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勇敢的心,就是面對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一個不同的心性課題都跟自我了解有關係。因為可能業力和心性之因素,我內在的成長駑鈍、缺乏自信,外在較顯現自私的一面。對自我不夠了解的情況下,不斷追求著不是我真正需要的東西,以至於魔性一發不可收拾。消魔性、外道願契約、外道願印記等的經歷,也是我不斷在重整自心、自我認識的過程。
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好的平台能對自心做這樣的認識,而且迷失自性已久,貪嗔痴早已汙染嚴重。修行的過程,為了認識自己所做的努力與反省,也許過程中煎熬、心痛,但當雨過天青,迷霧散去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不認識自己,心就會一直去追求那些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魔性也會讓你相信,你真的很需要這些東西。我需要的,不是一昧的責備自己,說自己總是一天到晚貪得無厭,或是有不對的想法,就把自己臭罵一頓。後來,就先用引導的方式,先試著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欲望。有一次,我在反省的時候發現,我總是下意識地告訴自己:「不可以!不行!」可是我從不了解為何想這麼做,我不了解我的內在,我就不斷的壓住它。就跟小時候一樣,大人總是告訴我「不可以」,卻沒有告訴我「錯在哪裡」。後來我讓自己說出我的想法、心事,並對佛菩薩懺悔,其實這也是在一步步的自我剖析,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努力與進化。
自我了解,也是認識自身的缺點。從來我們看自己都太完美了,或是太糟糕了,可是當一步一步了解自身缺點、特質、限制所在,並去學習接納,內心便一步一步的光明起來。因為學習了解自己,就不會勉強自己做不適合自己的事;學習了解自己,就不會幻想自己總是很完美或過於自卑,更趨近真實地活在當下。
近期思考修行前後有關感情的一些盲點:
一、年輕時總是想做很多事。想玩樂、想體驗新鮮,這時候就會過於依賴身邊有人可以一起完成,總覺得這樣子才是心中想要的。年輕到現在,也做過很多享樂事,到現在安定生活,唸經、發書等,其實對那些享樂欲望自然已經減退許多。以前總是希望要有一個人,可以陪伴自己體驗許多事,可是那是以前年輕氣盛、心不安定時;現在去想內心真正需要的,反而覺得簡單生活和修行,生活就很充實。養成依賴習慣的壞處是,遇到事情總是依賴對方可以幫忙完成,不會去想獨立完成的方法與可能性。不仰賴他人,而可以完成自己心中真正想做的事,生命的可能性會因此提升。
二、因為成長經驗的關係,也或許業障或魔性過重,總覺得生命有許多不圓滿的缺憾。我有一個盲點,就是希望依賴身邊的人可以替我填補缺憾,可是外在的東西是不可能讓心性提升的,總要靠自己痛過、反省過,找出心中的癥結點,魔性要靠自己了解、反省,才有清除的可能。修行的好處是靠自己走過這個過程,而不是單方面依賴外在的人事物替我填補。
三、之前每次遇到對象,不會先很認真了解對方就在一起,之後雖然了解對方的為人,卻又不夠果斷,以至於一波三折。而且容易以對方的想法為主,例如覺得不太適合,但對方不想分手,就會順著對方;或是太過不理性的喜歡對方,其實都是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想用外在事物填補內心的空虛。每次魔性增長,就容易失去理智,留在不適合的感情中。
反省心性也是由淺至深、一層一層的剝開。雖然說修行是靠自己,但如果今世沒有遇到牟尼精舍跟阿伯,沒有遇到這樣有系統的消外道願、魔性的方法,累世的執念怎能透過努力慢慢消除?黑暗的生命要如何重獲曙光?如果沒有遇到精舍和佛法,還是會沉溺在習氣、欲望中,然後這一世結束後到地府受報。
(分享完畢)
坊間有許多心靈成長課程教的便是「認識自己」,一生中,每個人跟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但世人真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嗎?或者,更正確的說法是,你了解自己的心嗎?這是一篇對內心剖析的非常透徹的分享文,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不是表面上做做功夫,不是時間到了,定課經文唸一唸,不是參禪、拜佛,或是追求著外在的福報與功德。俗話說:「心病也要心藥醫」,你了解自己內心的毛病嗎?
