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聽見歌再唱》影評:從自我文化中重獲的信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影《聽見歌再唱》宣傳海報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電影《聽見歌再唱》是楊智麟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並將於2021年4月16日上映。電影的雛形是紀錄片《唱歌吧》(榮獲2010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與《不只唱歌吧》的改編及延伸,也就是有關原聲童聲合唱團與馬彼得校長的經歷。不僅如此,他們也就是齊柏林導演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的片尾中,那群身穿着紅色披肩布農族服飾,站在玉山山頂上大聲歌唱的小孩。根據馬彼得校長的說法,原聲童聲音樂學院一直有個口號,也就是“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原聲童聲音樂學院於玉山山頂高歌
——紀錄片《看見台灣》
  這股聲音的背後蘊藏了許多布農族的困境與淚水,即使他們如今已擁有征戰中國、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國家的經驗。但這群小孩卻因原生家庭與經濟環境的不健全,以至於他們在馬校長的眼裡,其實是相對的脆弱及缺乏信心。這就顯現於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當方雅各(馬志翔飾)與布農族小朋友,因初次參加合唱團比賽而聽見平地小孩聲音的反應,“他們的聲音是對的,我們的是錯的”。他們甚至因此不敢上台,直至獲得大家的掌聲,他們這才找到了繼續合唱的動力。這種自我否認及缺乏自信,很大程度已經根植在於他們腦海之中,而背後很大的原因則是來自於長期資源的匱乏及人們的刻板印象。而這也正是馬校長之所以建立原聲童聲音樂學院的初衷——減少這群小孩因提早退學,而誤入歧途並再度陷入某種貧窮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們就能從電影中看到山上的孩子所面對的問題,這其中包括爸媽外出工作所形成的隔代撫養、無力教育、失業、單親、教育資源的缺乏及孩子們被迫輟學而提前工作賺錢等。因此,原聲童聲音樂學院的教育不僅僅是在於音樂,他們還包括了數學、英文等基礎課程的教育,為了不過就是拉近部落與平地之間的距離,打破“漢人好聰明”的刻板印象,並從中找到自我認同與信心。而這股信心的驅動引擎,也正是來自於方雅各的那一句“什麼都不會又怎麼樣?因為什麼都不會就要認輸了嗎?”。
  所以當方雅各在合唱比賽現場裡,遇到曾經重度打擊自己音樂能力的陳教授時,他的心理預設造成了他的自信心瞬間消失。以至於這才比賽的落敗體現的不僅僅是合唱團能力與經驗的缺乏,更重要的是陳教授所拋出的疑問“你們唱的怎麼跟平地的小孩一樣?”也就是在此回到了這部電影的核心:倘若布農族不能以相對等值的條件及環境追求外來文化與競爭,那一昧的追求也就永遠都只能是弱勢。但倘若他們能重新披荊斬棘,尋求自我文化的認同及方法,那他們就有機會反轉客體成為主體,表現得與平地的小孩使用平地的語言一樣。也正是這個因素,《知足》這首歌曲在方雅各與布農族獲得自我認同的前與後,體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彷彿布農族從被迫接受不平等的『知足』中解放出來,否認了漢人文化的『知足』,進而往自我文化接近,從聽自己怎麼唱變成了仔細聽別人怎麼唱。
方雅各與黃韻芬於森林之中,向伍順水學習伍布農族的歌唱方式。
——電影《聽見歌再唱》

沒有不好的聲音,只有適不適合的位置。
布農族唱歌,音也許會不準,但是會一起不準的很好聽。”

