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廢話:
其實我發現一週一更應該叫做週記才對,但想讓自己不侷限在日記或週記的時間之中,那就當這裡的日記一詞為日記文體的意思了。雖然已經立案開業了,不過創業初期的設備與經費還在籌備中,就先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正在讀的東西。
斷捨離的意思我想大家都了解,這個思維開始廣泛流行並實際實行到全世界,我想是因2019年NETFILX 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人們從實際的整理家務這件事觀察到此概念的運用,讓這個「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概念越發盛行起來。(此處的引文引述來源至維基)
自己再進行分析(我也很喜歡囤東西),在斷捨離的概念中,人對於物件保有奇妙的感知,一是這個東西存載了或大或小的「記憶」,二是認為此東西「可能會在某時間用到」,兩種狀況都導致自己猶豫著是否要把這個物件丟掉。
把事情再度拆解,這兩個描述會變成:前者物件的狀態代表著過去,後者則是代表未來,而這個概念所希望實踐的是,在這個當下我們所面臨的,這堆雜亂的物件,「現在的我」,要的是更好,更乾淨能夠被自己所使用的空間,並且在未來,要審視自己對於物件的慾望,達到對於物件斷、捨、離的境界。
最近我跟我父親一起整理著家裡的部分空間時,深刻體會到對於物件時間延續的差異。在整理的過程中,我會把他所想丟的東西撿起來存放到另一個箱子裡,我會一直想像到這些東西未來的可能性,這個物件即將可以使用到的場景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裡,例如我可以如何改造,把冰箱變成櫃子(可以密閉隔離,至少能防蟲!),或是把一個台座改裝成可以用來放置工具的地方等等。而對我父親來說,很多東西已經無用了,它就是只能變成秤重賣的回收垃圾,換成現金:我們對這個物件所給予的時間不同,也因此有了對此物件的不同想像。
而為什麼我要在創業的路途中思考斷捨離這件事?
在創業上,可以聽到有許多人給予某個特定行業的說詞,例如某傳統產業是夕陽產業。我總在想,到底這個夕陽產業,是不是一個舊有可以脫離的概念,與我上述所提到對物件的斷捨離的這段經驗一樣,所謂夕陽,是因為對此事沒有了想像及創造,只能在其中當個延續其生命的小螺絲(當然,小螺絲在整體產業上也很重要,當這個螺絲變成非常重要的螺絲,是延續整個產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無可取代)。但要延續其生命,故要賦予它更多的想像,才能夠再造。而這個前提是什麼,就是要讓他人重新對此事,有辦法撿起來並存放到另一個箱子裡,重新追本溯源的再造,也就是說,開放他人來使用。
老實說這個概念其實不新穎,國外很多新創產業也都是建立在舊有的夕陽產業上的再更新,但為何可以更新,正是因為舊有產業願意開放的原因。舉例來說,有很多國外的設計師,他們願意跟傳統織布廠商合作,因為其技術高超,場內的技術人員願意貢獻自身的技術做多次,不知道成不成功的實驗,以及聘請專業人員,操作更傳統的織布技術,用現代的技術轉譯傳統技法。技術人員對於機械的理解,加上設計師、創作者,對於事物的想像,兩者的極端碰撞出工具的極限,工具才有辦法提升其性能,不可能的事物才有辦法從舊有的根新生出芽。
先斷了舊有思維,再開始審視是否有了多餘的事物,再進一步脫離對物品(事物)的執著。
可以想像一下:當自己把東西都丟了的時候,想要留下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在看《一件五萬美元手工大衣的經濟之旅》,內容非常有趣,提到了高級訂製服裝產業面臨到新的快速成衣經濟體的衝擊的整個過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再讀的過程中,我一再思考著,當物件隨著時間快速的流動著,要捨去的東西是什麼,而要保留的東西是什麼? 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旅程,帶著我看著存有技術高超的產業被衝擊後,所保留的事物,其最真實的意義是什麼,這也會讓自己對於物件的取與捨有了不一樣的觀點。希望能夠在下篇更新前讀完(現在還在讀,真的很精彩!),讓自己好好整理斷捨離後的捨與離的概念如何實現。
感謝大家耐心地看完到此文的後面,這系列的文章會是創作與創業之間的分享,腦袋有太多東西想寫,所以東西會有點混亂,希望能夠透過每篇的書寫慢慢把概念釐清,以及在創業的過程中身體力行。 最近遇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一一解決,能夠創作的經費來源有限,目前只有書寫才有辦法讓自己從現實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也唯有書寫能夠督促自己多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分析(因為這樣才能夠寫出來呀~),書寫也可以讓自己成為另外一位觀看自己的人,進行理性判斷與分析。大家有機會也可以自己寫點東西,因為只有書寫,你才有辦法開始練習操控自己的人生,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