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間的故事:從眾效應與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天整理照片時,正好翻到前幾週,家族到阿里山腳逐鹿部落遊玩的照片,其中觀賞鄒族劇場的體驗,正好和昨天發表關於行動的勇氣主題相呼應,因為在劇場表演接近尾聲的時後,台上的鄒族舞者會邀請台下的觀眾上台,一起加入鄒族迎賓的舞蹈行列中,結果整個家族十來個人,只有筆者一個人孤身上台與舞者同樂…

 

天啊,不過就只是一起跳個舞而已,平常自嗨到不行的兩個女兒,瞬間變成縮在一角受到驚嚇的小貓一般,深怕被抓到前頭,在眾人目光化成的箭矢之下,給射到千瘡百孔、體無完膚。

 

表演結束之後,兩個女兒又恢復活力,開始七嘴八舌起來,一下說爸爸跳舞好難看,一下說爸爸表情有點僵硬,一下說裡面就爸爸最胖,一下說… 總之,都不是好話就是… 哭笑不得的被批評人忍不住先打斷她們的吐槽,問到:「怎麼都不願意一起上台跳舞呢?」,大女兒說:「我覺得自己跳不好,會被別人笑。」小女兒說:「為什麼一定要上台啊? 大家也都沒有上去啊!」,果不其然,“從眾效應”還是不能免俗的發生在她們身上。

 

筆者繼續問道:「那麼妳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爸爸願意上去呢?」,大女兒回答:「爸爸你的想法本來就和大家不一樣啊。」,小女兒冷不防插了一句:「就愛現嘛!」(暈倒),被批評人無奈地拿出手機搜尋 “從眾效應”,並將之遞給她們倆研究一番,再解釋道:「“從眾效應”其實是一種人的天性,當遠古文明還在狩獵階段,這樣的做法多數時候可以很好的保護個人,因為妳會隱身在群體裡,從而大幅降低被攻擊的機會,因此可以提升存活的機率。」「但是,放在現代社會裡,如果不能察覺“從眾效應”對自己決策的影響,在很多時候其實自以為最有利的選擇,恰恰是最糟糕的選項喔!」

 

「舉例來說,平常學校生活裡,上台發表或報名參與競賽等,一定總是固定幾位同學輪流上場,而且他們也因為常常有表現的機會,心態和一些細節上都掌握得相當不錯,也常常帶回不錯的結果。久而久之,班上也會默認這個事實,從而繼續讓他們做為班級的代表,於是對於常常爭取表現機會的同學們,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向上攀升、表現愈來愈好的上升螺旋。換在爸爸的職場上,也是一樣的,每當有特殊的專案團隊要成立時,最常被拉進去的成員,基本都是那些固定班底,一樣會發現做得愈多就愈熟練,也就愈有機會在專案尾聲時,交付出一個眾人都能認可的好成果。」

 

筆者此時再問道:「如此一來,當下次再有表現機會出現時,會改變想法,去努力爭取嗎?」,大女兒連連點頭,反倒是小女兒再次發出靈魂拷問:「可是,我會不會因為常常爭取表現機會,反倒讓班上其他同學給我貼上“不合群”的標籤嗎? 如果會因為這樣失去朋友,那還是算了。」筆者笑了笑,再次解釋道:「說的很好喔,但是看看那些常代表班級出賽的同學,他們有相同的困擾嗎? 他們會沒朋友嗎? 相信是不會的,因為“從眾效應”的另一個面向,就是人們往往習慣於“被領導”,或許會有意見,但更多的是逆來順受,看看各朝代的歷史就能知道了。拉回正題,下次再碰到類似狀況時,希望妳們能夠先屏除心中“和大家一樣,我會比較舒服”的想法,認真思考事情對自己帶來的好處及壞處,再下決定喔!」

 

PS. 文末要感謝筆者的父親,自幼即鼓勵筆者多爭取能表現的機會,雖然他的出發點,是藉準備的過程而能多加鍛鍊心智等各個層面,但還是衷心感謝父親的教導,讓筆者在多次爭取各種表現機會後,能較常人裝備更多的創業武器,最終走上創業這條路,並且能進一步釐清這背後的人性,轉而再教育下一代。「爸,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親子創業夢工場”親子共創業實作課程分享
50會員
64內容數
認為教育體制跟不上時代變化? 認為教改離親子共同理想愈來愈遠嗎? 帶著孩子一起創業吧! 沒方向,那就一起創業找想法吧! 遇問題,那就一起創業尋解答吧! 缺成果,那就一起創業求突破吧! 我是兩女寶的爸,我推行"親子共創業" 運動! 歡迎來信討論,可聯繫corningl@yahoo.com.tw
2024/08/06
不要羞於推廣自己的服務或商品! 只要有服務或商品,就更應該早點開始推廣,尋找切合的受眾。  
Thumbnail
2024/08/06
不要羞於推廣自己的服務或商品! 只要有服務或商品,就更應該早點開始推廣,尋找切合的受眾。  
Thumbnail
2024/06/08
女兒從國中開始,受爸爸影響逐漸接觸投資理財和創作內容。爸爸經營YouTube頻道和部落格的過程,讓自己開始反思現有的做法和學習狀態。發現自己對金錢和課外知識的理解與同學有很大差距,並認識到課外知識的重要性。並開始計劃在國三開始慢慢寫文章,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分享閱讀心得,並作為升學的學習歷程展示。
Thumbnail
2024/06/08
女兒從國中開始,受爸爸影響逐漸接觸投資理財和創作內容。爸爸經營YouTube頻道和部落格的過程,讓自己開始反思現有的做法和學習狀態。發現自己對金錢和課外知識的理解與同學有很大差距,並認識到課外知識的重要性。並開始計劃在國三開始慢慢寫文章,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分享閱讀心得,並作為升學的學習歷程展示。
Thumbnail
2024/05/26
古有明訓:「人貴自知,自知者明」 但是,請問真的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有多少?不說自己好了,與家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又有誰能斷言對所有家庭成員的個性瞭如指掌?那麼就可以借用外部工具來協助認識自己這天大難題。
Thumbnail
2024/05/26
古有明訓:「人貴自知,自知者明」 但是,請問真的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有多少?不說自己好了,與家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又有誰能斷言對所有家庭成員的個性瞭如指掌?那麼就可以借用外部工具來協助認識自己這天大難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傳達了莫名 hardcore 的人生哲理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要打破從眾效應,勇於表現,在古代社會,從眾效應或許曾是保護的一種機制,但如今卻可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這篇文章以活潑生動的故事說明這個觀念。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在自立與共好的練習當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與孩子一起練習! 當孩子的經驗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好 除了原本已經會做的 我們就可以再多一點的放手—《在日常的生活賦予孩子作主的權利》 讓孩子練習擁有「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Thumbnail
在自立與共好的練習當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與孩子一起練習! 當孩子的經驗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好 除了原本已經會做的 我們就可以再多一點的放手—《在日常的生活賦予孩子作主的權利》 讓孩子練習擁有「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
Thumbnail
踏入國小附幼,和老師聊聊天訪談孩子學習狀況以及當地因多子化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照顧、隔代教養、多媒體對孩子產生的現象。很幸運剛好參與到文健站與附幼的活動,從重陽敬老發想,一年約有五次的活動,從活動中能讓孩子能更加貼近長者、理解長者以及與長者互動。 從孩子表演、長者表演、共同創作聖誕節刮畫、直到體貼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