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修行最怕起心動念

更新於 2021/08/3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時間:八十四年元月十五日(農曆十二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快要一個學期了,大家聽課聽得怎麼樣?有學到法益嗎?心性有比較安定嗎?聽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有定力,有定力心才不會動搖。我們學佛修行最怕起心動念,心一動就是麻煩,心動都是為了自己的私事,不同於菩薩,時時憶念的都是眾生。身為凡夫有諸多凡事的忙碌,所以一定要有定。
學習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平時待人處世,要「以上相敬,以下相忍」。那麼,在出世間的佛法上,我們要如何建立菩薩上求下化的菩提道心?在世間的人倫次第上,要如何建立上敬下忍、敦親睦鄰、溫馨祥和的人際關係呢?重要的就是要修福德智慧。定慧就是修福德來的,而忍辱就是智慧。你若不能忍,那就經常生活在憂慮苦惱之中。俗諺說:「忍一時,免受千日之憂。」若沒辦法修忍辱波羅蜜,那你這一生中,注定有許多憂愁煩惱的,這一點你們要了解。
照某!現在對戒律研究的怎麼樣呢?
照某師答:
作持方面比較不懂,因隨機羯磨方面,有些看不懂。
院長開示:
戒,就是因果,世間法微細到連一針一草都沒有離開因果,所以我們要明白。出家人的這個戒,就是要了解因果,你若了解因果,惡因不觸,那麼你的起心動念就都是十善業。如果你起心動念都是十善業,那麼你的一切我執、我見就有可能漸漸斷除。
假如你的起心動念都是思惟自己,都是起煩惱,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原本別人好意想勸諫我們,你若不明白,這樣的善因也會變成惡果。假如本來是要感恩的,卻變成不願的心,這樣因與果就天壤地別了,這樣你要怎樣修呢?所以,我們現前的這一念,一定要正確,若這一念不正確,你就輪迴有份了。
賢劫有千佛出世,現在是住劫的第九個劫,第九個劫到第十劫,有四尊佛來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彌勒佛來示現成佛時,就要等到第十五劫。你如果在這中間投生於人道,在第十一劫至十四劫間都沒有佛來,那個時候就如佛經所說,末劫當中,眾生的業報是不斷地相殺,現在就有點像這樣。你看,現在社會中,陸、海、空的動物都能殺來吃,那聽起來都是專門造作殺業的人在吃的,為什麼他們會接觸到那個行業造作殺生罪呢?因為他們每天的殺心非常旺盛,時常被牽引去造十惡業,那麼就永墮生死輪迴沒有了期。
我們修行人,每天就是五堂功課,都是殊勝具足的,我們要知道這是很大的福報;你若不知福,認為沒什麼,那就和世俗人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我們是人天師範,是大福報。普通世間人行善,或是像一貫道、天主教,都是在修天界,我們佛教就不是修天界而已。佛教是要超出六道輪迴,超越天界的。要明白這個意義,你才會覺得尊貴珍惜。所以修學佛法,要深明因果,培養僧格,鞏固僧團,對佛陀制定的聖法一定要好好地研究,僧團戒律一定要建立。

學員問:
院長!弟子常昏沉掉舉,終日忘東忘西的,想要用功,可是心力提不起來,怎麼辦?
院長開示:
昏沉重,要調飲食,最好少吃一點沒有關係,量不要吃太多,要以法食資養慧命,不要用食物來延長壽命。可惜現在大家都偏向色身,處處講究營養,認為茹素不夠營養。尤其我們過午不食,午齋就要吃飽一點,有這種想法,對不對?
