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工作上的自我價值與認同

    在前年的4月我考上了保母證照,因新冠肺炎的關係,在術科的部分很多都是口述,考試當時我時常出錯,雖然事後彌補,但是考完後心裡很不踏實。 幸好,最終有驚無險,我拿到了保母證照!!!這無疑對我想要從事幼兒教育來說,是個很大的幫助。
    約莫在2019年初我決定往【家庭保姆】的方向邁進,我在國中時帶過姪女,後來的職場上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喜歡跟小孩玩,而【家庭保姆】這我壓根沒想過自己適合從事的行業別,我開始一點一滴慢慢得嘗試各種相關的工作,包含:桌遊老師、托育人員、到府陪玩姊姊。在與小朋友互動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對小朋友的耐心與關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接納跟包容,相較於以前的法律工作或是身體工作者(按摩師),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中,我更能感受到與小朋友有愛的流動,我時常讚嘆生命的奧妙,因為儘管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都能夠看到小朋友的成長與變化,從一開始害怕自己溜滑梯到可以自己溜滑梯(大肌肉控制)、排斥刷牙到不排斥刷牙(觸覺)、語言表達以及創造力的展現,我都很高興小童們有這樣的成長與進步。但是難免陪伴的過程還是有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像是吃飯、洗澡等等,有時自己也被磨了很多耐心,最終還是妥協,心想我也只是個陪玩老師而已, 還是放手讓父母去處理吧!
    最近,我在思考我究竟能夠帶給小朋友甚麼?我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上有甚麼可以服務小朋友的特質呢?還是說我也只是【行動玩具人】,帶著不同的書本玩具,變化不同的玩法去陪伴他們呢?而這樣跟讓小朋友到玩具店有甚麼差別? 從事到府陪玩至今,我也不斷得在調整帶小朋友的方式,但我時常自我懷疑,這樣的我而言存在的價值是甚麼?
    不論是桌遊老師、到府陪玩姊姊在與小朋友的互動,我很容易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一面,也時常看到他們的優點與成長,並且在陪伴的過程大部分都是全然投入其中,與他們一起玩樂。老實說,如果我有讀心術,我還真的希望能夠讀懂小朋友心裡對我的的想法,好消融我的自我懷疑,然而這個荒謬的想法,其實在小朋友的肢體動作就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信任,小一點的寶寶還不太會表達,在他們靠近我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身體跟我是沒有距離的,這也是寶寶毫無保留的將身體交給我們的一種表象,又或者大一點的小童對我做出最自然的舉動,這也表示對我的一種信任,所以他們也才毫不隱藏的展現自我,這樣的改變讓我變得更有信心,也讓我感受到工作上的價值。我想在嬰幼兒時期最寶貴的就是小朋友對於世界的信任,這會影響到以後的生命他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是否敞開,是否有勇氣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我想這是我目前在桌遊老師、到府陪玩這個部分做的最好的部分。
    儘管如此,我有時還是侷限於所謂的課程設計、規劃等等一些專業的知識上,這也許可以讓我更加分,但我認為在從事嬰幼兒相關行業的部分,核心價值仍舊是愛與信任,這不是書上的口頭禪,而是確實得可以落實在我的工作上,專業的知識可以慢慢學習與規劃,也希望假以時日我可以成為更加專業的幼教老師或是托育人員,在與家長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時,可以沒有懷疑並且清楚得表達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Radha Ch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