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所稅網路申報 步驟三注意事項(110年申報109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1.一般扣除額
在線上版中,切換到這一頁會先看到全部的列舉項目列表,畫面中的會有兩個金額欄位,一個是實際發生金額,一個是可扣除金額 申報系統會依照相關的規定,去計算可以扣抵上限,呈現在可扣除金額內,如果有疑問可以看旁邊的說明
扣除額資料為總額,若需要確認,請看填寫標準/列舉扣除那一頁中的資料
如果發現金額有誤,可以點選"填寫標準/列舉扣除額",輸入或修改相關的項目
(嗯?您說您的新增資料按鈕是反灰不給您點選?請先點"切換標準/列舉扣除額",選擇"使用列舉扣除",就可以新增資料了)
若是手動新增資料,系統預設為採用標準扣除,須點選該動作後才能新增扣除額資料
當然,再囉嗦一下,下載的"扣除額"資料一樣不是憑空出現的,也是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提供給國稅局的,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或是資料錯誤,當然下載的東西就有缺少、錯誤
雖然大部分的單位都會提供給稅務單位,但仍有少部分可能沒有,如果要確認有哪些資料可以下載的到,可以參考這份文件說明 https://download.tax.nat.gov.tw/irx/doc/109%E5%B9%B4%E5%BA%A6%E6%89%80%E5%BE%97%E5%8F%8A%E6%89%A3%E9%99%A4%E9%A1%8D%E8%B3%87%E6%96%99%E8%AA%AA%E6%98%8E.pdf
(它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綜合所得稅>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開始報稅,下方的"109年度所得及扣除額資料說明")
以下分享一下常見的幾個情形
1.保險費(健保、非健保)選擇不到兄弟姊妹或其他扶養親屬>保險費僅限受扶養的"直系"親屬(父母、祖父母、子女、孫)申報
2.我有繳國民年金但找不到項目 >除了健保費以外,其他保險都歸在非健保保費中,每人每年扣除上限$24,000
------------
說明原文: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的保險費(含勞保、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保、學生平安保險、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內,每人(以被保險人為計算依據)每年扣除24,000元,實際發生的保險費未達24,000元者,就其實際發生額全數扣除。
------------
3.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沒有自動帶入>請您點選列舉扣除項目,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會有一個"顯示可申報扣除之借款明細資料",選擇再帶入就可以了(如果是"無資料",表示您下載的扣除額內沒有相關資料)

4.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繳息期間怎麼填寫?如果您的房子是更早之前(108/12/31前)取得,去年一整年度都有繳納,繳息期間請輸入1090101~1091231,當然,如果沒有繳納一整年,請您依照實際時間填寫了
其他的列舉項目比較少人使用,就先不介紹,有興趣想了解的,可以參考使用手冊裡面的說明
另外,這邊提醒一點,除非您真的!真的!真的!不想要採用列舉,也不想再看到相關的列舉資料,才要去點選"切換標準/列舉扣除額"的使用標準扣除,否則系統會自己計算標準或列舉哪個項目對您比較有利,不用特別去點選
點選採用標準扣除後,系統會將列舉資料刪除
如果您還沒離開,再點回來(採用列舉扣除)就可以看到列舉扣除資料,但是選用"標準扣除額"而且"上傳成功"以後,如果反悔,只能看文件慢慢的key回來
延伸:不提供扣除額資料申請

這一個申請項目,只針對"扣除額"的部分提出申請,起因是...因為兒子自行進行治療而未告知家人,但在報稅期間,父母透過報稅下載資料後,發現有XX醫院的就診紀錄,而導致就醫事情曝光,兒子認為報稅系統嚴重影響個人隱私提出申訴...
恩,大概就是這樣(還有不少其他案例),財政部經討論後認為確實需要考量部分特殊情況,因此可以在2/15~3/15期間,提出不提供扣除額資料申請的作業,這樣在五月份申報期間時,下載報稅資料就不會有扣除額資料了
申請時有兩種選項:
1.不提供醫藥生育費扣除額資料
2.不提供全部扣除額資料
申請路徑:https://tax.nat.gov.tw/alltax.html?id=1
P.S
1.該項目僅針對扣除額(或醫藥生育費項目),申請後所得資料不受影響
2.申請後,除非註銷,否則之後年度都不會再下載到相關資料
3.申請後,連"自己"也無法下載、查詢到相關資料
網路申請畫面的注意事項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2.特別扣除額
這邊會把您填寫的1.一般扣除額 中的資料,把"可扣除額金額"的小計,跟標準扣除的金額進行比較,採用金額比較高的方式幫您計算,如果有疑問可以看說明
除了一般扣除額是系統自行判斷帶出的數字外,其他資料如果有缺少會需要增修的,可以點選上面的各個項目去修改
分享幾個比較常見的案例:
1.有明明再財產交易損失那邊有輸入資料了,為什麼"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還是0?
