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某家早餐店我固定點食花生厚片、熱黑咖啡,然後閱讀報紙,今天我改成肉鬆吐司後,老闆就對行禮如儀的我缺乏辨識感,比方問我坐在第幾號桌,結帳的時候問我是不是只單點一項而已,沒有其他的了嗎?因此我在心底自嘲,原來我的代號是花生厚片,出沒時間為早上六點,搶看報紙者,最喜文字琳瑯滿目的那頁,喜歡坐在二號桌,如果二號桌被佔有,她會游牧到其他。很好辨識,短髮,稍微駝背,因為長久低首閱報之故,手機使用幾近零,貌似不好相處,因為過於沉靜寡言,偶然的笑容是冬陽,少見,所以溫煦。諸如此類。
然而一旦沒有花生厚片,沒有代號時,原來我是真空的存有。
今早打算回辦公室改段考作文,但現在還在家裡寫幾個字。
昨晚仍然在情緒低谷。最近思考努力生活是為了什麼?努力生活是規律性的,自律的、嚴格的,對自我充滿批判的,因為,有時心裏的小惡魔會蠢動,希望我偶爾吃加工食品,偶爾懶散窩在家裡閱讀,偶爾一天不運動不讀英文,偶爾心中對討厭的事抱怨,偶爾不微笑,偶爾搶快……。這些偶爾我平日都壓制住了,因為面對紛亂的世間,人得要有礎、要有砥,否則容易隨波逐流,失去音準。
但因為這樣默默認真生活的自己,終究被說成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不諳世事,沒有現實感、不嚮往功利主義,無法辨明真實與虛矯,這些叢林生存法則顯示我的無知,只會在自己的世界、書本的世界裡(朋友曾經說,那些都是編派的,現實這隻怪獸更難駕馭、更是變形蟲) 一字字尋索價值、真諦……
我年近中年,一時要「改進」恐怕非常難,也不想日日上演宮心計,只想好好吃飯、走路、睡覺,好好耽溺在文字的世界,好好工作,好好茁壯學子(因為對幼苗有責、對社會有義務。雖然我們這種職業常給人古板守舊,自以為是的印象,活在象牙塔的愚昧,掌控學生的陳年慾望,無法溝通等負評)
我承認我只能這樣活著,也承認在我曾經努力閱讀過:如何好好愛、心理學、正向之類的書籍後,在感情上仍是喪家犬。覺得自己是書呆子,或者那類書籍對於我企圖挽救,也是一籌莫展;病入膏肓而一籌莫展。所以後來我就不看了,而繼續流湎在我想看的裡頭,然而我所喜歡的又是小眾,易與人格格不入。
但朋友介紹給我的電影、歌曲、書籍,我都會去翻讀,如果喜歡就會一頭栽入。我不批判他人而敞開心胸接納。但努力的結果依舊是「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依然是與他人有「裂變而成的長型鴻溝」。
我曾探問「請問你們的世界長怎樣?」「你們如何好活?」
朋友已讀不回。
今早用完肉鬆吐司,回程走著,我想:朋友真是造口業。沒有三月春暖的花卉開,倒有毒蛇吐信。但我也只能在這裡聊發文字欲作為宣洩,因為不想戰,純粹想退讓。阿,旋風不知何時飆離。
但朋友批判的言語,正慢慢降成標準值。比方:
昨天中午我大啖兒子不吃的明太子紅醬義大利麵、切片乳酪起司派、法式脆硬圓麵包佐鮪魚醬。以上平常都是我的地雷名單,可以一口都不吃。
昨天晚餐繼續狂吃肉鬆麵包(一定要乳白美乃滋口味)、竹筍素包,狂挖花生醬,一口接一口,肚子急迫性地餓餒,慾望一再膨脹,心微微痛息、微顫地裂痕,需要加工食物補綴修葺。
然後藐視一旁待命的體重器,眼見自己的胃囊如小氣球,迷茫之際竟然有療癒的感受,即使朋友說起正在168斷食。
今早繼續吃肉鬆吐司,又買了全麥無糖素饅頭。食療。
然後欣喜於找到素食肉鬆了,購之,將來想吃,夾著饅頭,美味至極。
先把環保議題、慈悲眾生棄置,讓我心的混沌暫時生養一兩日,讓我的欲望被滿足。今天可以重新長回被鷹隼利牙狠齒吞啃的內臟。
而後是在書堆裡,金石堂新書區,我看見想閱讀的議題,在封面上那情節吸引我,那所要探討人性慾求、徬徨無助、死亡、焦慮吸引我,那關於人能否有純潔之愛,不求報償之愛的可能,吸引我。小說救了我,狠狠用她堅韌的絲線釣引我離開地獄,此事無庸置疑。我在書局被療癒。感恩。
我也在市場被聊癒,我愛逛市場,愛那雄渾的叫賣聲嗓,愛那市集紛亂中的井井有條,愛那日出而作的生機旺盛感。愛那便宜確然好貨、劣質交錯,令人得花幾毛錢學習辨認真材實料。愛那氛層多變的行人衣褲色調,老闆衣褲色調,及所賣的衣褲色調,愛那駢肩擁擠卻自成節奏的交通。那確然也讓我曾經從低谷昂揚。感恩。
