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念中,一個品牌或是企業的形象,總是最珍貴需要被小心呵護的。也因此衍生出各種類似 PR 一類的職位或是職能來專門應對這方面的需求。
但在這個媒體無孔不入的滲透在每個消費者的時代中,你我的專注都基本上都被各式各樣的手機 apps 或是電腦信息、電視跑馬燈、腥羶色的新聞信息......等瓜分搶走,導致新進的行銷企劃人員為了要加入這個「搶奪大戰」,也只好跟著把口味越下越重,標題越來越聳動,盡管已經出現偏差越來越遙遠的文不對題現象,卻為了「騙」一次用戶的點擊進來,而無不把標題做到能勾引激發閱讀受眾的關心,最終成功讓用戶點進來。
這也造成了一種普遍的印象:新聞標題都是灑狗血,所以就像是前任美國總統愛掛在嘴邊的「fake news!」假新聞一般,讓真正值得被傳遞的信息已經好文章,也跟著被一起拉到受盡污名的一側。
除此之外,就是大家已經看太多正常策略的商業信息了,導致儘管大多數品牌與團隊依然用著正面的方式在與消費者溝通、傳遞信息,但麻痺了的消費者卻也是慢慢對這些信息就像是坐在車上看到路邊的一家又一家的店面卻根本無法吸引到目光注目。
而一個不夠深思熟慮的企劃宣傳,有可能會滿口用著時下流行的各種行銷語句,講的天花亂墜,並且號稱為了品牌與企業形象,所以完全只能用最「正統」的方式去敲鑼打鼓的宣揚自己的產品,但卻忘記了換個位子想想看,如果是自己看到這樣「索然無味」的案子,會被吸引嗎?
於是使用一個難免有可能招致非議甚至變成負面批評的方式,也成了 marketing 應該要有的勇氣。就是必須要勇敢的去吸引用戶注意,即使有一小部分人對此因為挑剔或是什麼因素而有了負面的批評,別忘記那都是正常的!況且,有批評,代表此用戶在乎這個事情,而批評如果引發了公論,那更是協助將這個行銷案推向大眾的視野。只要有足夠的技巧與作法把事情合理或是巧妙的引導,那最後成為一個多贏的 marketing 案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怕的就是自己給自己設下了各式各樣的限制,最終產品都還沒能推薦出去,就被自己的 marketing 給逼死在家裡了,豈不是天下最可笑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