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任意門】風中的甜蜜記憶:新竹糖廠的歷史點滴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文/謝爾庭.照片提供/潘國正.插畫/羅湛

歷史學界普遍認為,台灣糖業是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政策最成功的部份之一。在「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號召下,蔗糖晉升為台灣農業最大宗的外銷物產,殖民母國日本也搖身一變成為蔗糖的淨輸出國。糖業的生產研發,連帶發展出酒精、飼料等工業技術,更無形間推動了台灣化工產業的萌發。

甘蔗以台灣中南部種植面積最大,然而,日治時期新竹其實也曾擁有輝煌一時的製糖工業,甚至催生了新竹農產加工業的雛形。新竹糖廠所在地,就位於現在的巨城購物中心,從糖業、化工廠,再到商場百貨,見證了歷史長河下的產業變遷。而這段風中的甜蜜故事,要從台灣的糖業現代化說起。

raw-image

話說從頭:台灣糖業現代化

台灣的製糖歷史由來已久,荷治時期便有甘蔗種植的紀錄。但一直到20 世紀以前,台灣的甘蔗製糖主要都透過舊式糖廍進行:每年十月左右,蔗農以麻竹、茅草、土瓦等材料搭建圓錐形的棚屋和熬糖屋,以牛隻推動石轆壓榨甘蔗,再以孔明鼎熬煮為赤糖。然而,粗放的土法,導致製糖效率低落、品質參差不齊,難以進一步規模化。

日本人來台後,為了確保原物料供應及發展經濟,以法規鼓勵民間財團設立新式製糖工廠,推動台灣糖業的現代化。新式糖廠大多利用三到四組壓榨機控制搾汁壓力,並以現代化技術加熱、沈澱、精煉,最終產生的砂糖糖度可達97 度以上,且可規格化生產,大幅提高產量。

台灣最早的新式糖廠「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於1900 年在高雄橋頭設立,根據記載,台灣新式糖廠的產量,大約在明治44 年(1911)超越舊式糖廍,成為最主要的製糖來源。然而,新式糖廠所需土地面積龐大,日人大量收購土地、控制原料並壟斷工廠經營,導致台灣蔗農轉變為純粹的勞動者,其中隱含的龐大剝削,埋下台灣農民運動的遠因。


新竹糖廠的歷史興衰

隨著新式糖廠的興起,殖民政府逐步將糖業向北發展。1913 年南日本製糖會社設立新竹工場,廠址位於今日巨城購物中心位置,1918 年,併入帝國製糖會社,改稱「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新竹製糖所」,並增設酒精工場。新竹工場是當時新竹地區唯一的機械工業,初期產量每日約300 噸,到了1938 年則成長至每日約1000 噸的高峰。

甘蔗田是製糖最重要的原物料來源,根據周錦宏和游明潔的研究,大正14 年(1925)新竹工場掌控的甘蔗田主要分布於「大金山面」一帶(埔頂、金山面、柴梳山),占比超過一半。然而,若將其他周邊工場和民間糖廍考量進來,竹北、竹南、香山,甚至龍潭都是甘蔗產地,總面積將近兩萬甲。大新竹地區也成為當時北台灣最重要的蔗糖產地。

1930 年代是台灣製糖的全盛時期,產糖量一度達到全球第三,糖業更佔台灣外銷產值一半以上。從昭和14 年(1939)版的《臺灣糖業圖》中,可看到台灣西部幾乎全被納入糖業的生產版圖,分屬於不同的製糖會社,公私營的糖業鐵路貫穿其間。所生產的蔗糖絕大多數輸往內地(日本)或供外銷。

1940 年,新竹製糖所隨帝國製糖會社併入大日本製糖會社。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由台糖接管各地糖廠,改設「新竹糖廠」。但因為戰爭期間受到美軍轟炸,倉庫毀損,一直到1947年才正式復工。

從新竹工場到新竹糖廠,除了提供本地工作機會外,高聳的煙囪也是舊時新竹最高的建物。根據洪烏象在《竹塹文獻》雜誌的回憶,美軍空襲新竹市區時,都以鎮日排放黑煙的工廠煙囪為目標投彈。透過歷史照片,可以發現在學校操場就能看見糖廠煙囪的有趣畫面,構成了重要的城市空間記憶。

raw-image
raw-image


輕便鐵道與「抽甘蔗」的童年記憶

新式製糖法導致甘蔗需求量大增,早期以牛車運送的方法已難以應付。日本人在各地興建製糖工廠時,大多會連帶規劃運輸原料及成品的糖業鐵道。最初嘗試以專用台車軌道加大運輸量,1905年,山本悌二郎引進俗稱「五分車」的專用鐵道技術,提供蒸汽列車運行,效果卓越,各地製糖廠開始爭相效法鋪設糖業鐵路。全盛時期,台灣有近三千公里的糖業鐵路在運行。

