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勤拂心,勿使惹塵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的善惡緣,除了過去世的造作外,這世的心性好壞和是否用心修行,更是重要的。」
「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六祖壇經》云:「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一念不悟,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有個修行者問智門法師:「蓮花尚未出水時是什麼呀?」智門法師回答說:「還是蓮花。」修行者又問:「蓮花出水後呢?」法師答:「成為蓮葉了。」
同樣是蓮,在水中是蓮花,出水後,就是蓮葉了;就如煩惱未去時,就是凡夫,煩惱一去,就成佛了。所以說,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佛與魔都是同一個人做的。
一次,與內人在滯洪池運動時,看見一輛機車上三貼的年輕人從旁高聲喧嘩而過,其行徑令人感到非常的厭惡。當這輛機車又再次從我們身旁呼嘯經過時,內人就問我:「如果這些人發生車禍,摔倒受傷了,你會不會去救他們?」我回答:「雖然他們的行為令人不齒,但我還是會去救他們。」內人開玩笑說:「要救也要先罵一頓。」我說:「救人是善念,罵人是惡念,各有因果存在,善惡都是一念之間。」
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光明的法界,感招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加被,諸事如意;心起惡念,感得的是黑暗的法界,易招感諸事不順遂。所謂「萬法唯心造」,一切境界,無非是這念心所造作出來的結果。
為人之道,就是要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渡一切眾生。時時起善念,不起惡念、妄想,做任何事都能盡心盡力,凡事才能成就。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輕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細行,點點滴滴都是未來成就的資糧。
因此,我們修行要時時看住自己的念頭,一旦惡念生出,就該息滅之。〈觀心銘〉云:「念起即覺,覺即照破」,使心時時處於正念之中,而不退轉。
(分享完畢)
佛法平等,在佛菩薩的眼中,六道眾生皆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美醜、貧富之分,只是因受報程度的深淺,才有了外在各種不同形體、面貌的呈現。而習慣於群居生活的我們,卻恰恰相反,我們的心早已對外在絢麗的世界習以為常,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沒有一刻不在攀緣、追逐外境。我們已習慣於外在境界的刺激,再反映出種種貪婪、瞋怒、愚癡的言行,也因此,我們的生命總被重重熱惱束縛著,不得輕安自在!
我們常以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就是真實的,並依著自己的喜好、習慣與情緒,展開一連串的聯想與推論,正所謂「看一個影,生一個囝」。殊不知,我們都被眼、耳、鼻、舌、身、意所騙,忽略了人的六根有太多的限制,再加上我們所面對的是無常、流動的世界,這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當你以片段的訊息、或固定的眼光看待事物時,往往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而這,終將與真相擦身而過。
在《地藏法因開示錄》裡,靜慧法師問:「日前有一地區惡霸太保,被人暗中殺死。因家中貧窮,其父哀求人幫助埋葬費,我即時與道友合捐萬元給他。有人說,學佛之人要結好緣,幫助惡人喪費是結惡緣!不知怎樣即是對的,請菩薩指示?」地藏菩薩答:「凡是有情眾生,皆有迷惑之業,不獨惡霸太保。不過太保之類,乃幼失教育,染惡習慣,為其不幸。佛法平等,有慈悲之人,自當憫之,況彼已死,而無葬費,受困難者是其父親,而並非是太保。至於誠心布施救濟,斥為惡緣,更是錯誤,蓋出資助人喪葬,並無惡性,何為惡緣?來世可得人天福報。若出資助人殺盜婬妄,乃為是結惡緣也,但願大家用智慧分辨是非之。」 (引用完畢)
阿伯常說:「他造他的業,你修你的行」,《六祖壇經》更說:「不思善,不思惡」,在佛菩薩的眼中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有的只是行為不恰當、需要再教化與導正的人。修行人應當不執著所思、所見、所聞,應當學習諸佛菩薩的廣大心,不要分別計較,要用正直、平常、無相、無我的心去接受世間實相,去幫助每個與您有緣的眾生。
佛法平等,有慈悲之人不應有成見、不應有揀擇,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才是真慈悲,恰如「地藏菩薩」對地獄眾生的永不嫌棄與永不放棄!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感恩父母的支持,感恩佛菩薩加持,感恩牟尼精舍阿伯和師兄師姊的鼓勵,今年的公職考試終於上榜了!回想過去十年來,參加大大小小的國家考試,每一次都鎩羽而歸、當砲灰,好幾次都想放棄考試。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2020/11/14 修行日記:挑戰早晚各二小時靜坐第一天早課
    以下為二則分享: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天在持誦《地藏經》時,有很神奇的感應,這是我人生50多年來第一次有這麼神奇的親身經驗,心裡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分享出來,讓有緣人都能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
    以下為一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感恩父母的支持,感恩佛菩薩加持,感恩牟尼精舍阿伯和師兄師姊的鼓勵,今年的公職考試終於上榜了!回想過去十年來,參加大大小小的國家考試,每一次都鎩羽而歸、當砲灰,好幾次都想放棄考試。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2020/11/14 修行日記:挑戰早晚各二小時靜坐第一天早課
    以下為二則分享: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天在持誦《地藏經》時,有很神奇的感應,這是我人生50多年來第一次有這麼神奇的親身經驗,心裡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分享出來,讓有緣人都能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