你們自己要去了解。例如地球上各國的民情風俗,生活習慣就不一樣。以中國人和日本人來說:日本人早齋簡單,晚上更簡單,尤其晚上吃得更少;而中國人喜歡色、香、味具全,喜歡吃油膩的,尤其晚上這餐,家人難得團聚,煮得更豐盛,也吃得比較多,這就是胃腸不好的原因。
醫學界研究起來,中國人晚上吃宵夜而得癌症的比例,佔百分之四十。尤其台灣人,晚上睡覺前,再出去吃個宵夜。而癌症就是從吃宵夜開始。因為晚上休息,胃腸蠕動變慢,沒辦法完全消化,那吃進去的食物便在腸胃裡面腐爛阻礙,不同於白天工作、走路會幫助消化,這一點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教主佛陀,就是大智慧,制一條非時食戒,除了有粗重工作時,勉強喝一點非時漿。
以前我初來淨律寺開山時,連用非時漿都沒有,這樣體力、願力,還是都很自在,每天都很法喜。但現在若稍微動個念頭,說需要喝個非時漿保養一下,那這都是在增長習氣,而這種習氣很難改,就如鐵板開始生鏽,漸漸地爛出一個洞,我們人的習氣,就像生鏽的鐵板那麼嚴重。
你看,已經生鏽的鐵板,就變成不合規格,不能作為材料,必須再把它鎔化。本來這塊特級品的鐵板,可以作為很好的材料,但經過鎔化之後,就不能再成為一塊特級品的鐵板。
這就像我們修行,沒有修好,就要再受生死輪迴,而我們再投生,就不一定是在人道了,在六道輪迴中,很有可能投生在畜生道,這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今世,能得人身要善加把握,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要說現在出生做人,不懂得尊重珍惜,來世是轉生在哪一道就不可知了,那就像鐵板再次鎔化後,它的可用性就不同了。
還有你們現在工地在灌「地樑」,要接二支管子,因沒有「腳路」(台語),所以在灌水泥時速度很慢,即使用午齋的時間到了,你們不能說時間到了,水泥灌一半暫停,告訴工作人員或載混水泥司機說:「你們在這裡等,我們午齋時間到了,要先去用午齋。」你一定要等那一輛水泥車的水泥灌完,或工作告一個段落,才可以停下來的。你若隨便叫司機停下來等,這站在商人的立場,你看,他們一輛車到這裡來,我們佔用它多少時間,這都要講因果的。
例如說他是一位經營者,而我們是一個修行人,應該要去思惟他的立場,我們要求他們的水泥,調度的品質等,那我們是不是要先改善自己,多方面的配合,以免混水泥停太久變質。這就是我們自己要去注意的,我們要能講也要能做,不可以說講一回事,做一回事,這樣是打妄語的,犯這妄語戒也是很嚴重的,大家要明白。
一般世俗人,他們是不講這個因果關係,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話都可以講,這都是貪瞋癡。我們是奉行施捨,施捨就要平等,所以不要有在家人的習氣。例如,我們早上缽裡面的飯菜打三分之一,自己覺得多了一些,若有世俗習氣的人,就會說太多了。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告訴對方說:「下次給我分少一點。」這同樣可以達到表明的目的。
學員問:
現在我們早齋都吃粥。
院長開示:
粥要煮很久,用刀劃過去無痕,才叫做粥。假若是昨天剩下來的,比較稠一點,中午就不要再和水蒸,直接分給大眾,這是方便處理的方法。如果按照規定,早齋供養的時候念:「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粥,即以少米多水煮成之稀飯。禪林之常法,晨朝喫粥。粥有十利,依據《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舉出十種食粥利益,即:
、 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 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 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
、 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
、 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 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 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 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 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
、 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此十種利益,饒益行者,故稱良藥。所以,煮粥像漿糊一樣,又稠又稀的,這樣才能達到喫粥的利益。你若煮粥還有明顯的顆粒,就是粥的米粒和水分開,這樣對胃腸不好,或者你把它煮成「半飯」,這樣就不如法,這一點你們要明白,要去思惟。
要如何把這功夫做好?首先要把火候溫度調好,並把我們在大寮當典座時間完全投入,要在更短時間內做得更好,使令大眾得到更大的利益,這要相當的功夫和耐力。比如說我們早齋用饅頭延菜行堂時,要先切三分之一分給大眾,待供養咒念完後再分剩下的,不要說一下子分整粒,等供養咒念完饅頭都冷了,尤其冬天吃冷的不好;如果夏天就比較沒有關係,但也可以先切對半,先分一半,另一半待大眾用齋時再分,這樣處理對大眾的利益就不同了。所以,當典座的人要有功夫。
像我那時候在戒場,負責行堂是一排一排直行的,如風似的很直。行堂的人保持這樣直行,如果你需要什麼,筷子一比,他就馬上看到,走進來穩重又快。你看他們走路很穩重,很有人天師範的表率,就是天神看到他們那種威儀莊嚴也會很恭敬,完全不像世俗人一般。現在我看出家人的威儀越來越差,一直沒有那種莊嚴的形象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好好建立自己的行儀,至少能保持一點古德的風範。好啦!就這樣。
學員問:
請院長慈悲指導一下,大寮食物方面,要怎麼處理比較妥善?
