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為了誰的石化產業?—從利澤到台西的六輕建造史(上)

    作者:NL
      「如果同意台塑六輕在宜蘭設廠,那我將成為台塑四十五萬縣民的千古罪人。」1987年,宜蘭縣長陳定南在與王永慶的電視公開辯論會上,說出了這句話,揭露了宜蘭縣反對六輕的立場,成為往後環境運動的佳談,卻也打亂了台塑準備數年的計畫。
      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輕油裂解廠,一直是台塑公司的早期目標。在1970年代,石化產業仍屬國營事業,國民黨政府接收了以中油為首的石化產業,也因此只有獲得政府允許的公司能夠興建輕油裂解廠。1973年,台塑公司曾與其他民間業者聯名向經濟部申請興建三輕,最後卻未能獲得政府的允許。不過台塑並未因此放棄輕油裂解廠的夢,一直到了1984年,眾多機緣巧合的因素總算讓台塑看見一絲轉機。
      其中一個重大的因素,是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因中風而退出政壇。任內經歷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孫運睿,因理解到石化產業受國際局勢波動的風險,決定減緩石化產業的發展速度,轉而投資半導體產業。舉凡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甚至台積電的創辦,都是孫運璿在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任內完成的。但在他因病離開政壇後,接手組閣的俞國華卻與之相反,是黨營事業的代表性人物。
      在當時,國民黨手握許多石化產業,卻因為接連遇上石油危機以及孫運璿主導的產業轉型,使得石化工業發展停滯。為了不讓大筆投入的銀子化為泡沫,接手行政院長的俞國華決定重新推動臺灣石化工業的發展。同時,1980年代中期全世界也興起一股自由貿易的風氣,工業局便決定趁勢宣布取消石化產銷協議,石化產業因此迎來了自由化開放的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二月行政院通過了中油提出的五輕興建計畫,並在同年九月,由經濟部核准台塑所提出的興建六輕的申請。
      這一屬國營一屬民營的兩大輕油裂解廠興建案,正是國民黨政府復興石化產業的重要佈署。
      根據當時的估計,五輕完工後將年產50萬噸乙烯;而六輕的第一套輕裂廠完工後,預計年產70萬噸乙烯,加上年產23萬噸乙烯的林園三輕與年產39萬噸乙烯的四輕,台灣將成為不折不扣的石化王國。
      在經濟部核准計畫後的一個月內,台塑正式向經濟部提出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興建六輕的計畫,卻沒想到立刻遭到當地人的反對。1987年,宜蘭環保聯盟成立,宜蘭人靠著持續的抗爭以及不間斷的地方媒體投書,揭露石化業的污染問題,討論城市的發展願景,由下而上的努力最後總算說服了地方政府,也造就了後來陳定南與王永慶在電視辯論會的經典畫面。
      1988年,台塑集團宣佈暫緩六輕在宜蘭利澤工業區的開發,並考慮將計畫移往桃園縣觀音鄉,卻同樣受到強烈的抗議。觀音鄉在接受宜蘭縣居民抗爭經驗的傳承下,不只在地方行動,甚至集結北上環保署抗議。最後,儘管環保署強行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台塑集團還是因當地居民沒有共識、工業港無法私有以及土地價格過高等眾多因素,放棄在桃園開發的打算。
      事情發展至此已延宕了四、五年之久,眼見投資的金額如此龐大,計畫卻遲遲停滯不前,台塑集團無法再等下去了。1990年,台塑集團公開發表一篇萬言書,表明若是無法在臺灣設廠六輕,將考慮把廠區移往中國大陸,而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與行政院長郝柏村便順水推舟,再次表示六輕一案非過不可。
      事實上,儘管台塑宣佈暫緩在宜蘭的六輕開發案,卻並未將利澤工業區的所有權售出。因此1990年六輕打算再次回到宜蘭推行開發案,而這次甚至有中央政府更強硬的支持。行政院長郝柏村以若不通過就刪除北宜公路預算為條件要求縣府同意。但即使面臨著中央如此龐大的壓力,接手縣長的游錫堃仍堅定維持不予開發的立場。
      接連兩任縣長堅決反對的立場,讓盼了許久的六輕建設計畫被徹底打亂,彼時由於王永慶人在美國處理其他事務,因此六輕建廠一案幾乎全權交給他的弟弟王永在處理。而王永在自然是對此結果感到相當不滿與焦慮,後來甚至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當時的宜蘭縣長根本是「為了政治作秀,為反對而反對,實在太沒道理。」只不過宜蘭縣政府的決定已下,台塑即使再不願意只能另覓土地。
      就在這時,一通來自經濟部長蕭萬長,打到王永在辦公室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困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