然後朋友誠懇的拒絕。喜歡互動的真誠。感恩。
最後以今早閱報的兩篇文章作結。一為王盛弘〈暗中〉「我,光天化日下的我,辦公室白熾燈光下的我,與舞池裡的我,好似過著平行人生,那些年,我把我的暴力、混亂與壓力,尤其是壓力,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壓力發電,積累的能量,發瘋似地統統發洩在了舞池,這才讓我得以免於發瘋。」謝謝讓我偶爾也平行。
以及,有50百分比的人無論有無走過婚姻都喜歡單身生活。所以我想我也可以在偶爾寂寞的時候,透過看納豆的美食節目,或炎亞綸的談話性節目、電影電視娛樂,以及其他等等,讓自己稍微喘息。
這世界文字何其多,感謝此刻我們於此相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93內容數
生活是多刺的,但在荊棘中也能開出向陽花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多年前讀偵探小說,亞森羅蘋,還在半夜對家人說故事,害年幼的妹妹不敢入睡,在捧讀犯罪小說已是近日,即將邁入中年,中間隔有漫長數年,想起來是很特別的體驗,但過程中沿著文字的水流順形而下,卻沒有白羅的敏銳細心,就算再經歷一次抽絲剝繭恐怕也不可能成為偵探,那就這樣吧,體會寤寐間文字的吸引力就好。 從圖書
撐傘走路上班,哼起求學時音樂老師教的小調,那是雨天的旋律,總伴隨著我。 最愛走經菜市場,特別是雨季,往來的車流變得寡少,清出了一大落的空間給予我閒適的步伐,我邊走邊用眼,錄像時疏、當令水果,攤販依舊生猛,不被雨勢干擾。 盼望著雨停,稍減些寒意,但旱澇未解,實在讓我不安焦慮,那麼還是儘管下吧,下在水庫
這週末自己的某篇文稿被刊登。其實我很少回頭閱讀自己的文字,因為羞赧。 素材在記憶裡,隨時提取、詮釋,我永遠記得傷痛、情緒起伏,而回首種種終究歸結為感恩:倘若沒有這些相遇,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如何使自己一再反思,進步,或者更了解自己。 但這回我從頭再讀過,可能擔憂送給了當事者,裡頭書寫了對他不敬之語,
生活作息已然固定,即便沒有上班,早上也六點多就轉醒,但日前耽讀阿拉斯加之死,直至凌晨一點才罷休,就讓我陷入文字的「魔障」,讓信仰文字的我瞬間被反噬。 朋友說那是本讓人渴望壯遊、獨處、歷險、登山的書籍。 但我的感觸卻遠比這些逸遊還深刻,甚至閱讀過程中充滿「悲傷苦痛」。 作者先寫主角之死,訪問與死者生前
離開星巴克後,朋友送我回車站。 我站在紅線的地方,即使後方的車流不斷從我們身旁經過,我仍然把滿腔想說的盡速吐出,因為這可能是最近一次見面了,下回我若再約他,應是讀完他借我的三本書,然而,他說:書可以借至一年半載也沒關係。 回到家已是晚上七點,我蹲低身子,將矮櫃裡的英文學習書拿出來,放在由圖書館借來的
今天顯得沉靜,很久沒如此了。閱讀使然。 辦公室,同事一二人在另一端各自忙碌。 我的週邊全無人。打開書,徜徉文字,驚覺作者的斜槓竟如此完美,既是創作型歌手,又是作家,而那文筆之流暢、豐厚,袒露的人情之美皆使我驚艷。 隨著文字搖曳,我的情緒也逐一擺動。 比方寫女工排隊投幣打電話。 當年台灣社會仍是發展中
二十多年前讀偵探小說,亞森羅蘋,還在半夜對家人說故事,害年幼的妹妹不敢入睡,在捧讀犯罪小說已是近日,即將邁入中年,中間隔有漫長數年,想起來是很特別的體驗,但過程中沿著文字的水流順形而下,卻沒有白羅的敏銳細心,就算再經歷一次抽絲剝繭恐怕也不可能成為偵探,那就這樣吧,體會寤寐間文字的吸引力就好。 從圖書
撐傘走路上班,哼起求學時音樂老師教的小調,那是雨天的旋律,總伴隨著我。 最愛走經菜市場,特別是雨季,往來的車流變得寡少,清出了一大落的空間給予我閒適的步伐,我邊走邊用眼,錄像時疏、當令水果,攤販依舊生猛,不被雨勢干擾。 盼望著雨停,稍減些寒意,但旱澇未解,實在讓我不安焦慮,那麼還是儘管下吧,下在水庫
這週末自己的某篇文稿被刊登。其實我很少回頭閱讀自己的文字,因為羞赧。 素材在記憶裡,隨時提取、詮釋,我永遠記得傷痛、情緒起伏,而回首種種終究歸結為感恩:倘若沒有這些相遇,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如何使自己一再反思,進步,或者更了解自己。 但這回我從頭再讀過,可能擔憂送給了當事者,裡頭書寫了對他不敬之語,
