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地方書店 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和平製品
書是一本一本賣出去的,熟客是一位一位聊開的
在日榮本屋即將歡慶兩周年之際,房東決定出售店面房子,我們面臨暫時歇業的命運。
經歷撤出所有物品、搬運到倉庫暫放、尋找並評估新點、新店面裝修與整理,再到重新開幕,整個流程剛好滿兩個月。要說搬遷事件最大的收穫,大概是獲得半個月的長假,畢竟開實體店面就像滾輪般很難停下來,遇到特殊情況還得事先向客人說明、告假、尋求諒解。起初因為喜歡書、喜歡參加書店活動而開了書店,最終卻因為開書店變得沒時間看書,周末大家都在辦活動,要顧自家的場子很難分身參加別人的活動。所幸,這些在等待重新開業的期間都補足了,一天可以看兩本書、北中南的書店活動都可以參加,也趁這段期間思考前一間書店不足的地方(不過,想太多也沒用,時間倉促,多數東西只能沿用舊店)。
暫時歇業的日子裡,最驚人的發現莫過於「不是地方需要書店,或是書店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書店」。對於一些斜槓多元的老闆來說,書店或許不是唯一,但對於全職、全身心顧店的我來說,少了書店這個空間,和進出其中的人們、在店裡發生的事情、規畫想像之後會發生的事情,生活好像就傾斜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留白了一大片。還好,在籌備重啟書店期間的各種煩躁,最後也隨著書店2.0正式開幕後得到緩解。
關於日榮本屋2.0,一開始合夥人曾提議改掉和舊店面有歷史連結的稱呼,但是由於長期的經營,這個店名已和客人、在地居民有了連結,改名不管在行政作業或記憶點上來說都有些麻煩。搬家後,我們迎著一個個熟悉的、關心書店的面孔前來問候道喜,突然覺得空間如何變化、叫什麼店名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刻走進來的人共同建構了這個場域。書是一本一本賣出去的,熟客是一位一位聊開的,實體零售店面存在的意義,就是這樣在日常的接觸、交流上累積的。
建不成金碧輝煌的大廟,期許能成為廟前的榕樹
很多人以為書店是浪漫的理想,去年十一月電商平台折扣引起的風波,有網友說書店經營者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青,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營業額和利潤,打不過電商、經營不下去也只是剛好而已--有哪個開店的人不是每天盯著營業額和利潤在做生意的?哪間書店不是拚了命規畫活動、課程,兼賣咖啡、甜點、麵包、啤酒、餐點、生活雜貨、調味醬料、賣菜賣米……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就是想要支撐賣書不足以支付的開銷。
如果單純賣書可以過活,書店老闆們何必這麼累搞複合呢?舉個一點都不浪漫甚至倒胃口的例子,從第一間店到現在,我們都遭遇過「化糞池之亂」:第一間老房子歷史悠久,馬桶阻塞請衛生工程來處理,研判應該是要抽水肥解決;問題是,八十幾歲的房東根本不知道化糞池的「洞」在哪裡,而同一排街坊鄰居的格局也在六十幾年間做了更動,看不出「洞」的相對位置,於是就要大費周章地探測化糞池,再挖「洞」。事隔不到半年,新店面的馬桶阻塞,明明社區上禮拜才抽過水肥,應該不關化糞池的事吧?可是同一家衛生工程來,一抽馬桶,覺得事有蹊蹺,找到化糞池後發現根本不像剛抽的,超滿的。但,冤有頭債有主,這次必須聯絡社區配合的衛生工程來處理。
我感嘆地對師傅說:「我是不是『帶賽』,跟化糞池這麼有緣?」師傅說:「這是帶財,黃金滿溢。」簡直榮登十年內聽過最正向的話了。
此外,因應有些客人需要宅配書或雜貨,跑郵局也是我的日常。比起窗口比較多、服務周到、要抽號碼牌的大型郵局,我更喜歡去附近小郵局,雖然只有一個窗口在處理郵務,有時要排隊,秤完付錢後還要自己搬箱子去放,但流程熟悉辦起事來行雲流水。像我們這樣樸實的地方小書店憑什麼吸引客人呢?也許是類似的自在感吧。建不成金碧輝煌的大廟,期許能像土地公廟前的榕樹,人來人往納涼閒聊,想到就可以去的所在;雖然來客數不足以構成大數據,老闆腦中小數據一樣可以「猜你喜歡」推薦好書給你。
