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 這類公司不發年終獎金恐違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時序又到了準備績效考核的歲末,此時職場上大多數人也應該在計算自己今年能領到的年終獎金有多少;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許多職場上班族都擔心年終縮水「難過年」。根據金融業於前幾日發表的12月份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首次有超過4成民眾認為今年年終獎金應該不到一個月,可以看出大多數民眾對於年終獎金的數字並無懷抱大期待。
不過,有些企業不發年終獎金恐違法,又是為什麼呢?這就攸關該年終獎金的屬性是屬於「經常性給予」還是「恩惠性給予」。
「經常性給予」--已事前約定給予固定年薪
如果公司在錄取時即與員工約定每年固定給予年薪14個月,其中2個月的薪資將在每年12月31日發放,這種狀況的員工所領年終獎金就屬於勞基法上「薪資」的一環,受到勞基法薪資事項的保障。
「恩惠性給予」--受獲利影響的獎勵性質浮動報酬
不少民眾所領到的年終獎金性質是根據公司當年度盈餘獲利狀況,是情況依照比例分配給員工,較屬勞基法第29條「事業單位若於年終結算後如有盈餘,應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員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屬於非強制規定條文。但法令上有規定,當公司年度結算時如果有盈餘,應發給員工酬勞,雖然沒有強制規定應發金額和比例,但員工仍有請求的權利。
而「恩惠性給予」性質的年終獎金往往都會與績效考核的成果有正相關,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年所做的企業績效考核調查結果發現,企業的考核指標部分,最重視的績效標準包括工作態度70.9%、個人工作績效65.8%、工作配合度64.1%以及出缺勤48.7%。
倘若該年度績效考核表現良好而獲得高額的年終獎金,也需要留意稅制的問題。依照《所得稅法》第14條中的規定,年終獎金屬員工在職務上或是工作取得的薪資收入,因此不論金額多少都必須依規定納稅;根據財政部所發布的說明資訊,當年終獎金的金額超過 84,501元,則需預扣5%稅款;反之則不必預先扣繳,而是在5月報稅時,會將獎金列入年度所得總額裡。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林由敏表示,人資人員的價值展現,是在公司的營運成本與獎金設計上必須取得平衡,並且針對企業內部不同的部門,設計出適合且公平公正的獎金制度。她建議除了年終獎金,亦可採行多元獎勵方案,善用分紅、配股及增加員工福利等各種不同措施,也可調整薪酬管理的彈性,降低固定薪比例,同時增加變動獎金比例,以提高激發員工生產力。藉由這些獎勵方案的實施,增進勞資雙方的和諧關係,共同創造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圓滿局面。
【熱門課程推薦】
掌握新知!點我加入協會LINE好友或 ID搜尋:@cpea-h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於現今各企業徵才管道及手法多樣化,從報紙、網路(如人力銀行、社群軟體、官方網站等)到自行刊登廣告等皆有琳瑯滿目的職缺刊登。台中市政府勞工局長吳威志提醒,無論在何種平台求才,只要職缺每月經常性薪資未達4萬元,都應公開揭示薪資範圍;若未述明清楚,違者可依《就業服務法》處罰。
一項牛津大學的研究成果顯示,永續發展議題足以影響企業的長期財務表現。若企業採納確實的ESG措施,有88%可以提高企業營運績效,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品牌在挑選合作夥伴時,將ESG達成率列為合作必要條件之一,顯見要能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ESG原則將成為企業勢在必行的項目之一。
今年58歲,在公司服務近30年的阿銘,由於仍有就學中的孩子,加上年邁又有慢性病的母親需要照顧,經濟重擔不小的他仍兢兢業業於工作崗位上。但是最近公司向他表明因為阿銘的工作年資已超過25年,達到勞基法退休的資格,因此公司將強制他退休。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與《勞工退休金條例》條文規定,雇主在申報投保薪資及月提繳工資時,應依照員工每月工資總和,對照「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及「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規定等級之金額填報,而每月工資總和的計算標準,必須符合勞動基準法中「工資」的定義,否則恐遭開罰。
在現今消費者意識高漲及媒體競爭激烈下,企業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只增不減,最常看到在消費糾紛無法獲得妥善解決時,消費者立即訴諸媒體,一旦決策處理失誤,就可能重創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嚴重的話可能影響企業生存。
在科技日新月異、危機四伏的現代,人資人員亟需找尋可替代線下實體課程的人才培訓模式,為人才進行升級轉型,為企業在數位時代中開展創新的商業模式。然而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衛福部所發佈的秋冬防疫專案,該如何打造出完美的防疫距離同時又能達成企業人才成長不間斷的目標呢?
