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黑人牙膏是全世界排名前幾的標誌性種族歧視商品,我一直不懂這件事。就我所知,之所以叫黑人牙膏,是因為覺得黑人的牙齒很白,以黑人為名,不無希望消費者以為(或誤以為)使用該商品之後可以像黑人的牙齒一樣白。然後就被覺得是種族歧視了。有人說,這其實是在強化黑人皮膚黑的印象,但是黑人就真的是黑啊,黑沒有不好,這是他們的特徵,那位譚先生也說他為他的膚色驕傲,這沒有問題,所以說黑人皮膚黑為何造成歧視,我其實不太懂。
因為我是個不太正經的人,我就想,假使今天我援引黑人牙膏的邏輯,出另一樣商品叫做「黑人保險套」,期盼消費者看到這個商品會覺得,呃,你知道,就是使用商品之後,使用部位也可以像黑人同樣,同樣.......就那樣啦,商品Slogan就是那句名聞遐邇的「Once you go black, you never go back」,那我是不是還是種族歧視?有人說,對,這還是種族歧視,但這到底歧視了誰?真要說的話,這歧視的應該是黑人以外的其他膚色人種吧!
這樣下去就沒完沒了了,像是我記得聽說過「看到一個原住民就覺得他很有運動細胞,或是很會唱歌是一種族群歧視」之類的,所以現在的邏輯是「只要凸顯某族群的特殊之處不論好壞都算歧視嗎?」似乎有點道理,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好像應該一視同仁,去分別心,把世界上每一個人,甚至萬物都平等看待,大家都是一樣的。但那不可能,而且那會對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造成太多麻煩。新認識一個人時,我們還是會分類,台北人、客家人、處女座的、男人、女人諸如此類,然後把自己對那些族群的印象套到那個人身上,做為你在了解這個人更多之前,跟他相處的初始原則,不跟台北人講閩南語、不指望客家人會請客、在處女座的人面前把垃圾收乾淨等等,你其實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但是這些刻板印象或說是歧視確實提供了你認識一個人的初始方向,當然不見得是對的,但是有方向常常比較輕鬆。我們的老祖宗在非洲草原上也是靠這樣的本能在認識世界萬物的,他們不需要去深度了解眼前這隻動物的個性,看到獅子跑就對了。或許他今天遇見的是一隻心地良善、絕對不吃人的獅子,有可能,但是他最好不要賭這件事。
最後回到那個保險套商品的例子好了,或許我應該做的是在美國推出一款保險套名為「亞裔保險套」,銷量大概不會太好,但是我可以指控不買這款商品的白人或黑人男性歧視亞裔人種,不知道有沒有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