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看《空橋上的少年》(下):太勇敢或是太害怕的人,會在什麼地方呢?(文/曾立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是空橋上的少年:不論心靈或是物理上,不停在空橋間移動,相遇、激發變化、分離。

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是空橋上的少年:不論心靈或是物理上,不停在空橋間移動,相遇、激發變化、分離。

(原文張貼於個人FB貼文4貼文5

故事標題中的「空橋」,閱讀過程不太理解究竟由來是什麼,又有什麼意涵,直到最後一次會談,朋城道出自己想寫小說的結局時,才明瞭從何而來,雖說重讀時,才被提醒故事開頭蔡醫師離開飛機到的,就是「空橋」。

套朋城小說的設定:

「是一座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橋……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方,重力場非常不穩定。而且凡是能力者到了那裡,就會失去對自己能力的掌控,稍有不慎,可能就會一輩子被困在那。」

然而,也是在這座「空橋」,朋城小說裡的男主角達成了心中長久以來的希望:解開體內的鎖鏈。

細思朋城小說中自述的遭遇,不論過往家庭和住院,當下在日間病房的一切,或是未來規劃、希望,以及蔡醫師對應在拉達克的旅途,甚或在下之前關於本小說循環、無處不在改變等的聯想。感覺作者所謂「空橋」,就是各種想法發生碰撞,進而產生進一步變化發展,自我「進化」的地方。

蔡醫師與朋城的會談室,兩人思想產生無數次交流互動,當然是「空橋」最典型的具現化型態。然而不論預期中或意料之外,朋城與其他人,包含母親、女友互動,或是蔡醫師在旅遊中和不同國度人們交談、互動,甚或在惡劣自然環境下反思自我過往際遇,都對朋城和蔡醫師各自的心理狀態,產生強大衝突,激發他們更多想法。這些不在治療室內,但發生變化的場景,都可以說是「空橋」的其他種型態。

甚至極端點,既然這世界每處都有危險、思想行為上的衝突,稍一不慎就會自我迷失,對應外在環境恆在的變化,每個人自我內心心境也隨時在改變,每一個時刻與前有後都有所變化,可以說「空橋」無處不在,即便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任何與其他人的溝通、自我反思、探索自我,都可以是「空橋」所在地。即便小說只有在最後一段,才道出「空橋」的詞彙,但反過頭看整部小說,也可說整部小說,無論哪一線的哪一個地方,都是「空橋」。整合看下來,甚至也可說:

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是空橋上的少年:不論心靈或是物理上,不停在空橋間移動,相遇、激發變化、分離。

袁P對蔡醫師有句話,「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到這裡來的」,成了本小說的slogan。最後一次蔡醫師和袁P討論時,似乎暗示每個人都是既勇敢又害怕的人,才會來到這個過渡的地方,想踏出自己腳步,又猶豫不決,如同蔡醫師那趟意外又有收穫的旅程。

反過來想,那太勇敢、或是太害怕的人,會在什麼地方呢?真的有人是這樣嗎?

太害怕的人,真的想不太到故事例子,但太勇敢的人,倒是想到了一個:《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的男主角Christopher McCandless。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與那輛「神奇巴士」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與那輛「神奇巴士」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既有社會給予期望的意味在。

只是比起朋城和蔡醫師,Christopher McCandless很明顯屬於太勇敢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理念為何,想要什麼,並且努力實踐,幾乎沒有絲毫猶疑。對比朋城,Christopher McCandless表面上順利完成學業,思想也成熟許多。同樣是離家,朋城還會在公園徘徊,Christopher McCandless則毫不猶豫拋下自己所有一切,斬斷所有與既有生活圈的連結,徹底走向不屬於自己世界的路。