——伍順水

  Masling(剛剛好的好聽)就像是布農族語中獨有的說法,這種重新認識母語的方式,體現的是語言在除了溝通意外,所代表的其實是一個人自我認同的主要構成。也正是透過這種自我的表達方式,每個族群能夠更精準傳達自我的想法及文化,避免了在其他語言的翻譯及詮釋下所造成的遺失。當然,這裡指的『語言』也包括了方雅各的指揮動作,以至於他最終選擇了更為有趣及直接的方式,一種從生活經驗之中所索取而來的指揮方式,甚至為此在最終比賽中捨棄了象徵外來的文化的鋼琴伴奏。而其中,族人在遇上土石流時,為歡送合唱團演唱的Pasibutbut (Pasi的意思為祈求,而butbut則是團結在一起,一般於播種祭時演唱)更是一種打破西方音樂學家認為和因是由單音和雙音發展而成的理論。
隨之,布農族小孩的聲音從山下比賽現場傳回到了山上,就像是某種族人的使命感,不再因為現代化價值觀的衝擊,而導致自我傳統價值觀瓦解的迷失。馬校長也深信,唯有族人都帶有這種使命感,山上的環境才有辦法改變,打破常年來的循環,讓族人真正地走出脫貧的困境。所以,最後這首演唱的Kulumaha(中翻:回家)也就變得意義重大,象徵著每一次的離家來到平地,都只是為了回家。
  空間與距離的概念也就變得相當有意思,不管是心理上、山上與平地,又或是比賽現場和教堂的空間感。導演都一次次的辯證及呈現,布農族的演繹者與觀看的族人是如此的接近,就即使族人沒辦法親臨現場,但他們其實都是在一同面對同樣挑戰及困境,而這也正是本部片之所以感人的地方。也就正如馬志翔在試映時所說的,“這部電影雖然不完美,但絕對有很多真摯的部分”。
  《聽見歌再唱》絕對適合獻給那些因社會價值觀衝擊而失落的你,而那些純粹的童聲也將喚醒你的初衷與熱忱,重拾Klumaha歌詞裡的那句“回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在『黑色電影』剛開始時,其定義還非常模糊,它包覆着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像基調、男人宿命落入神秘莫測的『蛇蠍女』陷阱中、角色徘徊於骯髒昏暗角落、敘事觀點由罪犯出發、渲染著強烈的存在主義的母題等元素。
    試問於2014年所提出的“重返馬來亞”論述中,其『新加坡夢』及『馬來亞夢』在建立過程及結果下,所產生的現狀,是否印證了電影《熱帶雨》之中的所有角色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歷史及政策下所形成的個體性。以下將著重於討論其三為主要角色:阿玲(楊雁雁飾)、偉倫(許家樂飾)及公公(楊世彬飾)……
    電影《波羅蜜》劇照 對林金城的《三代成峇》描述道:『我們的日本主管……第一次看到我跟這位峇峇用馬來語討論工作時,他感到非常好奇與驚訝。事後便問我為何兩個『中國人』站在一起怎麼還用馬來語來交談呢?』,黃錦樹就對此表示:『哭龍早已涸死在現實的寶島上,所有的熱情和愴痛......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在『黑色電影』剛開始時,其定義還非常模糊,它包覆着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像基調、男人宿命落入神秘莫測的『蛇蠍女』陷阱中、角色徘徊於骯髒昏暗角落、敘事觀點由罪犯出發、渲染著強烈的存在主義的母題等元素。
    試問於2014年所提出的“重返馬來亞”論述中,其『新加坡夢』及『馬來亞夢』在建立過程及結果下,所產生的現狀,是否印證了電影《熱帶雨》之中的所有角色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歷史及政策下所形成的個體性。以下將著重於討論其三為主要角色:阿玲(楊雁雁飾)、偉倫(許家樂飾)及公公(楊世彬飾)……
    電影《波羅蜜》劇照 對林金城的《三代成峇》描述道:『我們的日本主管……第一次看到我跟這位峇峇用馬來語討論工作時,他感到非常好奇與驚訝。事後便問我為何兩個『中國人』站在一起怎麼還用馬來語來交談呢?』,黃錦樹就對此表示:『哭龍早已涸死在現實的寶島上,所有的熱情和愴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合唱團成員有 21 位,佔了全校將近 6 成的人數,在112 年獲得第一次參加全國賽的機會。影片為 113 笨港國小合唱團的孩子代表桃園參加的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賊賊覺得農村武裝青年這張專輯雖然是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情書,但也是給正在當父母的朋友們另外一種與小孩相處的角度,以及我們他如何陪伴一個人走出屬於他自己(沒有被逼迫)的人生路。(畢竟前世代的我們大多不是走自己要的路)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合唱團成員有 21 位,佔了全校將近 6 成的人數,在112 年獲得第一次參加全國賽的機會。影片為 113 笨港國小合唱團的孩子代表桃園參加的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žž瑋琪是屏東瑪家出生的排灣族歌手,以爵士音樂風格進行創作,融合傳統原住民歌曲和故事。她發行的專輯《siasing》不僅音樂風格多元,更深刻呈現了部落、性別和社會議題,具有豐富樂曲文化底蘊。這篇音樂評論,內容包括對每首歌曲的描述和感想,以及專輯的編曲、音樂主題等。
    Thumbnail
    歐開合唱團的新專輯 《最好的日常》運用了不同部落的音樂元素,呈現了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故事。文章講述了專輯中各首歌曲的背後故事,深入探討了部落音樂的文化意義。
    Thumbnail
    「日常」,容易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忽略身邊的無形價值,尤以我開始關注耆老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挖掘歌謠儲存在記憶裡的文化脈絡,是多麼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 「音樂」,究竟與我們的文化有多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賊賊覺得農村武裝青年這張專輯雖然是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情書,但也是給正在當父母的朋友們另外一種與小孩相處的角度,以及我們他如何陪伴一個人走出屬於他自己(沒有被逼迫)的人生路。(畢竟前世代的我們大多不是走自己要的路)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