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閱讀:地圖之外

作者:阿拉史泰爾.邦尼特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臉譜出版
日期:2016-02-27
ISBN/ISSN:978986235495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頁
商品尺寸:長:210mm \ 寬:148mm
類別:中文書歷史地理地理
  抱著想要收集世界怪談的心態買下了這本書,看了幾個小節之後才發現我整個會錯意了。
  這本書談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理學,總共介紹47個地球上不起眼的地點;雖然偶爾也帶有少許的故事性,不過大多著墨於政治與歷史,而非充滿想像空間的軼聞。這點與我心目中的落差,說實在是讓人蠻失望的。當然會錯意的我也有一點責任,不過撰寫書籍簡介的筆者真的非常高招,完全就是會讓人誤以為它的內容非常有趣。
  說真的它很難稱得上好看。
  作者的描述並不生動,尤其涉及政治、歷史、以及讀者與作者文化上的差異,再加上我覺得譯者的中文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很多地方讀起來都有些艱澀。此外作者三不五時就會發以無聊的哲學議論,例如——
  人類到底需不需要國家的邊界?邊界的存在讓邊界內的人感到安心,但是我們總會一直追尋越過邊界那樣的刺激感——例如南北韓間的非軍事化緩衝區,其中的觀光產業即反應了人類的此一心態。   我們用邊界來劃分彼此——如果非洲安哥拉國裡主張獨立的隆達邱克威聯合王國成功脫離了安哥拉,那麼勢必會加速其他更多種族從非洲的其他國家一一分化出去。如此無限上綱究竟該到什麼程度?   複雜的邊界造成了孟加拉與印度之間的許多村落遭受遺棄,可是當場景換到荷蘭與比利時之間,擁有複雜邊界的巴勒地區卻能夠和平共存、並引以為傲。   倘若邊界的劃定意味著承認某方、否定某方,以及對於某些事物的需求——那麼換個想法,要是去除了邊界,需求的對象就是整個世界了呢。
  其實我覺得怎麼樣都好啦。作者對於這些現象的發想除了徒增書本的厚度之外,並沒有什麼更多的新意;而且他把安全島、自己幼時的秘密基地等等這種平凡無奇或是私人的記憶地點也拿來當作一個個章節,實在讓我很難喜愛。
  儘管如此,書中還是講述了一些就我能力所及很難看得到的世界——如果要做為寫作舞台,也是有一些值得參考的題材。尤其書中的簡易地圖畫得非常清楚,也細心地附有經緯度座標——這點跟我最近看的另一本地理書比起來,實在要感天謝地了。
  以下整理一些我比較有興趣的主題。
  英國的「阿恩」:為二戰時期的海星誘餌城之一,當時有許多這樣的偽裝城市(有的完全是人造布景出來的),避免主要城市受到轟炸,如今有的仍像阿恩這樣維持著被轟炸之後的廢墟模樣。
  沙烏地阿拉伯的「舊麥加」:當地的舊宗教建築不斷被拆毀,同時蓋起新飯店、並引進潮流品牌,目的是讓宗教朝聖者前往觀光,好欣賞那些被他們拆毀後的遺跡。充滿矛盾與諷刺的一個城市。
  哈薩克的「阿拉爾庫姆沙漠」:曾為鹹海,蘇聯時期因政府決議人工引水、用於農業而漸漸乾涸,而後引發汙染與氣候變遷等問題。如何讓鹹海復甦儼然已成為現代當地的重要議題。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城市底下擁有神秘的地道與洞穴體系,被人發現之後出現了一股「城市探索」的熱潮。城市探索在其他的活動地點也包含廢棄礦坑、廢棄車站、墓園等等。城市探索不知道是不是就是你聽過左右遊戲嗎?裡的主角團隊的共同興趣,感覺是個很有趣的領域。
  俄羅斯的「熱烈茲諾戈爾斯克」:過去為了製造核武所創造的封閉都市,如今仍維持著封閉的政策,任何人出入都需要經過層層關卡;著重隱私與安全,據說當地人都彼此認識,並且在比較過其他開放城市的發展之後,都對自己家鄉的封閉感十分滿意。如今引入特定需要封閉特性的產業來維持經濟,例如製造衛星、或是核廢料儲存。
