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波羅蜜》:輪迴的漂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波羅蜜》劇照

電影《波羅蜜》劇照

對林金城的《三代成峇》描述道:“我們的日本主管……第一次看到我跟這位峇峇用馬來語討論工作時,他感到非常好奇與驚訝。事後便問我為何兩個『中國人』站在一起怎麼還用馬來語來交談呢?”,黃錦樹就對此表示:“哭龍早已涸死在現實的寶島上,所有的熱情和愴痛都變成了口頭文學的一部分。深夜,穿著花花綠綠的峇迪,深刻感覺到自己的膚色和別人不一樣,自發的灸痛。”

這顯現了『馬華文學』其實充滿了其政治性及身化認同的種種問題,其重點已不再是在私人空間上的建構,而是在述說社會經濟政治下所形成的公共空間構成,透露出華人在馬來西亞土地上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並導致其多年來在情感上都轉移到『中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上,這就如同電影《波羅蜜》中的一凡努力留在台灣這片島嶼上,也不願回去與家人團聚,並在異鄉尋求波羅蜜慰問記憶的同時,理解了鄉愁的形成並非是空間的差距,而是時間上累計加總而來的絕望,輪迴了祖父輩們因種種原因遠赴南洋的瘡疤,再此四處漂流,搖擺不定,重組了『離散文學』的面向(中國與中國文學離散到南洋後,因地理空間及文化場域蔓延滋生),漸漸地形成了漂流的意向也是理所當然。除此之外,華人雖在馬來西亞/馬來亞獨立時期就獲得了當地公民權,但在面對『馬來人特權』及『馬來文化』的長期打壓,迫使流動的現象持續延伸,導致與華人心中長期希望的『穩定(固定性)』背道而馳,變相的以馬來西亞華人的身份漂流到世界各處。

種種搖擺不定的特點,甚至延伸至《波羅蜜》的結構之中,那散落一地的敘事線及元素,就有點像是我們所認知的『內容農村』,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曾維龍的論點:“馬華文學的開始也確實如此,甚至充斥着許多雜文。”這種看似毫無文學性的表現,只不過是它打破了我們對文學的想像,並導致許多學者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是馬華文學?”並隨著與中國身份上的切割,開始燒芭(森林)播種,有了許多來自於馬來/英文/方言用語的中文詞句,如同巴剎(pasar)、龍溝(longkang)、甘榜(kampung)等。

這難免讓人想到《波羅蜜》中以馬來語與菲律賓相同的波羅蜜(boluomi),想要追求的正是在身份/土地切割後所尋求的集體回憶,而非私人空間(情緒)即記憶,讓人想起了黃錦樹後來的詮釋:“馬華文學是一種作品、作者、讀者三種缺乏的文學作品”(直至今日,擁有將近七百五十萬馬來西亞華人的市場也不過只能賣出將近百本的銷售量而已。)這種現象也反映出了馬華作家或廖克發導演在華文頗受貶義的馬來西亞裡,只能依靠在台灣這塊島嶼上的親睞,尋求窗口。然而,在這探索自我母題的過程中所得到的結果,卻是驗證了林幸謙曾發現的狀況,『外省族群在台灣,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處境,正如僑生在台灣的處境一樣,即不被認同,亦得不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如夢幻的泡沫般被排擠在世界一隅,雖力圖尋回失落的身份,卻在政治角力中,任憑扭曲。”即使是《波羅蜜》中菲律賓勞工角色萊拉也逃不了大環境所造成的傷害,並只能將其植物嫁接到台灣森林之中,躲藏到他人更不重視的邊緣地帶裡。

《波羅蜜》彷彿透過影像的媒介,將其馬華文學承載至另一塊領域,並隨之建立出了新一代馬來西亞華人依舊面對的類似處境及漂流,身份認同的缺乏早已注入了我們的血液之中,成為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基因的一部分,並在拋棄及尋求自我的辯證中,只留下了集體回憶,從中復雜難解的隱喻及符號性象徵更是多重文化積累而成的模糊語言。