新竹的糖業輕便鐵道主要幹線,是「新竹- 波羅汶」線:以位於新竹街的「帝國製糖新竹製糖所」為中心,往北跨過頭前溪分為二路,西北方向連結到波羅汶(今日湖口一帶),東南方向通往竹東、芎林等地,往南通往香山、竹南等地。

糖業鐵道不只載貨,也兼作客運,肩負農村地區的交通功能。而由於糖鐵車輛運行速度較慢,騎單車追在五分車後頭「偷抽甘蔗」,成為祖輩共同的兒時記憶。遺憾的是,相關的軌道遺跡目前絕大多數都已消失,僅留下隱身農田的橋墩線索,以及少數遺留的站名,例如新豐鄉的五分車站公車站牌,即為當時的其中一站。


raw-image


舊城外的產業重心:從氰胺公司到巨城購物中心

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推行「南糖北米」政策,在經營利益考量下,台糖在1952年宣佈關閉新竹糖廠。隔年成立新竹副產加工廠,利用糖蜜、蔗渣等原料生產養豬用飼料,研發抗生素。1959年,加工廠成功研發出稱為「金黴素」的家畜補助飼料,對於豬隻成長有極好成效,引發美國氰胺公司的高度興趣。最終,促成了台灣戰後第一樁大型外國投資案,在糖廠原址成立台灣氰胺公司,運用金黴素生產當年家喻戶曉的「歐羅肥(Aurofac)」產品。爾後隨著專利權到期,氰胺公司的經營備受競爭,再加上工廠噪音、氣味等污染愈加受到週邊居民壓力,最終於1995年遷廠至新豐。

氰胺公司遷廠後,原址沉寂一段時間。直到2003年,風城購物中心開幕,一度重拾人氣,沒想到三年後便因經營不善停業。2010年遠東集團標下土地,以巨城購物中心的面貌重新開張,才終於成為當今新竹人潮最洶湧的購物中心。

滄海桑田,第一道糖蜜在新竹工場榨出的那刻,距今已超過一世紀。昔日糖廠所在地,從市郊的農田與輕便鐵道,轉變為熙來攘往的商圈核心;金山面一帶茂密的甘蔗田,如今已建起大樓與高科技廠房。無論哪個階段,這塊舊城外頭的區域,始終扮演大新竹的產業重心。追索新竹糖廠的興衰,除了保存珍貴的產業記憶,更提供新竹城市空間變換的重要線索。

raw-image

民間糖廠

新竹糖廠結束後,政策上仍允許民間自行生產赤糖。當時,新竹最具規模的新生糖廠,位於今日東光路一帶(舊新燕紡織廠後方)。潘國正曾訪談新生糖廠的創辦人黃木水,回憶當年的糖業榮景:當時就連台北、宜蘭的甘蔗,都運送到新生糖廠加工。至今仍在運作的寶山新城糖廠,也屬於過去留存的民間糖廠之一。

五分(仔)車

糖業鐵路又被稱為五分車,五分即為「一半」之意。五分車的由來有許多說法,有一說是糖鐵路線普遍採用762mm的軌距,是國際標準的一半;另一說則認為五分車的說法源於戰後,指其車輛運行速度約只有台鐵的一半。無論如何,糖鐵五分車的小火車形象,已深植於普羅大眾心中。