  土耳其的「卡帕多細雅地下城」:當地地底有著龐大且相連的地下城,據說是因為過去建材缺乏,因而利用火山灰的沉積地形往下發展,也曾經作為基督教徒被穆斯林追殺時的祕密避難所。目前已知最大的地下城另有他處,名為德林庫尤。
  菲律賓馬尼拉的「北墓地」:一些付不起城市租金的窮人住在此處——他們與葬在墓地裡的死者家人協商,取得居住同意後,長期於墓園裡與死人合住,並協助維護墓地。每年十一月一號、二號的亡靈日,他們會離開自己的居所,讓葬於墓園的死者家族方便掃墓。在開羅也有這種窮人住在墓園裡的「死人城」。
  印度的「北森蒂內爾島」:當地住著一群拒絕接觸外界的原住民,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印度政府決定採取放任。
  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間的「那瓦特里克」:因國家戰爭協議,從薩爾瓦多被劃分到宏都拉斯,但劃分之後,當地人仍認為自己是薩爾瓦多人,宏都拉斯也將當地人視為外國人,故當地一直配給不到宏都拉斯的國家資源。
  以色列的「特瓦伊爾˙阿布˙賈瓦爾」:不被國家承認的村莊,故不斷被推土機拆除。當地人雖不願搬離(或者沒有能力搬離),但也不會反抗政府拆除的動作,而是不斷以簡易的方式快速重建村莊——然後又被拆除,無限循環。
  澳洲的「威特努姆」:過去因生產藍石綿,如今仍受毒害而封閉,已被官方除籍,包含地圖上的位置、地址、郵務等等。同樣是死城,美國賓州的森特勒利亞也是一個很有名的案例,其大火不斷燃燒,乃為《沉默之丘》的原型,在前往該城的路上還有「歡迎來到煉獄」的塗鴉。
  中國內蒙自治區的「康巴什新區」:由於附近的鄂爾多斯市有著非常可觀的煤田收入,當地政府為了展示自己的權威與財力,蓋出了豪華的康巴什新區——但入住率極低。據說在中國還有許多這樣無人居住的鬼城。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義大利的西西里未竟考古公園——該地區為有著許多豪華卻未完工的建築物,皆為義大利政治人物所開出的空頭支票。
  南北韓交界處的「機井洞」:北韓在兩國交界處所建的展示村莊,用意在吸引南韓人民投奔北韓,但據說裡頭設施都已相當落伍。
  瑞日的「日內瓦自由港」:存放各種珍貴文物與收藏品的免稅倉庫。擁有者可將物品寄放於此處,與他人交易時,僅需在物品仍存放在倉庫內的情況下更改擁有者的名目,無需直接易手,有點像是買賣股票的概念。
  希臘的「聖山」:伸入愛琴海的半島,擁有優美的風景與數座東正教的隱修院,只准男性進入。「兩性平等」與「尊重宗教」在此互為衝突。
  伊索比亞的「霍表」:海盜城市——海盜事業為其帶來豐腴的金錢,但得手後金錢皆流向國外,城市本身依然極為落後。
  英國旁邊的「席蘭」:一英國退役少校與其家人於二戰的廢棄砲床上建立的獨立國家,發行自己的錢幣、郵票、護照等等,被形容以充滿冒險與幻想的精神。英國雖然曾試圖驅逐,但法庭宣判英國法律不適用於席蘭,後來一直視其為實質獨立國……是說英國還真是有夠乾脆的。末期在國王與王子相繼去世的情況下,這場傳說應該是已經宣告結束了。
  馬爾地夫:因為海平面上升的緣故,近代不斷人工造鎮並發展觀光。雖然早是已知的事情了,但倒是沒想過人工造鎮的技術竟已企業化了。
  美洲大陸頂端的噴造式冰島:為開發石油田而做的人造冰島,成本低而壽命短。
  美國洛杉磯的國際機場停車場E區:收錄這個地點有點微妙(是沒有比作者收錄安全島更讓人匪夷所思啦),但大算是一種文化吧——此區停車場上常駐許多露營車,使機師、機工和空服員在飛勤空檔可以休息,已獲機場當局正式認可為航空公司員工的居住地,並需使用者付費。是說台灣的航空企業應該還不至於血汗到這種程度吧……
----2019/05/0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