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危險與書/面對眾書喧嘩

    新冠疫情打亂生活的步調,人們隔離、閉鎖而後孤獨且憂慮地生活,眼看風華一時的國度,如今經濟的步伐踩成小碎步。

    慣常出國的人則得按奈無處可去的躁動,渴望日韓的自然風光、歐洲古蹟的呢喃,都得暫時封存。

    然而移動的慾望猶如遠方的鼓聲正不斷敲響,幸好身軀無從移動,性靈尚可滿足。

    於是自書頁中尋求芬芳的訊息。於是在臉書上追蹤的作家,日日更新自己的新鮮見聞,我與他們同處此時此刻,她們的生活如同我正觀賞的連續劇或者電影,期待在平安自足中乍見感動的水花。

    用這些紙頁與螢幕作為的載體,正逐一溫燉我的日常,足矣。

    或許我嗜好靜,有時為了寂寞孤單,我必須讓斗室塞滿聲響與音樂,我打開電視聽聞人們聊女人男人,聽聞歌手唱新歌或詮釋舊曲,我在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當代,接收各方的資訊,黑白藍綠宛若花叢又有如混濁污漬,使我如一隻墮若迷蹤的蜂蝶,於其中難辨真偽。

    我在期間迷失,發現心的慌亂不證自明,我關掉電視,讓斗室澄明幽靜,如一杯動盪的水安然定型,定型成為它原初的模樣。

    我打開書頁。

    一些是我衷愛的作家推薦,而使我因為信任而驅使購買的書籍。

    行文慢節奏像蒸汽火車,意義蘊含其中,眼球動得太快則無法品味主角心底變幻萬千的心理。如《摯友》、《尋琴者》。

    有時因為水逆的日常,需要招引陽光注入黑暗的內裡,於是閱讀張曼娟、《感動,才有力量》、小川糸或村上春樹的散文,日子陰雨綿綿,正能量是源頭活水。

    慢慢的雙眼讀成高度近視,有人癡笑是書呆子的行徑。但我總是反駁:總比做低頭族好。

    也有人說書中的道理是死板,人生的道路才是現實。我也明白此理,所以時時刻刻兩相應證與對照,以免偏執一方。

    當然偶爾眾書喧嘩,或囿於時代氛圍,有時候你看書市所陳列便是當代的精神面目,於是閱讀也成為「危險」,猶如走進中國哲學的黃金時期,諸子百家各舉學說的旗幟,你遊走其中如同走入陣式,一時間也無法黨同伐異。或被時代氛圍牽著鼻子走,你浸漬其中,難免成為書市的醃漬物,同等的甘酸。

    因此閱讀應該保持心胸開闊,接納各派見解而不拘一格,最認同所謂權變,隨時勢所趨而對書中道理有所考量與定奪。而最終的廣泛閱讀,不過是殊途同歸,想為生命尋求出路與光的所在。

    閱讀的蓄積,凝結成動人的琥珀時,那藏懷的光澤便是一個人最終的價值體系,而目前的我熱愛儒釋道。

    學海無涯,面對浩瀚書海,劉軒也曾說這是他的焦慮源,我何嘗不也片刻如此。但這個年紀已經不求甚解,閱讀目的無疑是搭乘快艇遊歷於水涯,但見水天一色的澄澈即可,,

    至於網路閱讀,是未來的趨勢,幾個月前讀到紐約時報的文章,一位記者預測報紙的壽命不長,於是辭職轉戰網路,讓讀者以訂閱的方式拜讀他的書寫,此舉與「方格子」園地雷同,方格子無疑是看到此間趨勢而為拓路之先鋒。

    這是資訊核爆的季節,網路的文字上架,然而成為歷史的速度翻快,有時候文字是心思尚未沉澱後的產物,那些急於訴說的心切,有時連撰寫者都茫醉得不知己云,我確實也害怕此刻的書寫易走入這樣的泥淖,所以相當戒慎恐懼,仍然保有一字字即使迅速孵出,但也要有調整秧苗插得歪斜或端正的耐性,為自己的書寫負責。

    我想這是種寫作的責任,即使我是匿名者,即使我與部分讀者只是短暫相遇。

    無論閱讀是帶領我逃逸嘈雜紛亂,求得寧靜,或者「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最終的把持都是自己。書在那裏,你怎麼閱讀理解與參採,多半是你的高度、見識、價值觀與責任使然,不要被書籍役使,不要亦步亦趨地相隨,多方涉獵但獨立思考,才不淪於危險,才能獲得書本的精髓。

    所以我安然獨處於新冠猖獗的時刻,也不跟風偽出國,因為有書籍有網路文章帶我飛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