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李國修老師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2年某個週末夜晚10點半接到吳寶春的電話,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被《女兒紅》這齣戲感動到內心澎湃莫以名之。他很激動的說:「台灣不能沒有李國修……」。第一次欣賞屏風表演班的戲是19年前的《西出陽關》,從青澀到熟齡,陪伴我成長的就是一齣齣的好戲。國修老師曾對他的弟子說:「只要你一朝踏上舞台,就會終身喜歡舞台!」,對於觀眾而言,只要你一朝走進劇場,何嘗不是終身喜歡戲劇。然而,上週媒體報導大多只停留在「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讓我覺得非常疑惑,想要為戲劇藝術家寫評論,記憶卻只停留在相聲,當然更遑論深度閱讀剛出版劇本全集,下筆時難道不心虛嗎?見諸於媒體不慚愧嗎?一個負責任的評論人怎麼記憶一直停留在80年代,難道這20幾年來都不曾走進劇場嗎?為什麼我們只能閱讀這樣的報紙文字?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
莎士比亞說:「大人啊!請您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李國修老師創作的劇本非常打動人心,那是經過歲月悲歡離合淬鍊之後的體悟,看見台灣這塊土地發生過最動容的故事。透過戲劇來反應人生、濃縮人生。觀眾在劇場裡面看屏風的戲就是一直被打中的心情,有時候是開心的被逗得捧腹大笑,有時候是心裡說不出隱隱作痛的幽微,竟被演員一話道破。他其實是對人一種深度同情的理解,那種很難說得出來的愛,那種很難理解的愛,觀眾都能在哭哭笑笑之間感受到。付出、衝突、誤解、隔閡、矛盾、包容與愛,每一種情感的表露,都在角色與角色之間細膩展現,有時候會為他們幽默的親情互動方式感到非常有趣,有時又因那難以割捨的深刻情感而淚流不止。如果你在戲劇裡面,真的理解了、看見了、懂了,你就會釋懷很多你原本過不去的關卡。至少《京戲啟示錄》、《女兒紅》這兩齣戲就是會帶給人很多關於生活、關於生命能量的好戲。老師的劇本集已出版,也許依然有人不曾看過屏風的好戲,那麼請細細品味這27本屬於台灣的被遺忘的感動。
「屏風表演班」於1986年成立,第一齣戲觀眾16人,直到2007年《半里長城》觀眾才突破100萬人次。1991年演出第19回作品林懷民小說改編的「蟬」,巡迴場次太多、成本太重,以致於演完之後慘賠。為了不讓行政團隊辛苦過年,他跟朋友借了兩百萬,要所有人把這些錢帶回家好好的過年,等年過了回來之後再好好的打拼下一齣戲《莎姆雷特》,就因為有了這齣情境爆笑喜劇,才得以清償債務。作為一個劇團的經營者,除了要創作、演出、導演、管理還要有跑三點半的能力。屏風表演班發生過太多的風風雨雨,曾經停演過劇碼,縮編過行政人員,雖然國修老師很心痛,甚至有一點無力,但想起他父親的庭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想起這一路走來有這麼多的觀眾朋友支持屏風,這些力量都讓他覺得走這條路絕不後悔。
傾囊相授的傳承
國修老師對戲劇的付出和對後輩的提攜,是一直以來帶給台灣藝文環境的正向標竿,很多人受了他的教導與影響投入劇場工作。屏風成立的五年內,校園演講場次超過1000場,領過一小時數百元的鐘點費,就只是為了戲劇教育的傳承,此刻回首看看老師的付出都已經蔚然成林。除了講座,集編劇、導演、演員、藝術領導於一身的國修老師,對於晚生後輩絕對是傾囊相授。金鐘編劇徐譽庭來自屏風,樊光耀、林美秀、萬芳等金鐘演員受教於老師門下,每年頒獎典禮重複出現的總是「謝謝屏風,謝謝國修老師」。屏風的戲有老師最深刻的劇本、堅強幕後設計團隊、老師調教出的精采演員、兩位優秀的導演黃毓棠和黃致凱、還有專業的行政人力,因著老師投入所有的理想與心力、無微不至為演員設想、傾囊相授傳承編、導、演,屏風才能在艱困的台灣藝文土壤中,綻放最燦爛的花朵。在過去老師因病休養期間,《女兒紅》、《西出陽關》依然順利登場,陪著觀眾尋找屬於自己生命安定的旅程。如果你也看過「京戲啟示錄」、「女兒紅」、「西出陽關」,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認同--李國修老師是偉大的劇場人。
看戲修心 演戲修行
舞臺就像道場,每一位藝術家都是修行人,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何其有幸坐在台下,便能在藝文展演中歷事練心,找到自己,也獲得愛與勇氣。台灣有屏風等優秀藝文表演團體,雖然環境很艱辛,大家還是堅持理想帶給觀眾一齣齣動容的展演。李國修老師在屏風表演班五週年時說:「看戲修心,演戲修行。看戲不只是為了娛樂,是我們心靈能夠得到一種撫慰,或者是一種啟示。而演戲的人很苦,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仍然那麼堅持而執著著。因為我們在修行,也許我們不是宗教家,但是我們在這條路無怨無悔,你不覺得也很像宗教家嗎?」
