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翻過青春的一頁:閱讀巴塞隆納與高第建築語彙

在一次設計墓園大門的考試中: 少年高第Gaudí表示他無法單單只畫墓園大門,於是先從通向墓園的道路畫起,接著有送葬隊伍在一台靈車之後,然後畫上一排柏樹及灰撲撲的天空,以營造出烘托主題的氣氛,但是教授不讓他畫完,跟他說藍圖不是這樣畫的,年輕氣盛的高第不願意修改藍圖,於是離開了試場。(引自Philippe Thiebaut Gaudi: Builder of Visions
這段文字吸引我閱讀幾多遍,其中呈現出一個才華洋溢、浪漫不羈的少年樣貌,就像平凡的青春期孩子那麼充滿自信理想。不禁好奇,巴塞隆納如何能夠包容這樣的狂飆少年用盡畢生力氣創作,因而改寫了一座城市的身世。
如同多數遊客,來到巴塞隆納必定造訪高第(1852-1926)建築:米拉之家、巴特婁之家、聖家堂、奎爾公園云云不勝枚舉。(參考:格拉西亞大街九十二號奎爾公園的玻璃手藝品蒙瑟拉特山(上))當我跨入高第建築作品之內,並非體驗到一種讓人直呼「好漂亮喔」的絕美,而是一股力量,周身籠罩著童趣、幽暗,以及虔誠。建築物各有獨立風格而不突兀,我跟著導覽動線漫步,心底卻默默吶喊「原來可以這樣存在著!」
1873年高第從出生地Reus烏雷斯來到大城市巴塞隆納,迎接他的,是拆除舊政權圍牆、土地重新規劃、人口增加、工業化而逐漸富裕的地方。當然,屬於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自覺和文藝復興仍方興未艾。
Arc de Triomf(photo by許婉姿)
Arc de Triomf(photo by許婉姿)
Arc de Triomf 記得我第一天上午抵達巴塞隆納,即刻想衝去老城區感受氣氛,民宿女主人卻大力推薦搭地鐵之前去指南書籍罕見的「小凱旋門」逛走拍照。 為什麼稱作「小」?而且凱旋門不是應該在巴黎嗎?原來是1888年為舉行萬國博覽會而建,厚重雄壯中略帶阿拉伯風情的紅磚建築。 Cases Ramos 另一日,漫無目的在格拉西亞大街(感恩區Gràcia)遊走——我真心喜歡這樣旅行,光是站在大街角落看看每一家店主的精心布置已很開心。
那日發現Cases Ramos好美,想捕捉卻不容易,一來下雨天,連空氣都潮濕,二來大街車水馬龍,處處阻擋,加上人行步道上的二株綠樹、路燈、公車站牌,各自高矮崎嶇,難窺全貌。然而複雜元素,竟也襯托出它的現在生活感。(photo by許婉姿)
……(部分內容屬於付費閱讀)
閱讀更多西班牙大城市 親愛的馬德里塞維亞舊夢
✎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一顆愛心❤,記得追蹤訂閱「橄欖與苦橙樹:記憶西班牙」。倘若要閱讀全文、支持創作者,歡迎付費後盡情徜徉於專題之匠心營構。 ♫ 專題系列文章20 均為讀者精選適切的YOUTUBE影片和音樂,讓您然身歷其境,閱讀體驗更超值。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