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12持戒即明因果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二日(農曆五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鹿谷淨律寺大殿
鹿谷淨律寺大殿
學員問:
弟子業障重,體力不好,晚上要泡非時漿,可是這樣持戒就不能清淨。心力無法提昇,常住工作又做得比別人少。
院長開示:
修行,在身心上有這種障礙,在誦戒時要大懺悔。這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定力不夠。從今天起我開一方「話療」給你吃,以後講話要一句一句講,這樣可以攝住你的定力。話講得太快,你的心安不住,故無定力。要有定力,就不要去執相。
像我昨日早晨五點多就去出坡工作,一個人能抵三個人的工作量,也沒泡非時漿。你們這種年紀,應學用心,心若清淨,根本就沒有什麼事,也不會誤事。
俗語說「誠意呷水甜」(台語),心若清淨了,不用吃飯,禪悅可為食。當知,禪宗到明心見性,就沒有再吃了。氣脈若通,空氣中有水份,身體就不會乾枯。不要處處著相說無體力,說到最後真的無力了,要自我提昇、振作。
出家人所追求的是究竟,不是像世俗人,日夜籌謀生計,所追求的皆是「有相」。我們修行就是要去除相,所追求的是究竟圓滿的不生滅法。世俗人追求的,譬如所謂的「傳」宗接代,追求的皆是男女之相,有相即是虛妄,有相即有滅。用心即無滅,用相即有滅,要了解啊!我們在修的過程中,如誦經、看經、念咒,就是圓修、圓融。如處世、接物、待人,與修行皆有連帶關係,若無連帶關係,即偏於一邊。所以,修行主要是要斷自己的習氣,習氣若不斷,是非常可怕的。
像昨天星期日,有許多居士來請教問題,有的都已受菩薩戒、五戒了,結果都是請教病苦之事如何迴向。其實修行是為了要成就佛道,求往生極樂世界,沒有在迴向如何減少病苦的。若成就佛道,就都圓滿了,何需迴向呢?若迴向世間一切,那又何必修呢?
世間一切,從無始劫來,貪、瞋、癡,殺、盜、婬、妄等,什麼都會,都不用學,我們不需要學這些。一般人每次都求闔家平安、賺錢,這些都是業,所追求的都是業。我們回憶看看,是不是都是這樣呢?
而滅諦,是在求涅槃,將一切業滅掉即入涅槃;入涅槃,道業即成就,即道諦。修行人不要每次求的、想的都是世間法,想世間法即要輪迴。應祈求早登極樂成就佛道,再來娑婆度眾生,度生生世世的父母。
鹿谷淨律寺大殿
學員問:
弟子剛來學院時,對佛法上是比較好樂的心理,若沒時間看經典,心裏就很難過,覺得壓力很大。這段時間,把心放下後,在工作上,就覺得比較踏實,不再執著一定要看書了,好好念佛反而比較實在。
院長開示:
我們修行一定要「福慧雙修」,尤其我們能護持常住,便是一個大福報。我們在用齋與結齋時念的「布施者」與「樂故施」,我們要了解,世俗人若按照持戒來做生意,即樂故施;若沒持戒,價錢不定,銷售劣質品,花言巧語欺騙人,即犯十惡業,貪、瞋、癡等。如此,像他們所賺來的、所用的,若不是用在善法上,就是在造惡業,結果我們與社會人皆成共業。
我們護持常住,皆是助人家來修行的。例如整理環境、掃地、擦桌子,可讓人家用功,讓人家起歡喜心,這一切皆如法。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不要年紀輕輕卻無法將心發出來,這樣就是阻礙自己。年紀輕就是要鍛鍊自己,身心要精進,默默做,我們要用這樣的因緣來磨練自己,磨出工夫來。
例如下雨天,我們可拿把雨傘,利用雨水來洗地板,善用時間。例如下午要淋浴之前,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用雨水把地板洗一洗。天氣晴朗時,地板即很乾淨。如彌陀院,我於下雨時、淋浴前,用雨水把地這邊拖、那邊拖,地板拖得都很乾淨,信徒來時,就覺得彌陀院好像西方勝境一樣。
道場應該整理得一塵不染,這樣我相信人家去那裏,皆會生起恭敬心才對。例如蓮因寺的規矩,寮房只有出家人或住在那裏的居士才能通行,其餘信眾是不可以進到寮房的。道場的規矩一定要建立嚴肅,若嚴肅便可利益眾生。
又如淨土宗之初祖,廬山東林寺 慧遠大師,當時皇帝很讚歎他。但皇帝御前之大將軍,卻認為慧遠大師只是個修行人而已,皇帝是一國之君,為何要對他那麼恭敬?因此很不服氣。有一天,他到東林寺欲與大師辯論。他是御前大將軍,皇帝最寵信的人,他可以先斬後奏的。
他將至東林寺時,才入虎溪橋,看到慧遠大師威儀具足,從佛殿走出來,馬上跪下,求大師幫他皈依。所以過去的祖師,其威嚴就如佛菩薩的慈相,自有其安詳的功德力,不管是天魔還是什麼魔,看到皆會非常的恭敬。所以道場的道規,一定要非常的嚴肅,不能隨便。