2008年衛武營藝文講堂,國修老師分享他的墓誌銘:「這裡躺著一個小老頭,窮其一生,卻未能實踐他成立全職專業劇團與興建一座專屬表演劇場的理想。如今,屏風的一班戲子伶人依舊為這個夢勇敢邁進。在墓碑前,不需放上鮮花,小老頭感謝您來看他,並請於離去前,默默地放下一張屏風表演班的戲票。」。講座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明天想念老師感念老師的朋友們,我們一起前往追思會再度為國修老師起立鼓掌吧。也衷心期盼未來屏風好戲能連演十年而不落幕,這才是台灣真正的驕傲。
寫於2013/7/17李國修老師追思會前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狂喜、驚嚇到感動 2007年11月20日專訪來賓是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老師,印象好深刻的是一早興沖沖在辦公室分享佳音,邀請同事一起來拍照。鄰座記者抬起頭來,幽幽的說:「李國修很難訪喔!聽說上次他在某電台錄到一半就推門離開了。」當時彷彿一桶冰塊從天而降,自1994年看過【西出陽關】後,我追著屏風
    自從參與過鋼琴詩人王俊傑的《耳朵帶我去旅行》,三餘書店創辦人之一童維辰逢人就強力推薦未來有相關演出一定要看,那是充滿了溫暖能量,還有療癒力量的演出。而且一再遊說俊傑將演出帶來高雄,擔心童大哥會虧錢,俊傑遲遲未應允,直到童大哥說:「你看不見,黑暗就是你的強項。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這個強項,然後讓
    2017年澎湖縣鎮海國中團隊來到高雄參加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研習,不僅在美術課長出了作品,學生還主動擔任策展團隊,在校園辦起藝術特展。  我只想告訴我爸爸 島記教師吳念真讓學生自由選擇敘說對象,也許是畫畫、也許是做不同的作品,只要他們喜歡這樣的媒材,就可以去試試看,因為用喜歡的材料去創作,心中真正的
    從緊張到感動 敏惠醫專學生在白河榮家服務第一時刻很緊張,向來自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的指導老師馮明珠求救:「老師!怎麼辦?伯伯好像講外國話,我聽不懂。」原來是不熟悉伯伯的鄉音,老師請伯伯幫忙放慢語速後,就繼續協助其他學生,再一回頭那名同學已經和伯伯聊開了,不只協助牙齒清潔,還超前進度幫伯伯按摩了。牙體技
    偏鄉學子也能聆賞音樂劇 先報佳音:好看好聽好感動的親子音樂劇《魔神候補生》將隨行動書車到中小學演出,歡迎高雄校長和唱歌集音樂劇場聯繫。(限量喔!)這是緣起於前任館長潘政儀,他希望不僅將書香送到偏鄉,也能帶藝文進入校園,因此規劃了微型演出,首檔節目就是這齣高質感又可口的好戲,也非常適合延伸「反霸凌」
    當張曼娟老師緩緩走進際會廳,可以聽見壓抑著興奮的小小聲的“哇!”。空氣中瀰漫著見到偶像明星的雀躍。 這是今年全國唯一一場《以我之名》講座。在這個城市有高雄市立圖書館好棒棒團隊,我們才能享受獨一無二搖滾區聽講的心滿意足。昨晚為了測試訊號、場佈,團隊忙到晚上九點半。
    從狂喜、驚嚇到感動 2007年11月20日專訪來賓是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老師,印象好深刻的是一早興沖沖在辦公室分享佳音,邀請同事一起來拍照。鄰座記者抬起頭來,幽幽的說:「李國修很難訪喔!聽說上次他在某電台錄到一半就推門離開了。」當時彷彿一桶冰塊從天而降,自1994年看過【西出陽關】後,我追著屏風
    自從參與過鋼琴詩人王俊傑的《耳朵帶我去旅行》,三餘書店創辦人之一童維辰逢人就強力推薦未來有相關演出一定要看,那是充滿了溫暖能量,還有療癒力量的演出。而且一再遊說俊傑將演出帶來高雄,擔心童大哥會虧錢,俊傑遲遲未應允,直到童大哥說:「你看不見,黑暗就是你的強項。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這個強項,然後讓
    2017年澎湖縣鎮海國中團隊來到高雄參加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研習,不僅在美術課長出了作品,學生還主動擔任策展團隊,在校園辦起藝術特展。  我只想告訴我爸爸 島記教師吳念真讓學生自由選擇敘說對象,也許是畫畫、也許是做不同的作品,只要他們喜歡這樣的媒材,就可以去試試看,因為用喜歡的材料去創作,心中真正的