院長開示
大寮庫房的東西,負責庫頭的人,要經常去巡視整理,就像淨律寺大寮的庫房,我常常都要去整理。例如箱子裏面的東西,我都全部搬出來排放整齊,沒有說要用時才拿出來,其他照舊放在箱子裏面,這樣容易生蟑螂。
所以在大寮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先把紙箱拿開,把庫房清理整潔乾淨,而且要經常清掃櫥櫃,然後我們才知道有什麼東西?什麼時候過期?要如何處理?不是說輪到我典座時,我就先從好煮的煮,不好煮的就不煮,一般的習氣都是這樣,這都是沒有功夫,我們若真正有功夫,就會處理事情,而且處理得很圓滿、很乾淨。
有的人會覺得沒有時間,比如說我坐在這裡念佛,不如去清理櫥櫃,一邊工作,一邊念佛,這叫做福慧雙修。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就是這樣一邊工作,一邊念佛。比如手在擦醬油罐,口在念阿彌陀佛,把櫥櫃裡面的罐頭搬出來也阿彌陀佛,放進去也阿彌陀佛,用抹布擦、用刷子刷櫥櫃也阿彌陀佛。你看,我們這一念心就是妙,用同一個時間能利益一切,這就是妙,這個時候你哪裏還會有什麼執著?既沒有執著,這就如法。
阿彌陀佛是攝受一切眾生的,你若認為我現在在念佛什麼都不管,那你只是攝受你坐的那張椅子。所以,我們在這一剎那,時間要如何運用?我們要會思惟,一定要拿出功夫來。所謂的功夫,就是功德,就是你懂事又有辦法去實行,善用你的時間達到周遍圓滿。
例如現在要去美國,那你還要坐十多個鐘頭的飛機;如果你會運用這一念清淨心,剎那當下你的心就到美國去了,對麼!所以我這一念清淨心體,其心性是廣大的,無量無邊的。我們說大,再怎麼大,能大過心?能離開心嗎?完全沒有的。
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的這個大字,就是我們的真心。你要明白,說大、大、大!我們的真心最大,所以才說「心包太虛」,而經中常喻太虛,就是我們的自性,你若不了解,那就容易被心綁住了。
我們要想發這個心,修行要有那個程度,才能發的出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程度和根機,如果他的心完全發不出來,那就是還有業障遮著。古德有云:「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們就知道了。食是什麼?不是說我們吃東西的食,這要真正的了解領悟,才會明白祖師的法語。你們現在還不夠程度,沒辦法了解,所以要努力修行,尤其在大眾中,在一個如法的清淨道場,要默默地工作,默默來經營,這就是在磨練我們的心。
你看,我在淨律寺這裡開山十幾年,每天就是這樣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經營,借事來磨自己的心,磨!磨!磨!磨到現在自在了,我一點都不會動。我若說會動,是為了要提拔下一代的人起來,而並不是想要跑開、逃避。只希望我走後,他們能起來承擔,真正有人接班,否則等我走了,他們不出來接班怎麼行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特性,就是非常主觀,都希望我是老闆、我是上司,一切員工部屬都要聽從我的指令,不可以有意見。
例如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做到倒了沒辦法工作,才由他的兒子接任。結果又上下意見不合,彼此沒辦法溝通,這樣一代一代的,單一獨大,就好像一根手指頭,連一張紙都拿不起來,更不用說拿比較大、比較重的東西,肯定需要五根手指頭合作了。