然而,或許猶疑、逃避未知,也屬於人類基本的防衛機轉。朋城和蔡醫師的猶疑、逃避未知,某些方面讓他們從迷途中走向既有的回家道路,走向短暫過渡休息的場所,不論是會談室、日間病房、或是一家家民宿。而太勇敢的Christopher McCandless,即便過程中和不少遊客相遇,同樣走過一個個短暫休憩之處,最後他還是毫不猶豫踏向未知,在阿拉斯加史坦必德小徑(Stampede Trail),走向獨行的不歸路。重思袁P的話,些或暗示,這樣的人是不存在於現實的。

其實看小說過程,有時替朋城、郁璇、宇睿、欣瑜等日間病房學員們感到慶幸:雖然他們有了同儕沒有的精神方面的困擾,讓他們在外界飽受異樣眼光。但至少,還有個日間病房,以芳美姊為首的優秀照護者、老師支持著他們,以及一群有類似困擾的同伴,一起渡過生命中最徬徨的歲月。還有極其優秀的醫療人員:袁P、楊醫師、蔡醫師、葉醫師等等,處理他們醫療問題,聆聽著他們的心聲。如同在蔡醫師旅行線的眾嘛呢牆、民宿、甚或寺廟,給了迷途旅人一個安身之所,心靈休憩、反思之地。

很特別,故事第一個讓我想哭又想笑的點,是提到前輩楊醫師,即將前往「分院」升任主治醫師。在下沒啥特殊經歷,唯一就是在偏遠鄉間精神科,一如楊醫師將到的「分院」服務多年,算了解地方生態。台灣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眾所皆知,在地方,根本不可能有日間病房類的設施,讓眾學員兼顧病況和學業,取得現實層面有意義的文憑,和有人輔助個案,做出未來規劃。出了台北盆地,拒學個案比例感覺實質上不會少太多,家人處置方式多數是一罵二打三放置,眾青少年們就這樣在家裡、網路世界、甚或是多次自傷中,渡過這段歲月。且城鄉差距大,留在鄉間奮鬥的人們,經濟條件相對不優,更難花時間在陪伴遭受困擾的青少年上面。家人有意識帶到門診評估,已屬難得,我想未發現拒學個案的比例,遠高於台北盆地。

然而即便到了門診,花了大把時間衛教,藥物給了,不少家人病人依舊缺乏病識感,思想依舊停留在數十年前,不會意識到是種病,需要醫療介入;更沒有足夠人力的支持機構,陪鄉下這些個案渡過難關:解決許多現實層面資源問題,輔導個案和家人等等。大多學員只能在學校輔導室,渡過醫院外多數時間。不少個案追蹤一段時間,就此失去聯絡,更有甚者,是下次見面時已在急診,符合「自傷傷人之虞」,不住院也不行。然而地方醫院床位設施缺乏,極難區分成人與兒青病人。極少量兒青病人們,和佔多數成年病人的混雜,往往只會給兒青病人們帶來負面影響(至於什麼負面影響,不好明說),可能讓他們更加遠離醫療場所,遠離醫療幫助、既有社會支持體系。

面對這樣的病人,心裡常常想到作為小說原型的北榮向日葵學園:要是他們可以去向日葵接續復健、教育,後續絕對會和留在現有環境差很多。套蔡醫師的旅途經歷,台北的個案們,還有一位位熱情的異鄉人招呼、指引;鄉下的個案,真的只能迷失在健行路上,毫無道路、嘛呢牆指引正確路徑,最後消失在雲霧之中。遇到這樣的個案,往往連處置者醫師也跟著憂鬱起來。所以,我才敢很大膽地認定楊醫師,之後一定很想念日間病房和朋城,因為現實環境真的差太多了。

