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47 天。
之前的摘要聚焦於原住民族傳統知識,今天為大家摘要的原獨新聞比較多元,要請大家先逛加勒比海,再前往北美加州,此外還要遊歷非洲大陸和南太平洋。不只時空跨距可觀,牽涉的人文辯論也很精彩,請耐心慢用。
- 加勒比海地區:四世紀前的種族滅絕之後,泰伊諾人現在何方?
- 北美:貝殼珠的裝飾用途與貨幣用途
- 南太平洋:科學家敦促毛利人主導在地物種學名變更
四世紀前的種族滅絕之後,泰伊諾人現在何方?
根據西班牙人的記載,加勒比海地區的原住民泰伊諾人(Taino)在十六世紀結束之前就已經滅絕,是殖民屠殺和天花瘟疫雙重打擊下的犧牲品。但這個說法在上個世界開始受到挑戰,並在本世紀獲得科學研究的支持。
最近美屬維京群島的《聖多瑪斯消息》報導,科學家藉由現代的基因辨識技術,證明
泰伊諾作為一個族群雖然已經滅絕,但基因還存在著。最早有此報導的是波多黎各大學的生物學家馬丁尼-庫薩多(Juan C. Martínez Cruzado),他在 800 份隨機採樣的樣本中發現,有 61.1% 的受試者帶有原住民的 mtDNA(粒線體 DNA),這代表著母系的基因傳遞,與西班牙人娶了泰伊諾婦女的史實記載可以相互對照。馬丁尼-庫薩多的研究成果發表於 2023 年,引發更多研究者的興趣與投入,也有愈來愈多加勒比海人想要透過基因研究來確認自己的祖源。
《國家地理雜誌》在 2019 年刊出了一篇文章,標題聳人聽聞:〈
見見「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文章的主旨在於陳述上段所摘要的事實,但這標題意味著當年慘絕人寰的殖民暴力只是西班牙人「紙上」的陳述。事實上,這些「紙上種族滅絕的倖存者」正陷入一個極度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國家不願意承認新的(其實是舊的)原住民族,二方面他們為了主張自己的原住民族身份,必須將承認種族滅絕的事實本身,當作一種新的、抹煞其存在的歷史不正義來指責。
相比之下,上述《聖多瑪斯消息》為新聞下標題時,顯然比《國家地理雜誌》負責得多,沒有宣稱十六世紀的種族滅絕只發生在紙上,而是指出後人挑戰一個「過時的滅絕理論」。上週的新聞只是《聖多瑪斯消息》追蹤此事的第一篇報導,我們會為大家持續追蹤相關發展。
貝殼珠的裝飾用途與貨幣用途
之前為大家報導過與關於加州赭瑪什人(Chumash)和風車洞窟壁畫的考古學研究成果,上週也有一則與赭瑪什文化有關的新聞,同樣來自考古學界。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考古學榮譽教授甘珀(Lynn Gamble)長年研究加州地區的原住民,之前就發表過研究成果指出,赭瑪什人以貝殼珠作為貨幣,大約有八百年的歷史,而她
最新發表的研究還更進一步,將這個認定回溯到兩千年前。甘珀表示,若是她的推測不錯,這不僅將成為美洲使用貨幣的第一例,也「就改變了我們對狩獵採集者乃至於社會政治與經濟複雜度的看法。」
下圖為赭瑪什人的貝殼珠。
但如何能夠分辨古老的貝殼珠究竟是被當作首飾還是交易貨幣呢?甘珀提出了一些判斷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外型上的分別。大體而言,作為貨幣用途的貝殼珠經過較為細膩的加工,具有標準化的特質,外型別緻吸睛的貝殼珠則更可能是首飾或裝飾。此外作為貨幣的貝殼珠應該也會呈現廣泛的分布。
甘珀指出,近來關於歐洲青銅時代的研究顯示,歐洲人在三千五百年前已經開始使用貨幣,這和赭瑪什貝殼珠研究一樣,都挑戰「原始」社會不可能有「商業」經濟的刻板印象。赭瑪什之例更顯示,「錢」不是國家、文明的專利。
下圖為非洲的駝鳥蛋殼珠。
兩年前也有
考古學家發表研究成果指出,以駝鳥蛋殼製成的殼珠在非洲大陸分布廣泛,可以回溯萬年之久,且有些地區隨著生產型態的變遷,殼珠的尺寸也產生變化。當時這項研究認為,殼珠尺寸的變化是文化交流的反映,但並未提及殼珠作為貨幣用途的可能。考古學家是否會隨著甘珀的研究,而重新審視非洲駝鳥蛋殼珠的可能用途,是個值得關注的有趣話題。
科學家敦促毛利人主導在地物種學名變更
目前紐西蘭只有 4% 的動植物有包含毛利字眼的學名,例如紐西蘭常見的樹種塔瓦瓊楠(Beilschmiedia tawa),瓊楠是屬名,塔瓦是種名,也是毛利人對這種樹的稱呼。
提議的學者表示,這樣的改變應該由毛利人主動提出,並獲得共識之後,科學界再依照毛利人的共識變更學名。一名毛利學者表示,名字不只是名字,還蘊含著許多故事,保存著一部分毛利人的過去和毛利人的知識,因此十分樂見未來圍繞著改名而展開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