電影《波羅蜜》劇照

電影《波羅蜜》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象映像」的沙龍
9會員
6內容數
2021/04/26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2021/04/26
倘若我們將平地的語言、指揮家的演奏方式及鋼琴等樂器,視為外來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侵入,那我們就能很輕易地了解到電影《聽見歌再唱》中的方雅各與布農族,正在透過參加合唱團的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與外界切割,並從中找到了自我文化的認同感。
Thumbnail
2020/05/08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Thumbnail
2020/05/08
除了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及雅克塔蒂,《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導演畢贛也曾於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中透露出有部中國電影影響著他深遠,1988年的《霹靂貝貝》,而當時的畢贛是這樣說的: “他帶著電,按照正常的科幻片,比如說好萊塢,他應該是去拯救世界吧,準備去打怪獸去了。他在裡面也沒有,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握手
Thumbnail
2020/01/02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2020/01/02
當我們戴上VR眼鏡的那一刻,我們脫離了傳統的電影的觀看方式,脫離了與人共賞的『開放性』空間,進入到了一個虛擬的『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躲在黑暗空間裡窺視着角色,我們被迫進入了角色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文章,主要在講最近看的書,其中提到了對《波間弦話》(那時還沒看完)的想法,我寫說: 必須多花篇幅來寫的則是柳丹秋的《波間弦話》,老實說目前看到大約五分之一之處已經放下了很多次,甚至打了一堆字問朋友說「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概念⋯⋯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篇文章,主要在講最近看的書,其中提到了對《波間弦話》(那時還沒看完)的想法,我寫說: 必須多花篇幅來寫的則是柳丹秋的《波間弦話》,老實說目前看到大約五分之一之處已經放下了很多次,甚至打了一堆字問朋友說「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概念⋯⋯
Thumbnail
《彼岸花盛開之島》是旅居日本的台灣人作家李琴峰創作的小說,並榮獲第165屆芥川文學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故事藉由一位失去記憶的女子漂流到陌生的島上,藉著跟當地人互動過程,能夠引發每個人深思歷史的意義、語言的演變、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許多議題。
Thumbnail
《彼岸花盛開之島》是旅居日本的台灣人作家李琴峰創作的小說,並榮獲第165屆芥川文學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故事藉由一位失去記憶的女子漂流到陌生的島上,藉著跟當地人互動過程,能夠引發每個人深思歷史的意義、語言的演變、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許多議題。
Thumbnail
原來在大馬華人的生命篇章中,時常都有臺灣這個章節。他們竟對我們如此熟悉!Kopitiam(茶餐室)可以聽到羅大佑的童年、蔡琴的新不了情、滾石唱片的快樂天堂...... 作為一個初來大馬的台灣人,突然對於我們守護的價值有了不同的領悟,原來一顆星星在天空上,不只是高掛閃爍,還可能是一盞照亮旅人來時路
Thumbnail
原來在大馬華人的生命篇章中,時常都有臺灣這個章節。他們竟對我們如此熟悉!Kopitiam(茶餐室)可以聽到羅大佑的童年、蔡琴的新不了情、滾石唱片的快樂天堂...... 作為一個初來大馬的台灣人,突然對於我們守護的價值有了不同的領悟,原來一顆星星在天空上,不只是高掛閃爍,還可能是一盞照亮旅人來時路
Thumbnail
在全球資本主義的流動下,個人身份邊界在不斷改變的同時,也被編織進全球化秩序中。在《拉馬與拉拉》中,我們跟著這一家人重新適應在台的新生活,也彷彿親身經歷新住民被社會邊緣化的困境;《以啟山林》和《遙遠之地》則是講述了一則則緬甸華僑回國打拼的故事,其中也牽涉他們的國族認同以及不斷被傳頌的「中國夢」。
Thumbnail
在全球資本主義的流動下,個人身份邊界在不斷改變的同時,也被編織進全球化秩序中。在《拉馬與拉拉》中,我們跟著這一家人重新適應在台的新生活,也彷彿親身經歷新住民被社會邊緣化的困境;《以啟山林》和《遙遠之地》則是講述了一則則緬甸華僑回國打拼的故事,其中也牽涉他們的國族認同以及不斷被傳頌的「中國夢」。
Thumbnail
《你是豬》這部電影是由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馬歌手黃明志所拍攝的第二部電影,短短60分鐘,卻點出了大馬內部的種族紛爭與宗教問題,雖然整體劇情簡單,但卻令人印象深刻,這次的影評會先簡單探討一下電影,然後談談我所知道的馬來西亞的種族情況跟宗教狀態。
Thumbnail
《你是豬》這部電影是由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馬歌手黃明志所拍攝的第二部電影,短短60分鐘,卻點出了大馬內部的種族紛爭與宗教問題,雖然整體劇情簡單,但卻令人印象深刻,這次的影評會先簡單探討一下電影,然後談談我所知道的馬來西亞的種族情況跟宗教狀態。
Thumbnail
、、、分別是林蔚昀這本書的章名,而這與「故鄉」有關的書籍中涉及了三個地點:台北、英國以及波蘭(後兩章),正是在流離於三個地方的生命經驗中才使得這種旅行與離散的感覺更加的強烈,而這種旅人感又全然不同於胡晴舫筆下的描寫,而卻是作者所特有的輕快,但在文字之中卻也能切實地感受到曾經的苦惱,我想這就是她
Thumbnail
、、、分別是林蔚昀這本書的章名,而這與「故鄉」有關的書籍中涉及了三個地點:台北、英國以及波蘭(後兩章),正是在流離於三個地方的生命經驗中才使得這種旅行與離散的感覺更加的強烈,而這種旅人感又全然不同於胡晴舫筆下的描寫,而卻是作者所特有的輕快,但在文字之中卻也能切實地感受到曾經的苦惱,我想這就是她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這次運氣不錯,有幸參加金馬觀眾票選活動,能看齊金馬56五部最佳影片入圍,分別是《熱帶雨》、《返校》、《夕霧花園》、《陽光普照》、《叔‧叔》,如果要一以貫之五部作品,可以說幾乎是華人議題,高度涉及華人文化下才會產生的狀況,然而同時也是展示了不同地域下變異的華人文化對人性的桎梏, 比起同更多的是異的衝
Thumbnail
這次運氣不錯,有幸參加金馬觀眾票選活動,能看齊金馬56五部最佳影片入圍,分別是《熱帶雨》、《返校》、《夕霧花園》、《陽光普照》、《叔‧叔》,如果要一以貫之五部作品,可以說幾乎是華人議題,高度涉及華人文化下才會產生的狀況,然而同時也是展示了不同地域下變異的華人文化對人性的桎梏, 比起同更多的是異的衝
Thumbnail
電影《波羅蜜》劇照 對林金城的《三代成峇》描述道:『我們的日本主管……第一次看到我跟這位峇峇用馬來語討論工作時,他感到非常好奇與驚訝。事後便問我為何兩個『中國人』站在一起怎麼還用馬來語來交談呢?』,黃錦樹就對此表示:『哭龍早已涸死在現實的寶島上,所有的熱情和愴痛......
Thumbnail
電影《波羅蜜》劇照 對林金城的《三代成峇》描述道:『我們的日本主管……第一次看到我跟這位峇峇用馬來語討論工作時,他感到非常好奇與驚訝。事後便問我為何兩個『中國人』站在一起怎麼還用馬來語來交談呢?』,黃錦樹就對此表示:『哭龍早已涸死在現實的寶島上,所有的熱情和愴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