最後,還是很感謝學長在這時間點,寫出了這部作品,既帶我們在疫情中想像裡出了一次國,又激發了我很多意料之外的想法,收穫比預期多很多。雖然平常看的是電影,對文學作品涉獵很少,但這本書,應該是2020年影響個人最大的一部作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2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2/11/25
要讓我說的話,夏天對《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的這場採訪,名列我今年最喜歡採訪的前五名。大概是因為,他太真誠了。不管是作為一個學霸面對拒學的少年,一個醫師面對他的病患/個案,或是作為一個受訪者面對採訪,亦或是作為一個書寫者,面對書寫對象與書寫倫理。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要寫作所面臨到的肯定有那麼多…
Thumbnail
2022/11/25
要讓我說的話,夏天對《空橋上的少年》作者蔡伯鑫的這場採訪,名列我今年最喜歡採訪的前五名。大概是因為,他太真誠了。不管是作為一個學霸面對拒學的少年,一個醫師面對他的病患/個案,或是作為一個受訪者面對採訪,亦或是作為一個書寫者,面對書寫對象與書寫倫理。作為一個精神科醫師,要寫作所面臨到的肯定有那麼多…
Thumbnail
2021/06/05
天空落下大旱以來的第一滴雨,滴在手燒窯的小池裡泛起陣陣漣漪,滴在沉悶的日子裡,帶起即將迴旋的涼風。然後,我接到了M的電話。 電話中的M語氣昂揚自信,我幾乎可以想見她身上是穿著俐落合身的套裝,並且在和我對話的同時,正同步下達簡潔明快的指令。靜靜地聽,聽窗外絲絲細雨在欄杆上在玫瑰花叢間在小魚嬉戲間傾訴…
Thumbnail
2021/06/05
天空落下大旱以來的第一滴雨,滴在手燒窯的小池裡泛起陣陣漣漪,滴在沉悶的日子裡,帶起即將迴旋的涼風。然後,我接到了M的電話。 電話中的M語氣昂揚自信,我幾乎可以想見她身上是穿著俐落合身的套裝,並且在和我對話的同時,正同步下達簡潔明快的指令。靜靜地聽,聽窗外絲絲細雨在欄杆上在玫瑰花叢間在小魚嬉戲間傾訴…
Thumbnail
2021/05/08
《空橋上的少年》是一部台灣少見的精神醫療心靈小說,作者將精神與心理治療中因為各種隱私、保密而「無法言說」的素材,轉換成「小說」,讓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筆,跟著這些文字一起靠近「精神醫療」的現場,在人們所恐懼、不理解的「精神科病房」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特別是當這是一個青少年病房的時候,裡面的青少…
Thumbnail
2021/05/08
《空橋上的少年》是一部台灣少見的精神醫療心靈小說,作者將精神與心理治療中因為各種隱私、保密而「無法言說」的素材,轉換成「小說」,讓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筆,跟著這些文字一起靠近「精神醫療」的現場,在人們所恐懼、不理解的「精神科病房」裡生活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特別是當這是一個青少年病房的時候,裡面的青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天外奇蹟UP》2009電影裡所有的角色都是孤獨的,渴望擁抱、被肯定,不管是大鳥、狗狗(們)、老人與小孩,連查爾斯亦是;愛還是需要流通的,拋棄有形的物,人生不見得會一無所有。
Thumbnail
《天外奇蹟UP》2009電影裡所有的角色都是孤獨的,渴望擁抱、被肯定,不管是大鳥、狗狗(們)、老人與小孩,連查爾斯亦是;愛還是需要流通的,拋棄有形的物,人生不見得會一無所有。
Thumbnail
我以為,只要越過這裡,去到山的另一邊,自由的天地便會遼闊地向我伸展開來。 ── 松本清張〈越過天城〉
Thumbnail
我以為,只要越過這裡,去到山的另一邊,自由的天地便會遼闊地向我伸展開來。 ── 松本清張〈越過天城〉
Thumbnail
這啟航時—電影的序幕 船隻在迷霧中駛向罪惡之地,一大片的水在泰迪眼中是最令人反胃的醜陋存在,他向他的搭檔回憶起逝去的妻子,強調在那場熊熊燃燒的罪惡中,妻子是被煙嗆死的,而非被大火吞噬,這樣的強調是如此突兀,而新會面的聯邦警官搭檔,卻未顯露一絲好奇。在和新搭檔查克交談時,泰迪發現他先前放在夾克中的香菸
