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檔案》是以
荷蘭梵谷博物館所收藏的梵谷書信為基礎寫成的一系列文章,算不上是有系統的介紹梵谷的生平,更像是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一段。電影中的主角走入梵谷的畫中場景,在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背景前,行經《
隆瓦橋畔的洗衣婦》和《
豐收》的麥田,最後走入繪畫的本身,見證了槍響與麥田群鴉的一刻。發表在這裡的《梵谷檔案》則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的一場遊歷。
本文是《梵谷檔案》的第十一篇文章,您可以在
這裡讀到先前的文章。
・・・・・・・・
畫家為魯林一家人畫了一些肖像,作畫時間在一八八八年夏天到隔年春天之間。一八八九年五月,割耳事件發生數個月後,畫家由阿萊城轉往聖雷米的療養院,在療養院中寫信給弟弟提奧,談到他所畫的魯林夫人肖像《搖籃曲》。
畫家把魯林夫人的肖像命名為《搖籃曲》,但那名稱比較是一種氛圍。畫中看不見搖籃,只能看見魯林夫人手中握著搖籃的繫繩,並以魯林夫人安穩的坐姿來呈現母愛的溫暖。這樣的畫作一共有五幅,完成後全數寄給提奧,並且獲得提奧的大加讚賞。畫家在信中寫道,「你所說的讓我很高興」,並且叮囑提奧,可以各送一幅《搖籃曲》給
高更和伯納,「作為友誼的信物」。畫家並且在信中附上示意素描,建議提奧以兩幅《向日葵》和一幅《搖籃曲》組成三聯幅畫作,是充滿安定靜謐感的壁面裝飾。
梵谷信中的三聯幅畫作示意素描(原件佚失,此為博物館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