生活作息已然固定,即便沒有上班,早上也六點多就轉醒,但日前耽讀阿拉斯加之死,直至凌晨一點才罷休,就讓我陷入文字的「魔障」,讓信仰文字的我瞬間被反噬。 朋友說那是本讓人渴望壯遊、獨處、歷險、登山的書籍。 但我的感觸卻遠比這些逸遊還深刻,甚至閱讀過程中充滿「悲傷苦痛」。 作者先寫主角之死,訪問與死者生前
離開星巴克後,朋友送我回車站。 我站在紅線的地方,即使後方的車流不斷從我們身旁經過,我仍然把滿腔想說的盡速吐出,因為這可能是最近一次見面了,下回我若再約他,應是讀完他借我的三本書,然而,他說:書可以借至一年半載也沒關係。 回到家已是晚上七點,我蹲低身子,將矮櫃裡的英文學習書拿出來,放在由圖書館借來的
今天顯得沉靜,很久沒如此了。閱讀使然。 辦公室,同事一二人在另一端各自忙碌。 我的週邊全無人。打開書,徜徉文字,驚覺作者的斜槓竟如此完美,既是創作型歌手,又是作家,而那文筆之流暢、豐厚,袒露的人情之美皆使我驚艷。 隨著文字搖曳,我的情緒也逐一擺動。 比方寫女工排隊投幣打電話。 當年台灣社會仍是發展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哪些食物可以讓你感到幸福?或是怎樣的你才是幸福的呢?
真正能治癒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明白。愛到了極致,是成全,也是無奈。 我滿意的吃完公司附設的餐廳伙食,身為前世的我特色就是不挑食又容易滿足,聽說今生中午很少跟同事一起用餐,吃很少,難怪今生一直維持曼妙纖細的腰身,我才借用他的身體三天,裙子感覺就變緊了,今生事後不會怪我貪吃吧。反正我也不會知道。哈
Thumbnail
食堂今日特價的是招牌牛丼,許久沒有吃到牛丼滋味的我,光是想著那一碗亮晶晶鋪滿香噴噴肉片的牛丼,口水就忍不住流出來。會這樣起心動念也是因為那張海報實在做的太出色誘人了,還貼滿街頭巷尾的不起眼角落,偏偏我又是那種會東張西望的個性。 午夜夢迴,魂牽夢縈,演變成起心動念,牛丼的形象在我面前比戀人還要鮮明。
Thumbnail
沒錯! 中午用餐時間,又是我出去賞花,看看綠色植物的美好時光了,感恩喜歡種植花草的公司鄰居,讓我走去早餐店買午餐的時光,可以享受短暫的悠閒感,暫時拋下工作腦,啟動右腦的狀態,心情從均值偏低,慢慢回升到不錯的狀態 ! 喜愛綠色植物大於花朵,因為平淡卻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是我嚮往的人生啊 ! 舒服自
Thumbnail
我也有自己的療癒食物,有時候我會不辭辛苦,專程搭車到我喜歡的飲料店買一杯微糖微冰的紅茶拿鐵,或是打開外送平台,點我平常不喜歡吃的甜甜圈,細緻的白糖粉撒在胖胖的甜甜圈上,還能咀嚼著楓糖混合麵包的香氣。 等待的過程、前往購買的路上,那些讓我疲憊的事情,似乎就這樣淡化了,從某些縫隙被稀釋並流向其他地
Thumbnail
「吃什麼?」是我每天的煩惱。 朋友S說:「妳太好命了。」 我跟我爸媽說這個對話,他們瘋狂大笑,頻頻點頭。 我只是覺得吃什麼對我說真的很重要,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我要吃什麼,就像我昨天晚上突然很想吃看看麥噹噹的麥香魚和蜂蜜紅茶,所以我睡前就做好決定,今天早上就是要去買來吃。
Thumbnail
靈感往往出現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這陣子特別沒有寫文靈感遲遲沒力氣動筆,這篇文章的產出源自某個搭車前往打工地的早晨,吃著早餐等火車的我,因不習慣早起打著哈欠兩眼渙散,看著手中的御飯糰,放空中忽然開始思考我的慾望是如何運作,如何推進往前走,赫然發現,從工作到生活,似乎我總是選擇輕鬆的那個選項。 自
Thumbnail