Thumbnail
這啟航時—電影的序幕 船隻在迷霧中駛向罪惡之地,一大片的水在泰迪眼中是最令人反胃的醜陋存在,他向他的搭檔回憶起逝去的妻子,強調在那場熊熊燃燒的罪惡中,妻子是被煙嗆死的,而非被大火吞噬,這樣的強調是如此突兀,而新會面的聯邦警官搭檔,卻未顯露一絲好奇。在和新搭檔查克交談時,泰迪發現他先前放在夾克中的香菸
Thumbnail
撕心裂肺之後,伴隨而來的是無法停止地想像著那時的你,是不是很害怕?是不是很痛?是不是叫著我的名字,但我卻來不及趕到你身邊? 十天了,距離他離開這個世界。日子的天數是如此的無感,明明昨天我們才約在咖啡廳相見。第十天,背著他送的背包、想著他的話,決定要為我們做一件事,一件特別的事
Thumbnail
撕心裂肺之後,伴隨而來的是無法停止地想像著那時的你,是不是很害怕?是不是很痛?是不是叫著我的名字,但我卻來不及趕到你身邊? 十天了,距離他離開這個世界。日子的天數是如此的無感,明明昨天我們才約在咖啡廳相見。第十天,背著他送的背包、想著他的話,決定要為我們做一件事,一件特別的事
Thumbnail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
Thumbnail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
Thumbnail
A:翻開40萬字設定集… 就不要真的把設定集拿出來嚇死讀者了,這篇輕鬆一點,為大家送上《空橋上的少年》的幕後八卦與小彩蛋!(部分內容涉及劇透,還沒讀完全書的人請自行評估是否閱讀)▎全書 關於書名:原始的書名是《空橋少年》,後來我決定改走比較口語、比較現代化的風格,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龍紋身…
Thumbnail
A:翻開40萬字設定集… 就不要真的把設定集拿出來嚇死讀者了,這篇輕鬆一點,為大家送上《空橋上的少年》的幕後八卦與小彩蛋!(部分內容涉及劇透,還沒讀完全書的人請自行評估是否閱讀)▎全書 關於書名:原始的書名是《空橋少年》,後來我決定改走比較口語、比較現代化的風格,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龍紋身…
Thumbnail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翻譯十分吸引人,其內容所涉者為一行動者克里斯˙麥克肯多斯(Chris McCandless)踏入深林中實踐自身意志卻不幸喪生的事件,而這個事件並不因其之死亡就定調為純粹悲劇,卻是一個掌握自身主體性的冒險之旅。 《阿拉斯加之死》原文書名是《Into the Wild》,這也很
Thumbnail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翻譯十分吸引人,其內容所涉者為一行動者克里斯˙麥克肯多斯(Chris McCandless)踏入深林中實踐自身意志卻不幸喪生的事件,而這個事件並不因其之死亡就定調為純粹悲劇,卻是一個掌握自身主體性的冒險之旅。 《阿拉斯加之死》原文書名是《Into the Wild》,這也很
Thumbnail
簡單來說,這本小說就是兩個已經不是「人」的男女一段愛的往返旅程,荻倫和意外後才能遇見的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從陌生猜疑到心之所向的努力。然而,對外文不行的我要先謝謝翻譯者的帶領,讓我容易進入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文字和故事創作中,也經歷一段驚悚與美好。
Thumbnail
簡單來說,這本小說就是兩個已經不是「人」的男女一段愛的往返旅程,荻倫和意外後才能遇見的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從陌生猜疑到心之所向的努力。然而,對外文不行的我要先謝謝翻譯者的帶領,讓我容易進入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文字和故事創作中,也經歷一段驚悚與美好。
Thumbnail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