態毀滅。
Thumbnail
生態茶園不僅是有機農業的更上一層樓,更是與世界長久生活的辦法。本文探討了茶的起源以《茶經》的智慧,介紹茶與蟲的關係,並強調了生態農業的重要性。透過生態農業,我們可以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避免生態毀滅。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如題,市面上一堆乳酸菌、益生菌、酵素,每個都標榜改善過敏體質、改善腸道環境、增強抵抗力、有效降低膽固醇、有效改善肥胖問題,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一堆產品怎麼挑?菌種數愈多愈好嗎?如何補充才是正確的?近期又出現了益生元、後生元那又是什麼? 面對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我想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價錢。
Thumbnail
如題,市面上一堆乳酸菌、益生菌、酵素,每個都標榜改善過敏體質、改善腸道環境、增強抵抗力、有效降低膽固醇、有效改善肥胖問題,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一堆產品怎麼挑?菌種數愈多愈好嗎?如何補充才是正確的?近期又出現了益生元、後生元那又是什麼? 面對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我想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價錢。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來聊聊最近買的小東西,以及令我震驚的食物資訊,蔬果植物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植物的逆襲》中提及蔬果中的「凝集素」是造成許多病症的主因。
Thumbnail
來聊聊最近買的小東西,以及令我震驚的食物資訊,蔬果植物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植物的逆襲》中提及蔬果中的「凝集素」是造成許多病症的主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