《六祖壇經》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佛者,覺也,不管今天你修行與否,知道自己「心」的毛病,明白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越了解自己的人,人生障礙才會越來越少。比如,你知道自己的長相不是沉魚落雁、不是玉樹臨風,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塌鼻、大餅臉、戽斗下巴,別人的揶揄、調侃就無法傷你分毫,反而能以「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的幽默輕鬆化解。
又如,學歷不高的人,人生智慧未必就不如人,社會大學裡教的,往往都是學制內學校裡無法教的。不看輕自我、不因學歷設限自我,反而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幫助其他人迷途知返,自覺而後覺他,如此的快樂非世間有形物質可比擬。總括來說,人心其實都差不多,了解自己便能了解他人,將別人的心看成是自己的心,自然事事左右逢源,時時得到助力。
有緣人依著佛菩薩的教誨,如實唸經消業、提升心性,心境上的轉變,從一開始完全朝著別人的期望走,接下來是期望別人隨著自己的心意走,再到後來由於自身的體悟與智慧的提升,開始知道自己怎麼走。世人會有諸多煩惱,只因「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因而「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人生所有的苦都是執著造成的,如果能靜下心來持續觀照,便會發現一切現象都是有生有滅,一切的感受都是無常、變化的。
佛法告訴我們要去除貪嗔癡,但每遇到境界現前,世人總忘了觀照這一念心,忘了自己的我執造成別人多大的壓力,以致讓心有盲點,事情無法突破。《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時,若只是看到、聽到、聞到、吃到,對境界不起愛憎與分別;遇到問題時,只是處理而不是先起瞋心與煩惱。當所緣境出現時,明瞭事物的真實相貌,隨著事情的變化調整處理的方法,如此一來就會發現,安住自己的心,不隨所緣而起貪瞋,就是正念;而安住正念,正是讓自己趨於圓滿的方法!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牟尼精舍弘揚唸經、靜思和修行。唸經,以大乘經典為主;靜思,即靜坐並思考自己哪裡需要改善;修行,修正行為,並要修到無相、無念、無住。
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外離一切相,法體清淨無礙。
無念:不起善惡念頭,不思善,不思惡。境上不起妄念,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無住:不起執心,船過水無痕,隨緣來去無罣礙。」
「最開始大家都是清淨的,清水加入色料下去,會變成汙濁的水,是世界的貪嗔癡,及肉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汙染了我們的心識。隔陰之迷無法避免,但只要本世有養成每天誦經跟修行的習性,當修行已成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下輩子還會延續習性。」
阿伯說:「唸經,能調整自己的身心靈」,最好的往往就在身邊。《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誦經是一件非常殊勝和有大福報的事情,唸經的時候,佛菩薩、護法都會在虛空一直巡視,所以,時常誦經就是常與佛菩薩和護法們相應。」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下旬開示出第三階段消魔性經文,《金剛經》530部。我非常想要趕快消掉魔性,因為自身的魔性常召感干擾,每次誦經時都讓我頭暈眼花、身體難受、打瞌睡……等等狀況。我知道這是黑氣釋放的正常現象,所以更加堅信要早日消掉魔性,就能早日得清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今年吃尾牙時,坐旁邊的同事跟我吐苦水,說她現在正經歷著跟我之前一樣,長輩生病、全家暈頭轉向的處境。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命就是如此,這裡生,那裡死;這裡死,那裡生,沒甚麼好執著。」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下旬開示出第三階段消魔性經文,《金剛經》530部。我非常想要趕快消掉魔性,因為自身的魔性常召感干擾,每次誦經時都讓我頭暈眼花、身體難受、打瞌睡……等等狀況。我知道這是黑氣釋放的正常現象,所以更加堅信要早日消掉魔性,就能早日得清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今年吃尾牙時,坐旁邊的同事跟我吐苦水,說她現在正經歷著跟我之前一樣,長輩生病、全家暈頭轉向的處境。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命就是如此,這裡生,那裡死;這裡死,那裡生,沒甚麼好執著。」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走上身心靈這條路上,是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你透過問題「去看見你可以超越的東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自我接納過程中,如何克服對完美的追求與外貌的焦慮。透過個案的紀錄,我們瞭解到真正的自愛來自於接納不完美,以及以真誠和趣味來提升內在的魅力。文章鼓勵讀者專注於有意義的事情,並找到平衡,讓內在的光芒得以散發。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走上身心靈這條路上,是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你透過問題「去看見你可以超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