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 TIAF 開幕片《逃離夢幻小鎮》(Kill it and leave the town,2020)由波蘭導演馬里烏斯・維爾琴斯基(Mariusz Wilczyńsk)創作,並邀請曾與奇士勞斯基合作《十誡V:殺人影片》(The Decalogue V)的坎城影后克里斯汀娜・珍達(Krystyna Janda)參與配音。本片於今年 2 月在柏林影展首映,並於安錫國際動畫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維也納國際電影獎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成績斐然。
觀看《逃離夢幻小鎮》的經驗難以簡單概括,它黑暗而迷人,且絕對是獨屬於影院的觀影體驗。它像是失去章法、無邊噩夢版本的《童年往事》,又或是去到更盡的查理.考夫曼《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2020)。故事在片段與片段之間缺乏邏輯鏈結,描繪作者私人感官經驗,也牽動關於母子對話的聯繫。衝擊性強烈的風格貫徹音效與影像,全程讓觀者沉浸在魔幻經驗中,運用簡單線條,塗鴉式粗略的畫風,再結合實體媒材(紙張、顏料)的質感,表現暴力、汙穢與不安痛苦的情緒。排泄、肢解、變形,獵奇影像讓人不適,卻也開闊出明確而清晰的噩夢空間感。
觀摩長片單元中,2017 年東京動畫獎長片競賽首獎《無手的女孩》(The Girl Without Hands,2016,另譯《沒有手的女孩》)曾在關渡國際動畫節選映。本片是法國導演塞巴斯蒂安・勞登巴(Sébastien Laudenbach)的作品,改編自格林童話,描述一位少女被利慾薰心的父親賣給惡魔,惡魔無法玷汙少女純潔的靈魂,於是命令其父親將其手砍斷,失去雙手的少女展開長途跋涉,歷經愛慾與離散,最後在山林中重新尋回自己的定位。
塞巴斯蒂安・勞登巴在本片運用水墨技巧,優雅且大膽地以成人角度重塑童話內容。並不意外地,這部電影讓人聯想到同樣採取女性觀點與水墨畫風的高畑勳作品《輝耀姬物語》(The Tale of The Princess Kaguya,2013)。高畑勳曾以法國美學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讚揚的速寫(esquisse)美學來定位作品,線條、淡彩與留白,這三項要素構成《輝耀姬物語》的視覺印象,勞登巴的《無手的女孩》同樣運用線條與淡彩,故事卻看來更「滿」,飽和地講述一個傳統的道德寓言。
本屆亦放映了曾於 2016 年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並曾於同年在台灣各大影展放映的巴西電影《囧男孩看世界》(The Boy and the World,2013,另譯《小歐米闖天下》)。這是我近年最喜愛的動畫電影之一,適合親子共賞之外,對於成年觀眾也能帶來極為強勁的情感衝擊力。故事以一個巴西男孩的尋父之旅為題,全片無對白,畫面與聲音設計卻能穿越國界的隔閡,講述一個既在地又普世的故事。電影不僅充滿童趣奇想,畫面美麗,更巧妙地用簡單圖像表達男童豐富的精神世界,善於切換不同視野,當男孩走進成人世界,種種被成年人習以為常的現象,在童稚眼光下都產生了不同的情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