參考資料|
.出版者不詳(昭和14年),《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概況》。
.江天健、陳鸞鳳、張瑋琦(2014),《發現竹塹在地產業聲音-竹塹產業耆老訪談口述歷史》。新竹市文化局。
.江銘宏編(2006),《台糖六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灣糖業之演進與再生》。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鳳嬌(2017),〈日治時期臺灣新式製糖會社的土地政策〉。《師大臺灣史學報》第10期,p.77-121。
.周錦宏、游明潔(2018),〈日治時期金山面聚落之特色產業〉。收錄於吳慶杰編,《竹塹文獻》第51期,p.62-79。新竹市文化局。
.洪烏象(1999),〈新竹糖廠滄桑記〉。收錄於黃卓權編,《竹塹文獻》第11期,p.14-20。新竹市文化局。
.彭茂中、潘國正主編(2005),《新竹市進出口產業史錄》。新竹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伊藤重郎編(昭和14年),《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東京出張所。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4「冷靜喝」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3bz9zz
TAAZE讀冊生活 網路書店:https://pse.is/3cdb5k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 CitiSelect:新竹市北區長安街 6 號(平日 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3d8pxz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39zkw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網路上流傳各種臺南人嗜糖如命的描寫,從歷史上來看臺南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砂糖貿易城市。不過,臺灣的現代化製糖技術起源卻不是臺南,而是南方的高雄橋頭!橋頭糖廠在台糖官方名稱為高雄糖廠,其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以下就透過文字與圖片,帶你一起走進臺灣現代糖業的起源之地。
Thumbnail
網路上流傳各種臺南人嗜糖如命的描寫,從歷史上來看臺南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砂糖貿易城市。不過,臺灣的現代化製糖技術起源卻不是臺南,而是南方的高雄橋頭!橋頭糖廠在台糖官方名稱為高雄糖廠,其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以下就透過文字與圖片,帶你一起走進臺灣現代糖業的起源之地。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座落在鳳山溪上游,氣候潮濕日夜溫差大,所產出的茶葉韻味豐富香氣十足 茶葉初創期 於清末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1860年淡水開港,便吸引各個洋行前來大稻埕貿易設置茶廠,新竹地區由羅氏家族在關西建立-台灣紅茶公司,以手工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座落在鳳山溪上游,氣候潮濕日夜溫差大,所產出的茶葉韻味豐富香氣十足 茶葉初創期 於清末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1860年淡水開港,便吸引各個洋行前來大稻埕貿易設置茶廠,新竹地區由羅氏家族在關西建立-台灣紅茶公司,以手工
Thumbnail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佳里糖廠) 日期:2021/04/11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 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於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重現。
Thumbnail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佳里糖廠) 日期:2021/04/11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 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於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重現。
Thumbnail
台灣有許多老茶廠,這些老茶廠伴隨台灣茶業發展興衰歲月。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個代表,從踏進台灣紅茶公司 轉型為台灣紅茶茶業文化館裡面,在老茶廠看見了台灣茶葉的發展史,茶廠這棟老建築物歷經悠悠歲月洗禮,仍然屹立不搖堅固著繼續的製茶。遊客來這裡不只聽導覽了解這棟茶廠歷史、更能吃美食;尤其茶廠冰淇淋更
Thumbnail
台灣有許多老茶廠,這些老茶廠伴隨台灣茶業發展興衰歲月。台灣紅茶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個代表,從踏進台灣紅茶公司 轉型為台灣紅茶茶業文化館裡面,在老茶廠看見了台灣茶葉的發展史,茶廠這棟老建築物歷經悠悠歲月洗禮,仍然屹立不搖堅固著繼續的製茶。遊客來這裡不只聽導覽了解這棟茶廠歷史、更能吃美食;尤其茶廠冰淇淋更
Thumbnail
因為開始著手「新東糖廠」的訪調工作,準備資料的過程對於當代還存在的私人糖廠起了一些好奇,之前透過網路能查到較有名的就是新竹「寶山糖廠」跟台東「新東糖廠」,其餘的多是凋零在歷史中,只聞其名不見其影。
Thumbnail
因為開始著手「新東糖廠」的訪調工作,準備資料的過程對於當代還存在的私人糖廠起了一些好奇,之前透過網路能查到較有名的就是新竹「寶山糖廠」跟台東「新東糖廠」,其餘的多是凋零在歷史中,只聞其名不見其影。
Thumbnail
從甜蜜蜜到營業額破百億,從前的新竹糖廠,是如何成為今日的巨城百貨呢?這一期的歷史任意門將帶大家回溯新竹糖廠的過往,這段風中的甜蜜故事,要從台灣的糖業現代化說起......
Thumbnail
從甜蜜蜜到營業額破百億,從前的新竹糖廠,是如何成為今日的巨城百貨呢?這一期的歷史任意門將帶大家回溯新竹糖廠的過往,這段風中的甜蜜故事,要從台灣的糖業現代化說起......
Thumbnail
      橋頭糖廠位在橋頭火車站附近, 設立於日據時代, 後來由台糖公司接管......    曾因某種因素停止營運, 後來被政府承認為古蹟.......     現在台糖公司以博物館的形式來經營......      館內主要展示的是台灣糖業的歷史, 以及橋頭糖廠的歷史演進......   
Thumbnail
      橋頭糖廠位在橋頭火車站附近, 設立於日據時代, 後來由台糖公司接管......    曾因某種因素停止營運, 後來被政府承認為古蹟.......     現在台糖公司以博物館的形式來經營......      館內主要展示的是台灣糖業的歷史, 以及橋頭糖廠的歷史演進......   
Thumbnail
臺灣日日新報 昭和二年(1927年) 11月25日 大甲郡的新聞其中有一小則關於沙鹿的消息。
Thumbnail
臺灣日日新報 昭和二年(1927年) 11月25日 大甲郡的新聞其中有一小則關於沙鹿的消息。
Thumbnail
蔗糖是荷蘭時代以來,臺灣重要的輸出商品,到了日治時期更超越茶葉,成為最大的出口貨物。糖業鐵道是為了運輸甘蔗從產地到糖廠而鋪設。臺灣的糖業鐵道始於日治時期建造,多位於中、
Thumbnail
蔗糖是荷蘭時代以來,臺灣重要的輸出商品,到了日治時期更超越茶葉,成為最大的出口貨物。糖業鐵道是為了運輸甘蔗從產地到糖廠而鋪設。臺灣的糖業鐵道始於日治時期建造,多位於中、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