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拿馬大小城市路邊店家(從高級超市到小雜貨店)很容易看見一種糊得很粗糙的紙箱娃娃。
說實話,第一次見到時偷想著要是在台灣的話,我或許會猜這些是某種要拿去火化的陪葬品(欸...)
後來才知道這些是拉美童年回憶少不了的皮納塔(Piñata)。
據說皮納塔始於墨西哥,在孩童生日的時後,家人會為他們準備皮納塔,材質是用回收的紙類糊得空心娃娃(不一定是人形,動物或汽車、球類都有可能,北美最常見的好像是驢子造型),然後在皮納塔中間塞滿糖果,讓小朋友蒙眼拿棍棒在周圍的親友指揮下輪番去打擊皮納塔。
通常壽星是第一個,然後其他人輪流,一旦破了就會開始有糖果掉出來(這時會有點危險,有時場中的小朋友還在揮舞棍棒就已經有其他小朋友衝進場撿糖果)。當然,在場的大人要負責場控。
活動有趣在於皮納塔不見得是固定的高度,以我在鄉下現場觀察的經驗來說,大人會將皮納塔吊在樹上,高度是由一個成人控制(他們好心的把這個機會讓給第一次參與的我),所以可以忽上忽下的,有時小朋友明明快打到了他們卻故意叫我把它拉高(怎麼這麼壞啊~)圍觀的眾人因此得到很多的樂趣。
現場的小朋友們也很壞,明明皮納塔在右邊會故意跟蒙眼的小朋友說在左邊,於是小朋友就會揮舞著一根棍子往觀眾掃去引發一堆尖叫聲.......
最後當皮納塔被打到有點破爛糖果開始掉出來時,大人就會去把糖果倒空讓小朋友搶(這個習俗真的是牙醫的好朋友),事後我觀察幾個小朋友得意的盤算戰利品,一個女孩子說她有33個,走過去的男生說他有50幾個!
可貴的是,這些鄉下小朋友雖然視這些糖果為珍寶,也都會主動分享給我們這些在場的大哥哥姊姊(咳~),因而雖然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搶糖果,也得到一小堆貢品(後來又隨手分掉了)。
第一次參與時才離開台灣約兩個月,皮納塔這個遊戲著實讓我的台灣魂捏把冷汗。
很好玩沒錯,但其實小朋友蒙著眼拿一根棍子亂掃、還有搶糖果大家飛撲而上,都是很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
總是這樣,想太多事情就變得無趣了。
幸而,我參與過的皮納塔所有人都很平安,且笑聲漫漫。
竟然在youtube上發現有點可愛的卡通短片Piñata,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