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維持整齊真的好難!了解你的生活動線,讓整理變得簡單

    協助朋友進行整理時,總是會收到一個提問:「整理不只花時間又維持不久,乾脆放著,省時又輕鬆」
    你也有這樣的想法嗎? 其實你並不孤單。
    在頓悟整理能給我帶來平靜與安穩前,我也是一個將房間弄得爆炸亂的人。 我很討厭任何人要我整理,也討厭別人幫我整理,明明是我生活的空間,到底為什麼要受他人干涉?!天生反骨的心態讓我更抗拒整理。
    現在想想真是有點害羞,當年理直氣壯說著「反正遲早會亂掉」的人,現在正推廣整理收納的好處。人是會改變的,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機會遇到那個契機。

    動線不佳提高維持整齊的難度
    在我開始正視家中混亂時,我不停地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總是失敗。除了習慣不佳、物品過多等典型因素外,許多人容易忽略這項因素:物品定位需考慮生活動線。 在自己的時區內,一切都是準時的。 整理亦然,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步調,當生活的環境與你的習性不符時,你得加倍努力才能維持它。然而就是這個加倍努力的過程使人挫折、沒有成就感,進而放棄,形成消極的想法,套句時下迷因常說的:「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讓我們試著想像動線如何對人產生影響:
    • 喜愛在客廳沙發看書的人,書櫃卻設置在某個房間內,這時有本尚未閱讀完的書,是要放回書架,還是隨手放在客廳茶几?
    我想很多人會選擇後者吧! 這就是生活動線與物品定位衝突的表現,房間的失控即是在這一點一滴的隨手放置中慢慢摧毀的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總是把家裡弄亂?!-破窗效應是好習慣殺手!
    第一個案例中的書櫃放置點與使用處不同,就是動線規劃不順以致於導致物品不好歸位的問題,這時候應該思考現行模式是否合適自己:
    1. 一定要在客廳看書嗎?
    2. 書櫃可不可以調整位置?
    3. 若是裝潢問題,客廳需不需要闢一個暫存區?
    藉由不斷修正你的生活習慣與物品擺放方式,找到最適合維持的平衡。 至於要怎麼開始?先了解你的「典型的一天」吧!

    典型的一天,從日常軌跡發現混亂的起始源頭
    什麼是典型的一天? 顧名思義就是你日常活動中,每日必做項目,或是高頻率出現的行為。 你越常使用的物品,就越輕易隨意放置(例如永遠無法摺好的棉被),那麼就離維持整齊越遙遠。 從這個角度切入,你會發現找出自己的日常軌跡對於定位收納空間有多麼重要。 邀請各位拿出紙筆,簡單畫出居家平面圖 回想一下,當你忙活了一天,推進家門後,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 接著往前推進,你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待了多久? 你從哪邊拿取物品,又去哪邊使用它?東西最後放在哪裡?
    一邊回想,一邊下筆畫出你的生活動線 動線簡單、單純嗎?或是做一件事得去三個地方拿東西呢? 使用完物歸原位是否方便? 下一次你要使用這個區域時,方便啟用(再次使用)嗎?
    下圖以我自身為例,目前居住的空間是套房。 三種顏色代表不同的連續行為:
    • 藍色是剛回家要立即處理的事情
    • 紅色是文書處理、使用電腦的動線
    • 橘色則是梳洗的動線。
    簡單的平面圖,比例上有點奇怪,就不要太苛求了XDDD
    簡單的平面圖,比例上有點奇怪,就不要太苛求了XDDD
    把動線簡化成不必費力也能達成物歸原位的設置,是讓我保持房間不混亂的必勝法則!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概念: 「最理想的整理,就是啟用時不需四處找物品,使用後方便恢復原貌。」 人都有偷懶的一面,當工作累得要死後,真的不想處理一團混亂(整理師也是啊!) 而能夠長期維持整齊的人除了自律,更重要的是找到聰明管理的方法,直接從「體質」下手,打造合適的生活方式,讓整理的時間成本、體力成本降到最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