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我嘗試藉由小説主角們的心路歷程進行換位思考,希望更深入理解人性的本質,例如:一個人為何會犯罪、出軌過後的婚姻何去何從、律師為何會為罪犯辯護等等。(所以說我對違背道德的議題深感興趣🤔)
自然而然,這份求真的態度也讓我開始接觸紀實文學和心理學書籍,其中《地下鐵事件》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兩本書影響我最深,提醒我要時刻懷有同理心去看待人事物。
之後我的人生就出現了大風大浪,有好一陣子更陷入抑鬱狀態,情緒完全崩潰。我無法整理自己的思緒和情緒,也無法接受自己的生活。
我需要合情合理又可信的解釋,我想知道怎樣減輕內心痛苦。奈何心理醫生的診金太貴,那我嘗試看看由心理醫生撰寫的書籍去尋求協助和慰藉吧。
於是我閱讀更多心理書籍,不過這次我不再是旁觀他人的心路歷程,探討人性本質,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嘗試自力更生,走出低谷。
可幸我選的書籍確實大有幫助,我必須在此再次感謝《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教懂我如何正視痛苦,怎樣控制洶湧的情緒,重新掌控生活。我也非常感謝《情緒勒索》一書讓我嘗試勇敢反抗情緒勒索,重拾自尊💪🏻
事隔多年,現在我可以肯定自己走出谷底,身心恢復正常👌🏻而我的閱讀口味也返回到小説、心理學、哲學三種類別。
至於閲讀動機,我現時會希望滿足到好奇心,啟發我更多思考角度。尤其是告別校園後,我才意識到成年世界太容易陷入同温層和舒適圈,唯有靠自己努力發掘新知識,才能保持頭腦靈活,與世並進。
畢竟我不是什麼嚴肅之輩,有時選書也只是湊個熱鬧,好奇那本書紅什麼?雖然體驗有好有壞,但總算是突破了我的舒適圈。
啊~終於寫完上下兩篇!我本意是分享自己的閱讀旅程,然後思考自己的閱讀動機,從沒想到中段會出現沈重的話題。
因為閱讀與我的人生軌跡太密切,我依賴書籍給我娛樂、建議、安慰和答案。雖然我的生活圈子很細小,幸好我總會有成千上萬的書籍滿足我各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