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獨要聞|外人只見其一不見其二的藝術與原運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報告新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26 天。
原住民是一種與國家對立的政治身份,具有這個身份的人從事的活動,往往同時具有原住民族運動的性質,不論從事者本身是否有此意識。本次摘要有兩則新聞恰好為這個觀察做一注腳,另有兩則原住民持續追討文物的新聞。
  • 台灣原住民藝術與原運的場合
  • 排灣藝術家參與溫哥華陰曆節燈籠設計
  • 剛果人要求歐洲博物館返還文物
  • 博物館機構向塔斯馬尼亞人道歉
Sources: Get Sydney
Sources: Get Sydney

台灣原住民藝術與原運的場合
上週《西雅圖時報》有一篇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的報導,其中提到台灣主流社會開始擁抱島嶼本身的認同,原住民音樂人也開始受到歡迎,但這往往不能轉化成原住民訴求的制度性、社會性的改變。泰雅族的政大民族學教授官大偉(Daya)就指出,阿美族的巴奈・庫穗(Panai Kusui)不只是音樂人,也是積極的原運者,主流社會願意聆聽甚至擁抱她的音樂,以為自己建構一個更南島、更太平洋的在地認同,但同一個社會未見得願意聆聽她在原運場上的發聲。
原住民藝術家往往無法將作品與原住民族的訴求切割開來,這訴說著原住民「生活在問題中」的現實:賴以維繫生活與文化的土地被鯨吞蠶食;語言與重要祭儀瀕危;政治上面臨不是邊緣化就是附屬化的困境,進退兩難;為了在主流社會爭得一角舞台,不得不有所妥協和犧牲,結果往往兩面不是人,等等。例如去年夏天的溫哥華壁畫節(2020 年 8 月 18 日到 9 月 8 日)就有原住民藝術家海藍(Ocean Hyland)在壁面上畫出「不曾讓渡放棄的土地、水域與天空」,由一隻狼擔任迎賓工作,歡迎未來的訪客。像這樣的繪畫可能會被主流社會讚美為富於美感和想像力,但社會和政治訴求的那一面往往不會被主流社會意識到。
▼ 海藍壁畫:不曾讓渡放棄的土地、水域與天空
Sources: North Shore News
與海藍意識與意象鮮明的壁畫相比,另一則與台灣有關的消息則多少顯得有些模糊和混淆,那就是溫哥華牛年陰曆節(2021 LunarFest Vancouver: Year of the Ox)。在農曆新年到來時,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y)前掛起藝術燈籠,其中包括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白浪(Pairang)、伊旦(Etan)、撒古流(Sakuliu)和磊勒丹(Reretan)的作品(四人均為排灣族)。
台灣藝術家參與溫哥華陰曆節有台灣政府的支持和主導,從迴避 Chinese New Year 之名並使用其實並不正確的 lunar(陰曆),可以看出這藝術活動本身的政治正確取向。那麼台灣原住民參與這樣的活動,突顯的是原住民在政治與藝術表現上的自由與自主嗎?還是原住民在不論何種藝術場域的活動,總有被政治吸納涵化的困擾呢?
Sources: Taiwan News

剛果人要求歐洲博物館返還文物
我們不止一次談及原住民文物流落在外的問題,最近這個問題也出現在非洲原住民和歐洲的前殖民者博物館之間。
非洲有個名為「完整,尊嚴,勇氣」的運動(Yanka Nku),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運動領導人狄亞班札(Mwazulu Diyabanza)在上週抵達法國,要展開他們的「行動外交」,目標是要歐洲各大博物館返還自非洲掠奪的文物。但這項重要的工作受到全球瘟疫大流行的影響,狄亞班札儘管已經抵達巴黎,卻無法順利進入任何博物館。
去年狄亞班札曾和幾名夥伴一起造訪巴黎的布蘭利-席哈克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 Chirac),這是原住民族藝術的專門博物館,光是這一間博物館就藏有約七萬件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藝術品。當時他們試圖從博物館帶走一件屬於巴里人(Bari)的物件,遭到警方逮捕,被拘禁了三天,之後以「竊盜未遂」被判一千歐元罰金。
▼ 大英博物館館藏約九百件來自貝南王國(今奈及利亞南部)的藝術品,其中以所謂的貝南青銅雕刻最為著名(下圖)。去年曾有媒體報導,奈及利亞正在貝南市興建艾多西非藝術博物館(Edo Museum of West African Art),若是一切順利,則有可能和大英博物館交涉返還事宜。

博物館機構向塔斯馬尼亞人道歉
文物被搶走的事件發生在世界各地,當然也發生在澳洲。最近皇家塔斯馬尼亞學會(Royal Society of Tasmania)及塔斯馬尼亞藝術博物館(Tasmanian Museum and Art Gallery)向塔斯馬尼亞人做出正式的道歉,原因是雙方已經爭執數十年的原住民岩畫的歸屬。這個問題可以爭執數十年的事實本身就令人咋舌,因為這些約一萬四千歲的岩畫是被硬生生鑿下來,再運往博物館內安置。下圖就是 1960 年代工人以鋸子切下岩畫的情景。
Sources: The Examiner
道歉之後,博物館中的岩畫要如何處置呢?博物館會不會以道歉打發問題,之後繼續持有無權持有的岩畫?目前還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不過正如之前曾經談到過的,敷衍性的道歉不具有儀式的效力,對解決問題並無助益。

參考資料:台灣原住民在藝術與運動的兩個場合 讀取新聞|2021 年 2 月 17 日 台灣主流社會擁抱島嶼認同,原住民藝術家發光|西雅圖時報 讀取舊聞|2020 年 8 月 28 日 原住民藝術家壁畫揉合過去現在未來|北岸新聞 讀取新聞|2021 年 2 月 19 日 台灣原住民藝術家參與溫哥華陰曆節|台灣英文新聞
參考資料:剛果人要求歐洲博物館返還文物 讀取新聞|2021 年 2 月 7 日 非洲運動者:我們要歐洲博物館還我們文物|衛報 讀取舊聞|2020 年 11 月 14 日 奈及利亞新建博物館有望解決貝南文物糾紛|衛報
參考資料:博物館向塔斯馬尼亞人道歉 讀取新聞|2021 年 2 月 15 日 兩大機構向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為文化盜竊致歉|澳洲廣播公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