俗語有句話說:「大石頭也要小石頭支撐。」大石頭若沒有小石頭支撐是不自在的。雖然有一個石頭這麼大,不過它是圓形的底,必須拿一些小石頭墊著,它才搬不動也推不倒,否則的話它一搬就動、一推就倒。這意思就是說,人一定要合作才有力量,如一隻手掌,有五根手指頭就可以方便拿取東西。大家同住在一起,同參同修,這就是戒定慧,就是這樣修。好啦!就這樣啦!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年創業者,在社會上販毒,首先不用錢即可得到,組織如同「老鼠會」,先用毒品餵食你,讓你精神興奮,有快慰感。尤其青少年一個拉一個,成群結隊,這是非常可怕的,可見現在末法時代的眾生,惡因緣多。若自己現前當下這一念不警覺,隨時都會被牽引走入歧途。我們在末法時代修行,雖然惡因緣多,但也比較有因緣成就。
一般社會上的人,不明白因果,所以他們認為隨便講一些有趣的話取樂他人,與人開開玩笑無所謂,因為說一說就過去了,沒有什麼關係;再者,生活放蕩不節制,想開電燈就開,想打電話就打等等,造作許多身口意三業不節制的行為,其影子謝落在八識田中,成為種子。
在一個團體裡,生活作息一致,五堂功課及上課、誦戒等一切僧團運作,都與大眾和合,那麼當下就是持戒,也不斷的增長定、慧,如是依法而修,佛教僧才自然如春筍般輩出。過去祖師曾講:末法時代,你能夠安住道場,朝夕都將身心供養三寶,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每天為三寶、為常住做事,藉事練心,那一定會有成就的。
這個造罪的妄念,要如何對治呢?就是要發心勤修福慧,才有辦法。當你發心磨練自已時,雖然妄念還是會起,但是我們比較有辦法壓制;若不是自已發心,而是被動的話,妄念一起來便沒有辦法調伏、壓制。所以,我們要主動發心,才有辦法對治妄念。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光量寺從民國七十九年冬,承蒙方丈和尚 照公導師慈悲捐地過戶後,於民國八十年春季,即開始申請建築,直至民國八十三年秋,歷經三四年間,硬體建設稍具規模,皆秉持方丈和尚的冰雪精神理念:「寧坐蒲團饑餓死,不作人間應赴僧。」故創建過程中不做任何法會籌募基金,一切皆在隨緣中完成。
中年創業者,在社會上販毒,首先不用錢即可得到,組織如同「老鼠會」,先用毒品餵食你,讓你精神興奮,有快慰感。尤其青少年一個拉一個,成群結隊,這是非常可怕的,可見現在末法時代的眾生,惡因緣多。若自己現前當下這一念不警覺,隨時都會被牽引走入歧途。我們在末法時代修行,雖然惡因緣多,但也比較有因緣成就。
一般社會上的人,不明白因果,所以他們認為隨便講一些有趣的話取樂他人,與人開開玩笑無所謂,因為說一說就過去了,沒有什麼關係;再者,生活放蕩不節制,想開電燈就開,想打電話就打等等,造作許多身口意三業不節制的行為,其影子謝落在八識田中,成為種子。
在一個團體裡,生活作息一致,五堂功課及上課、誦戒等一切僧團運作,都與大眾和合,那麼當下就是持戒,也不斷的增長定、慧,如是依法而修,佛教僧才自然如春筍般輩出。過去祖師曾講:末法時代,你能夠安住道場,朝夕都將身心供養三寶,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每天為三寶、為常住做事,藉事練心,那一定會有成就的。
這個造罪的妄念,要如何對治呢?就是要發心勤修福慧,才有辦法。當你發心磨練自已時,雖然妄念還是會起,但是我們比較有辦法壓制;若不是自已發心,而是被動的話,妄念一起來便沒有辦法調伏、壓制。所以,我們要主動發心,才有辦法對治妄念。
假若你念佛,就是一心要求往生,當你的色身有病時,就不必再回向色身康健了。這怎麼說呢?因為當你一心念佛,求往生時,而你陽壽未盡,一樣可以恢復健康的,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回向。你念佛,就是要求往生,信願具足的,絕對要往生,而且你有這個決心,即刻往生,這就是最殊勝了。
光量寺從民國七十九年冬,承蒙方丈和尚 照公導師慈悲捐地過戶後,於民國八十年春季,即開始申請建築,直至民國八十三年秋,歷經三四年間,硬體建設稍具規模,皆秉持方丈和尚的冰雪精神理念:「寧坐蒲團饑餓死,不作人間應赴僧。」故創建過程中不做任何法會籌募基金,一切皆在隨緣中完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