    從緊張到感動 敏惠醫專學生在白河榮家服務第一時刻很緊張,向來自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的指導老師馮明珠求救:「老師!怎麼辦?伯伯好像講外國話,我聽不懂。」原來是不熟悉伯伯的鄉音,老師請伯伯幫忙放慢語速後,就繼續協助其他學生,再一回頭那名同學已經和伯伯聊開了,不只協助牙齒清潔,還超前進度幫伯伯按摩了。牙體技
    偏鄉學子也能聆賞音樂劇 先報佳音:好看好聽好感動的親子音樂劇《魔神候補生》將隨行動書車到中小學演出,歡迎高雄校長和唱歌集音樂劇場聯繫。(限量喔!)這是緣起於前任館長潘政儀,他希望不僅將書香送到偏鄉,也能帶藝文進入校園,因此規劃了微型演出,首檔節目就是這齣高質感又可口的好戲,也非常適合延伸「反霸凌」
    當張曼娟老師緩緩走進際會廳,可以聽見壓抑著興奮的小小聲的“哇!”。空氣中瀰漫著見到偶像明星的雀躍。 這是今年全國唯一一場《以我之名》講座。在這個城市有高雄市立圖書館好棒棒團隊,我們才能享受獨一無二搖滾區聽講的心滿意足。昨晚為了測試訊號、場佈,團隊忙到晚上九點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金枝演社的《西來庵》深深感動了我。 角色的真實演繹和反抗外來壓迫的故事讓我邊看邊流淚。 戲劇、音樂和舞蹈的結合,再現歷史情景,服裝和道具的精細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當時。 謝幕時,我哭著鼓掌,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藝術作品。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綠光劇團的「台灣文學劇場」,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去年改編小說家鄭清文的作品《清明時節》,尤其難忘金鐘視帝游安順的演出。游安順飾演看似內斂的已婚中年男子,實則內心藏著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當他發現自己承擔不了責任,也無法一輩子在美夢之中,選擇讓自己消融在自造的岩漿之中再無法返還。游安順的精彩,在於明明不是
    Thumbnail
    藉由舞臺劇式的呈現方式,詳述臺灣議會之父的一生,呈現出人民在統治者壓迫下的生存與抗爭。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感恩小茜姐招待,帶我兩天來體驗京劇的美及真功夫,同時也認識了直率真性情的系主任。 看到這群學生"翩若京鴻“的畢業公演,謝幕時雖然是搭配著抖音神曲活潑的氣氛,但身為門外漢,看到台上鞠躬、聽到滿場喝彩時,還是忍不住眼眶含淚。在臺灣有一群一直為傳統戲曲傳承的師生,尤其看到年輕人的演出,在文化上這樣傳承,
    Thumbnail
    金枝演社的《西來庵》深深感動了我。 角色的真實演繹和反抗外來壓迫的故事讓我邊看邊流淚。 戲劇、音樂和舞蹈的結合,再現歷史情景,服裝和道具的精細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當時。 謝幕時,我哭著鼓掌,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藝術作品。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綠光劇團的「台灣文學劇場」,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去年改編小說家鄭清文的作品《清明時節》,尤其難忘金鐘視帝游安順的演出。游安順飾演看似內斂的已婚中年男子,實則內心藏著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當他發現自己承擔不了責任,也無法一輩子在美夢之中,選擇讓自己消融在自造的岩漿之中再無法返還。游安順的精彩,在於明明不是
    Thumbnail
    藉由舞臺劇式的呈現方式,詳述臺灣議會之父的一生,呈現出人民在統治者壓迫下的生存與抗爭。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感恩小茜姐招待,帶我兩天來體驗京劇的美及真功夫,同時也認識了直率真性情的系主任。 看到這群學生"翩若京鴻“的畢業公演,謝幕時雖然是搭配著抖音神曲活潑的氣氛,但身為門外漢,看到台上鞠躬、聽到滿場喝彩時,還是忍不住眼眶含淚。在臺灣有一群一直為傳統戲曲傳承的師生,尤其看到年輕人的演出,在文化上這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