由於現今各企業徵才管道及手法多樣化,從報紙、網路(如人力銀行、社群軟體、官方網站等)到自行刊登廣告等皆有琳瑯滿目的職缺刊登。台中市政府勞工局長吳威志提醒,無論在何種平台求才,只要職缺每月經常性薪資未達4萬元,都應公開揭示薪資範圍;若未述明清楚,違者可依《就業服務法》處罰。
一項牛津大學的研究成果顯示,永續發展議題足以影響企業的長期財務表現。若企業採納確實的ESG措施,有88%可以提高企業營運績效,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品牌在挑選合作夥伴時,將ESG達成率列為合作必要條件之一,顯見要能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ESG原則將成為企業勢在必行的項目之一。
今年58歲,在公司服務近30年的阿銘,由於仍有就學中的孩子,加上年邁又有慢性病的母親需要照顧,經濟重擔不小的他仍兢兢業業於工作崗位上。但是最近公司向他表明因為阿銘的工作年資已超過25年,達到勞基法退休的資格,因此公司將強制他退休。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與《勞工退休金條例》條文規定,雇主在申報投保薪資及月提繳工資時,應依照員工每月工資總和,對照「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及「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規定等級之金額填報,而每月工資總和的計算標準,必須符合勞動基準法中「工資」的定義,否則恐遭開罰。
在現今消費者意識高漲及媒體競爭激烈下,企業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只增不減,最常看到在消費糾紛無法獲得妥善解決時,消費者立即訴諸媒體,一旦決策處理失誤,就可能重創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嚴重的話可能影響企業生存。
在科技日新月異、危機四伏的現代,人資人員亟需找尋可替代線下實體課程的人才培訓模式,為人才進行升級轉型,為企業在數位時代中開展創新的商業模式。然而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衛福部所發佈的秋冬防疫專案,該如何打造出完美的防疫距離同時又能達成企業人才成長不間斷的目標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每年11、12月,大家最在乎的無外乎兩件事:年終獎金和是否該考慮轉職。一份工作是否值得長期投入,除了工作氛圍和同事相處外,公司的福利制度也很關鍵,尤其是年終獎金的多寡與公平性。公家機關和上市櫃公司通常提供相對優渥的年終獎金,但也要求員工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那麼,2024年年終獎金究竟何時發放?公司一
預期的公司福利,還有意料外的驚喜陸續出爐;結論就是真香,請繼續給我黃金… 呃,還有最重要的帶薪休假! 從去年8月就可預期的是07/01會發放下一年度的PTO帶薪休假,我工作未滿3年所以給11天。去年8月到職滿3個月(通過適用期)就給11天,業界良心! 面試沒講但更佛心的是病假(帶薪)時數:每工作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雖無明文解釋。 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立法原旨在於防止雇主對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不以工資之名而改用其他名義,故特於該法明定應屬工資,以資保護。」 核係符合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規定「工資」定義之意旨。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2月
Thumbnail
本文討論最高法院在112年度臺上字第244號民事判決中針對勞動契約終止的見解。內容包括績效考核方式的合法性,對於績效目標因工作內容變動亦需調整,以及績效目標不宜作為做為勞工績效考核的唯一標準,以符合解僱的最後手段性原則。
Thumbnail
某公司當年度獲利創新高,但卻未因此發給員工年終獎金,員工可以請求公司發年終獎金嗎?如果有發年終獎金,但發放金額卻未達基本工資,合法嗎?到職未滿一年的員工也可以請求發年終獎金嗎? 本篇文章將說明年終獎金的常見法律問題。
年終獎金應否列入平均工資計算,司法實務有不同意見,判斷標準在於年終獎金是否具有工資之性質,此與公司年終獎金發放制度設計密切相關,應予注意。
Thumbnail
行政法院判斷「工資」的二項原則基準為: 「勞務對價性」及「給付經常性」。 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無明文解釋,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是不是工資又與公司發放辦法特別有關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個案年終獎金被法院認定是工資:    員工手冊第四章第4.07條規定: 凡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每年11、12月,大家最在乎的無外乎兩件事:年終獎金和是否該考慮轉職。一份工作是否值得長期投入,除了工作氛圍和同事相處外,公司的福利制度也很關鍵,尤其是年終獎金的多寡與公平性。公家機關和上市櫃公司通常提供相對優渥的年終獎金,但也要求員工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那麼,2024年年終獎金究竟何時發放?公司一
預期的公司福利,還有意料外的驚喜陸續出爐;結論就是真香,請繼續給我黃金… 呃,還有最重要的帶薪休假! 從去年8月就可預期的是07/01會發放下一年度的PTO帶薪休假,我工作未滿3年所以給11天。去年8月到職滿3個月(通過適用期)就給11天,業界良心! 面試沒講但更佛心的是病假(帶薪)時數:每工作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基法第29條及公司法第235條之1僅規定公司於章程明定,用於分派員工酬勞之獲利狀況之一定定額或比例,以及公司如有盈餘,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予獎金或分配紅利。 至於如有盈餘時,如何核發給個別員工,法無明文,雇主自得考量企業經營治理之需、獎勵之目的、員工之表現,以及薪酬之公平合理性等因素,
Thumbnail
『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雖無明文解釋。 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立法原旨在於防止雇主對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不以工資之名而改用其他名義,故特於該法明定應屬工資,以資保護。」 核係符合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規定「工資」定義之意旨。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2月
Thumbnail
本文討論最高法院在112年度臺上字第244號民事判決中針對勞動契約終止的見解。內容包括績效考核方式的合法性,對於績效目標因工作內容變動亦需調整,以及績效目標不宜作為做為勞工績效考核的唯一標準,以符合解僱的最後手段性原則。
Thumbnail
某公司當年度獲利創新高,但卻未因此發給員工年終獎金,員工可以請求公司發年終獎金嗎?如果有發年終獎金,但發放金額卻未達基本工資,合法嗎?到職未滿一年的員工也可以請求發年終獎金嗎? 本篇文章將說明年終獎金的常見法律問題。
年終獎金應否列入平均工資計算,司法實務有不同意見,判斷標準在於年終獎金是否具有工資之性質,此與公司年終獎金發放制度設計密切相關,應予注意。
Thumbnail
行政法院判斷「工資」的二項原則基準為: 「勞務對價性」及「給付經常性」。 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無明文解釋,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是不是工資又與公司發放辦法特別有關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個案年終獎金被法院認定是工資:    員工手冊第四章第4.07條規定: 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