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曾說過:「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尤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千萬不要慢待自己,而是要好好的給自己做頓飯,這樣內心才會有踏實感。有段時間,我因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心情非常不好,休了兩天假。這兩天讓我心情慢慢恢復平靜的,就是做甜點。 這兩天我想通了一件事情: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這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哪些食物可以讓你感到幸福?或是怎樣的你才是幸福的呢?
真正能治癒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明白。愛到了極致,是成全,也是無奈。 我滿意的吃完公司附設的餐廳伙食,身為前世的我特色就是不挑食又容易滿足,聽說今生中午很少跟同事一起用餐,吃很少,難怪今生一直維持曼妙纖細的腰身,我才借用他的身體三天,裙子感覺就變緊了,今生事後不會怪我貪吃吧。反正我也不會知道。哈
Thumbnail
食堂今日特價的是招牌牛丼,許久沒有吃到牛丼滋味的我,光是想著那一碗亮晶晶鋪滿香噴噴肉片的牛丼,口水就忍不住流出來。會這樣起心動念也是因為那張海報實在做的太出色誘人了,還貼滿街頭巷尾的不起眼角落,偏偏我又是那種會東張西望的個性。 午夜夢迴,魂牽夢縈,演變成起心動念,牛丼的形象在我面前比戀人還要鮮明。
Thumbnail
沒錯! 中午用餐時間,又是我出去賞花,看看綠色植物的美好時光了,感恩喜歡種植花草的公司鄰居,讓我走去早餐店買午餐的時光,可以享受短暫的悠閒感,暫時拋下工作腦,啟動右腦的狀態,心情從均值偏低,慢慢回升到不錯的狀態 ! 喜愛綠色植物大於花朵,因為平淡卻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是我嚮往的人生啊 ! 舒服自
Thumbnail
我也有自己的療癒食物,有時候我會不辭辛苦,專程搭車到我喜歡的飲料店買一杯微糖微冰的紅茶拿鐵,或是打開外送平台,點我平常不喜歡吃的甜甜圈,細緻的白糖粉撒在胖胖的甜甜圈上,還能咀嚼著楓糖混合麵包的香氣。 等待的過程、前往購買的路上,那些讓我疲憊的事情,似乎就這樣淡化了,從某些縫隙被稀釋並流向其他地
Thumbnail
「吃什麼?」是我每天的煩惱。 朋友S說:「妳太好命了。」 我跟我爸媽說這個對話,他們瘋狂大笑,頻頻點頭。 我只是覺得吃什麼對我說真的很重要,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我要吃什麼,就像我昨天晚上突然很想吃看看麥噹噹的麥香魚和蜂蜜紅茶,所以我睡前就做好決定,今天早上就是要去買來吃。
Thumbnail
靈感往往出現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這陣子特別沒有寫文靈感遲遲沒力氣動筆,這篇文章的產出源自某個搭車前往打工地的早晨,吃著早餐等火車的我,因不習慣早起打著哈欠兩眼渙散,看著手中的御飯糰,放空中忽然開始思考我的慾望是如何運作,如何推進往前走,赫然發現,從工作到生活,似乎我總是選擇輕鬆的那個選項。 自
Thumbnail
香港著名美食家蔡瀾曾說過:「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尤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千萬不要慢待自己,而是要好好的給自己做頓飯,這樣內心才會有踏實感。有段時間,我因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心情非常不好,休了兩天假。這兩天讓我心情慢慢恢復平靜的,就是做甜點。 這兩天我想通了一件事情: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這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