希望每個走進來的人不分年齡、性別,都能發現自己喜歡或需要的東西,不管是書、咖啡、手工皂或是肉桂捲。
原文刊於2021-03-12 聯合報 繽紛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幾天的健行,準備生活所需相對簡單,只是得全部背負在身上。或許有人覺得克難、是去受苦,但只要走得動、吃得下、睡得著,平安下山的機會就大,若加上排泄順暢,這最高等級的適應程度,只會迎來隊友羨慕的眼神;山下的事難得多了,要應對的人和事都不只是山上那些生存基本面。偶爾會需要空隙,到沒有收訊、生活不便的地方,
「我想開書店。」「真的嗎?好期待!要開在哪?」「苗栗。」接下來通常是不可置信和沈默以對二選一。偶有對苗栗現況不熟悉的朋友會說:「苗栗都沒有書店的話,那不就是藍海。」「什麼藍海,根本是沙漠啊」我苦笑。
幾天的健行,準備生活所需相對簡單,只是得全部背負在身上。或許有人覺得克難、是去受苦,但只要走得動、吃得下、睡得著,平安下山的機會就大,若加上排泄順暢,這最高等級的適應程度,只會迎來隊友羨慕的眼神;山下的事難得多了,要應對的人和事都不只是山上那些生存基本面。偶爾會需要空隙,到沒有收訊、生活不便的地方,
「我想開書店。」「真的嗎?好期待!要開在哪?」「苗栗。」接下來通常是不可置信和沈默以對二選一。偶有對苗栗現況不熟悉的朋友會說:「苗栗都沒有書店的話,那不就是藍海。」「什麼藍海,根本是沙漠啊」我苦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裡舊冊極多,雖擁擠紛雜卻仍不失秩序,真要認真逛哪怕一時半刻也不夠。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座落於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內的或者書店,它是以獨立書店、各式生活選品以及蔬食餐廳組成的複合式書店。與一般獨立書店給人的感覺相當不同,彷彿如一棟美術館般隱藏在森林當中,周圍的綠地空曠、充滿孩子遊樂的歡笑聲,相信附近居民也是相當喜歡這樣的書店存在呢!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住家旁邊巷口的雜貨店取下已經掛了一年的出售/出租招牌,開始裝潢之後,大家就開始好奇這裡要開什麼店。 這家雜貨店已開業甚久,從我們剛搬到附近時就已存在,是自家的店面,一家人自營的商店。 彼時常被我戲稱是「市區鄉下」的此地,還是安靜的住宅區,沒有傳統市場與超市,連便利商店都要開車才能到。於是這家兼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裡舊冊極多,雖擁擠紛雜卻仍不失秩序,真要認真逛哪怕一時半刻也不夠。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座落於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內的或者書店,它是以獨立書店、各式生活選品以及蔬食餐廳組成的複合式書店。與一般獨立書店給人的感覺相當不同,彷彿如一棟美術館般隱藏在森林當中,周圍的綠地空曠、充滿孩子遊樂的歡笑聲,相信附近居民也是相當喜歡這樣的書店存在呢!
Thumbnail
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我都會想找找附近有無獨立書店。書店之於我,就像現代年輕人愛喝手搖飲,總是習慣地親近消費一下,彷彿打卡景點般意義的存在,這已是一種多年習慣。苗栗一直是我除了露營外,向來很少造訪的鄉鎮,濃濃客家風情的氣味,讓我有出遊的感覺,藉此認識地方民俗文化,不枉到此一遊蜻蜓點水的路過。
Thumbnail
住家旁邊巷口的雜貨店取下已經掛了一年的出售/出租招牌,開始裝潢之後,大家就開始好奇這裡要開什麼店。 這家雜貨店已開業甚久,從我們剛搬到附近時就已存在,是自家的店面,一家人自營的商店。 彼時常被我戲稱是「市區鄉下」的此地,還是安靜的住宅區,沒有傳統市場與超市,連便利商店都要開車才能到。於是這家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