學員問:
未學佛前,弟子俗家老菩薩去給人家算命,對方說她會很長壽,結果她前幾年五十七歲時,卻開始生病,一直生病到往生。
院長開示:
話不能這樣講。我們佛法是講這個「心」,算命是不準的。這個「心」起起落落,想東想西的,所以命運會變。佛法就是要調我們的心,心若調清淨,命運就會好,又何必去算命?這個「總根」沒去處理,卻去處理這個相,那又有什麼效果呢?所以佛才叫我們不要算命、抽籤、卜卦,不但這些都沒用,就是神通也不能用。
例如眾生來問命運,你為了隨順眾生也幫他看一看,就算看對了,但是他出去後,心一轉變,結果也變了,當他業報現前,結果他就不信佛法,這樣就誤導眾生了。讓他越方便,他則越懈怠。就像肚子餓了,什麼都吃;若吃飽了,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
像現在出家那麼方便,這個落髮、那個圓頂,你看!動不動就還俗,要不就跑來跑去的。以前出家是要「求」的,沙彌是不能外出參學、掛單的,照客師他會要你出去。他問你法語,你若不會答,你就要出去,午餐也沒得吃了。現在則不是,現在都講人情,好像怕沒有人,於是就留人,因趕經懺需要人手,留一個就多一個。貪利養,人家要供養,就說今年我這邊有幾個人,這樣很好。
現在都是名利,受名和利牽纏,故現在就沒辦法成就。因為要成就,名利等地獄五條根都要捨,才有辦法清淨。現在想的都是世間法,世間法會動,因為用「情」。例如某位信徒很發心,聽到訊息說,這位信徒之色身有業障,於是就電話問候他。此種舉動是讓他消福報。你若如如不動,保持清淨心對那位居士,他的病就會痊癒,因為清淨之心能消他的業。
佛陀時代,有位外道,他說身、口、意三業什麼最厲害?他說身業最厲害,因為身會拿刀殺人!佛陀說意業最厲害,無意,身哪會動?外道不信,於是佛就用譬喻。佛陀說以前有位婆羅門教徒,是修善法的,在山洞裏面修,他有位太太都會煮飯給他吃。有天國王打獵時,看到山洞洞口的路很滑,裏面一定有人住,於是就跑進去,看到這位修善法的修行人,以及一位女人,她長相很莊嚴。於是國王就動心了,他說修行人怎麼可以和女人在一起?修行人說她是我太太啊!我修行她煮飯給我吃。
國王說不行不行,於是就把他太太捉回皇宮去。修行人就到皇宮和他理論,可是國王不聽。那位修行人已有某種定力,便跟他太太說,晚上你要念我的名字。他入定用意念,一把心火就把皇宮給燒毀了,裏面的人也燒死了,只剩他的太太,因念他的名字而存在。你看那意念有多大?大乘修法,起心動念皆是業,故我們不能隨便起心動念,這要明白。
學員問:
院長,阿彌陀佛!我俗家的兄長現在為了生活......
院長開示:
不要說為了生活,譬如地球那麼大,大家都是為了生活,不能說做這件事情,是為了生活。你看那山上的樹都砍掉了,改種檳榔樹,他也是說為了生活。在檳榔裏加安非他命,他也是說為了生活。你說農夫種五穀,他純粹的在做,他也是為了生活。
我們用花供佛,花農用農藥噴花殺死眾生,那你又買來供佛,那你就是共業,所以不能買花。蓮因寺是沒有在買花的,淨律寺也不買花;信徒買來那就沒辦法,那就要跟他講,以後不要再買,那是共業;或你在他那兒吃一頓飯也是共業,像世間那樣處處講人情,那你就沒智慧。
世間人會說吃一頓飯有什麼關係?不然肚子會餓!有的還說這是讓他種福田。出家人要明白,不能這樣,種下此因,即成永久之果,你修的是你修的,你要發心,那是另一回事。你來這裏拿一張紙,就是拿一張紙。
像有時候信徒方便來此用齋,我想想這也不對啊!趕快拿十萬元來賠常住,不要說人家供養的,那也都是歸常住的,請他們吃頓飯是應該的。你們用世間法想,這都是不對的,真正清淨是無一物的,你種的是你的福田,你修的是你的功德。例如信徒供養你,你將之歸常住,這是你的福田,你主動請信徒吃飯即侵佔常住。
但若他在這裏工作則另外,他在道場工作,我們更應讓他歡喜,他若歡喜才能做得好,這才不會背負因果。又例如你拿施主的錢,指定是混凝土的,工人若不高興,隨便給你做,此因是由我們而起,此業不只是他要擔負,我們也要擔負。
我們應明白此理,不能說不曉得。若說不知,為何手不伸進火裏讓它燒?反正也不知道啊,讓它去燒吧!要明白,不能貪。或許你會說那燒了,手就壞了,那就是貪。有利的你就知道,不利的你就不知道,因果擔就是要擔,(造業)懺就是要懺。喔!那麼簡單?這樣就能夠持戒嘛!持戒,不但要明白道理,還要能做到。
例如在道場裏,師父拿東西給我們,我們就要補貼常住,這樣就沒事。所以,不論在家、出家多少都要了解戒法。尤其出家一定要持戒,不持戒不知道因果,學佛修行因果最重要,故說「戒是菩提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