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與「書」的相遇:讀《過於喧囂的孤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我」到底是誰呢?人生在世(being in the world)[1],總是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本文在這裡並不想進入深邃的哲學或心理學的探索(當然那也很有趣),而只是想指出一個往往存在於我們的經驗中、卻被我們忽視的側面:人總是「因著他人而塑造自我」。

臺灣的公民課本有所謂的「重要他人」一說,不論它的理論細節是否盡屬正確,但是其核心主張卻是很自然、很難以反駁的:孩子的性格,非常深、非常難以避免的受到對他而言重要的人,如爸爸、媽媽、撫養者等的影響,無論是善的影響或是惡的影響。

小孩子是如此,大人又何嘗不是呢?人,只要是人,就總是生存在一個關係網絡中,並且基於這個隨時在變動的關係網絡,激發自己的想法、欲望和做出決定。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法排除的基本事實。

不過,當我們把目光轉向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一書,我們會發現:書中男主人公的生活,和本文前面所說的那一套道理似乎相當不同。書中除了第一人稱視角的人物「我」(漢嘉)之外,其他他身邊的人,他認識的人,他所想到的人,都像是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沒有非常具體的個性和形象。他的身邊並不是沒有人存在;而是彷彿他的生活中有某種事物,對於他的性格和感受的塑造,比起人類,有更大、更持續不斷的影響。

「書本」與「他人」:《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隱密聯繫

小說中的安排是這樣:主人公漢嘉是在廢紙回收站工作的工人。每天,他日常的工作就是把許多珍貴的書籍,放進機器裡面,扯裂、絞碎、銷毀。不過,在銷毀之前,他會把這些珍貴的書籍讀完,因此也養成了淵博卻又帶點無可奈何意味的學識。《過於喧囂的孤獨》的開頭這樣說道:

三十五年來我用打包機處理廢紙和書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在此期間我用打包機處理掉的這類辭典無疑已有三噸重,我成了一只盛滿活水和死水的罈子,稍微側一側,許多滿不錯的想法變會流淌出來,我的學識是在無意中獲得的,實際上我很難分辨哪些思想屬於我本人,來自我的大腦,哪些來自書本,……。

[2]這些敘述,在在印證了「書」對主人公性格的影響;猶如本文前面說到的,活在同一個關係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

通過這樣的途徑,我們會發現: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關係網絡中,對於我們有重要影響的「其他事物」,其實並不止於人類;而也可以是大自然、科技,或是「文本」等等。[3]以此來看,「他人」一詞確實不足以完整涵蓋所有對人有重要影響的、這個世界的「其他事物」。雖然「他者」一詞始終沒有進入中文的日常語言中,但是它的意思無異於我們上文所說的,涵蓋人類與非人類、與我們的生命有所交涉,卻又不是我們自己一切事物。所以,我們的確有好的理由明確的使用「他者」這一詞語,來幫助我們分辨、討論和思索許多重要的問題:不論那些問題是小說的,或是關於我們感受最深的實際生活的。

淤泥中的他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小說《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敘述中,「書」與「人」的際遇,起了一種深深的互相呼應的關係。在書中所描寫的時代背景下,再怎麼珍貴的書,也只能被扯爛、付之一炬,不見天日。只得躲進人的腦海裡。類似的,當赫拉巴爾在講述主人公和曼倩卡的愛情故事時,他們二人的形象在情節的安排下,總是不得不的和髒污連結在一起,無法脫身。作者以感嘆的語氣這樣寫道:「這是曼倩卡生命中的第二章,她注定要忍受恥辱,永遠與榮譽無緣。」[4]珍貴的東西,無論是人也好,事物也好,關係也好、愛也好,在那樣不自由的時代底下,總是必然的遭受磨難。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不過,即使人和事物總是被時代與環境所限制著,總是帶著缺憾與遺憾生存,但是我們(不論人類或非人類)所抱持的一切,總是會留下蹤跡,縱然是很隱微的。正如特定的書和曼倩卡在結局到來之前,都離開了主人公,但是,他們也塑造了主人公的性格,持續不斷的。從相遇的時刻,一直到他的生命結束。「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5]

在困頓的實際生活的世界中,我們相濡以沫,在世界的大海中互相成為對方的波瀾。

註解:

[1]唐君毅以中文熟習的「人生在世」一詞解釋海德格所說的「在世存有」(being in the world)之意,可見於唐君毅《哲學概論》。

[2]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頁13。

[3]這個意思猶如沈清松強調「自然」也是人所不可或缺的「他者」。沈清松:〈在批判、質疑與否定之後——後現代的正面價值與視野〉,《哲學與文化》第27卷8期(2000),頁710。

[4]博胡米爾.赫拉巴爾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頁53。

[5]博胡米爾.赫拉巴爾著,楊樂雲譯:《過於喧囂的孤獨》,頁92。

2024/07/05

內容總結
過於喧囂的孤獨
4
/5
67會員
138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5/5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5/5吃飯沒?:探訪全球中餐館,關於移民、飲食與文化認同的故事
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創造歷史似乎對人類總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而這樣的慾望也促使人類去發現、探索,只為了成為某項紀錄的「第一人」;但這樣的過程並不總讓人喜歡,甚至通常宿命地必定會經歷苦難,《世界盡頭的瘋人院:史上首支成功度過南極冬季的探險隊求生錄》所說的,正是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沒人雇用的一代》作者詹姆士・布拉德渥斯是英國的記者,作者說:「本書談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勞工階級生活。書的主旨是記錄轉變,描述工作如何從一種驕傲淪為無情無人性、對尊嚴的踐踏。」
Thumbnail
如同編輯將文章集結後,分成「時代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與「她所看見的那個時代」兩個比重相當的部分,本書的主體是作者唐香燕本人,雖然她是美麗島受難者的家屬,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時光悠悠美麗島》寫的,則是她個人的生命經驗,台灣歷史只是配角。
Thumbnail
這本書在探討日本文學裡面的空間概念。 並不能說很容易讀,因為它其實是一篇一篇的論文集結成冊的,但是真要閱讀也不困難,要說的話,最難讀的應該是序,很像在看數學書,文組人頭有點昏,哈哈。 以下介紹我比較有感觸的幾篇文章。 📖焦土之聖性 作者: 前田愛
Thumbnail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一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保羅・阿登納 (Paul Ardenne)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在創作中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疑問,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Thumbnail
對於筆者而言,台灣本土桌遊彷彿橫空出世,若真的要思考過去玩過的桌遊,大概也只有「大富翁」,直到這本由桌遊收藏家完成的作品,出現在筆者的推薦購買列表上,才完全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永靖,永靜。明明是家鄉,卻成為一輩子都想逃離的地方。逝去的成為孤魂野鬼,倖存的迷茫飄蕩,回憶形成枷鎖困住人與鬼,讓彰化的小地方,成為陰魂不散的鬼地方。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創造歷史似乎對人類總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而這樣的慾望也促使人類去發現、探索,只為了成為某項紀錄的「第一人」;但這樣的過程並不總讓人喜歡,甚至通常宿命地必定會經歷苦難,《世界盡頭的瘋人院:史上首支成功度過南極冬季的探險隊求生錄》所說的,正是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沒人雇用的一代》作者詹姆士・布拉德渥斯是英國的記者,作者說:「本書談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勞工階級生活。書的主旨是記錄轉變,描述工作如何從一種驕傲淪為無情無人性、對尊嚴的踐踏。」
Thumbnail
如同編輯將文章集結後,分成「時代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與「她所看見的那個時代」兩個比重相當的部分,本書的主體是作者唐香燕本人,雖然她是美麗島受難者的家屬,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時光悠悠美麗島》寫的,則是她個人的生命經驗,台灣歷史只是配角。
Thumbnail
這本書在探討日本文學裡面的空間概念。 並不能說很容易讀,因為它其實是一篇一篇的論文集結成冊的,但是真要閱讀也不困難,要說的話,最難讀的應該是序,很像在看數學書,文組人頭有點昏,哈哈。 以下介紹我比較有感觸的幾篇文章。 📖焦土之聖性 作者: 前田愛
Thumbnail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一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保羅・阿登納 (Paul Ardenne)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在創作中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疑問,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Thumbnail
對於筆者而言,台灣本土桌遊彷彿橫空出世,若真的要思考過去玩過的桌遊,大概也只有「大富翁」,直到這本由桌遊收藏家完成的作品,出現在筆者的推薦購買列表上,才完全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Thumbnail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Thumbnail
永靖,永靜。明明是家鄉,卻成為一輩子都想逃離的地方。逝去的成為孤魂野鬼,倖存的迷茫飄蕩,回憶形成枷鎖困住人與鬼,讓彰化的小地方,成為陰魂不散的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