解:因為損失扣除僅以"不超過本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額為限",意思是,如果您今年沒有"財產交易所得",就不能扣抵損失(新增時說明文字有提到,如果前3年損失尚未扣除,今年有財產交易所得,還是可以扣除)
2.我要增加教育學費人員,怎麼選不到?
解:需要符合以下條件,系統才會讓您選擇
A.扶養親屬的稱謂是"子女"(其他親屬不行,自己也不行)
B.出生年在93年以前(因為教育學費是針對就讀大專院校以上)
C.有勾選"在學"
D.扶養親屬的稱謂是"孫(內孫、外孫)",有勾選"父母均因..."項目,符合B、C的情況,也可新增
3.我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為甚麼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還是0?
解:
A.您的扶養親屬不符合規定
a.出生年須於104年以後
b.稱謂是子女
c.稱謂是"孫(內孫、外孫)",有勾選"父母均因..."項目
B.如果您看到"本案不適用長期照顧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恩,您的收入太高,被列入排富條款中...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是去年度新增的項目,如果您有符合的扶養親屬,但沒有下載到資料,可以自行輸入新增成員,之後再提供檢附文件資料給稅局 
最下方的是基本生活費,今年的基本生活費是$182,000(今年度調高$7,000),總額是該數字X您的申報戶的總人數,差額的部分,線上版有明確列出相關的減除項目,可以參考看看
恩,從基本生活費的扣除上線後,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明明增加了列舉金額(EX:醫藥生育費),但為什麼最後要繳納的稅款沒有減少? 列出以下可能情形:
A.您的標準金額大於列舉,增加列舉金額系統還是採用標準,金額未變動
B.系統採用列舉扣除,可是原本有基本生活費差額,您增加列舉金額,導致基本生活費差額減少,所以最後的所得淨額沒有變動
EX:原本的列舉合計金額是35,300,基本生活費差額是209,406 假設增加了10,000的列舉金額 一般扣除額增加為36,300,但是基本生活費差額也減少為199,406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基本生活費總額數據為109年度資料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3.投資新創事業抵減金額
這一頁如果沒有,跳過就好 
步驟三、填寫扣除額、抵減金額及扣抵稅額>4.投資抵減稅額
恩,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一樣跳過就好
步驟三的部分暫時介紹到這邊,之後再來介紹後面兩個項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步驟二、填寫所得 1.填寫所得 注意事項 2.薪資計算 這一頁的資料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下載的所得資料,除了少部分需要修改更正的,否則應該留意,看過就可以了 下載的資料也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其實是各個公司、扣繳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相關的資料提供給國稅局 經過彙整後,大家就能透過下載查調的方式取得
步驟一、填寫基本資料>1.本人及配偶 該注意的特別事項 分戶限制下載
可以下載到哪些人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今年度的扶養親屬有要新增 想要扶養爸爸媽媽,但爸爸還有工作收入,可以只扶養媽媽嗎? 夫妻可以分開申報嗎? 依照規定,除了所得年度結婚(或離婚),夫妻可以自己決定要合併或分開申報,夫妻關係婚姻正常持續期間,應該要合併申報
政府推出六個相對成熟的網路身分驗證(第六個是今年新增): 1.自然人憑證(需搭配讀卡機) 2.電子憑證 3.健保卡驗證(需搭配讀卡機) 4.身分證+戶號(需搭配查詢碼才能下載所得) 5.行動身分識別(需搭配生物辨識手機、需先使用自然人憑證、讀卡機等到網路上註冊) 6.行動電話認證
今年度推出的行動電話認證,主要是為了實現"手機報稅"的這個理念,而不需要再另外透過電腦或其他工具,單純的使用手機就可以進行申報作業,根據電子報稅網站上的說明,如果您使用手機報稅,目前是有限制的:不能修改
步驟二、填寫所得 1.填寫所得 注意事項 2.薪資計算 這一頁的資料大部分都是從網路上下載的所得資料,除了少部分需要修改更正的,否則應該留意,看過就可以了 下載的資料也不是憑空出現的,他其實是各個公司、扣繳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相關的資料提供給國稅局 經過彙整後,大家就能透過下載查調的方式取得
步驟一、填寫基本資料>1.本人及配偶 該注意的特別事項 分戶限制下載
可以下載到哪些人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今年度的扶養親屬有要新增 想要扶養爸爸媽媽,但爸爸還有工作收入,可以只扶養媽媽嗎? 夫妻可以分開申報嗎? 依照規定,除了所得年度結婚(或離婚),夫妻可以自己決定要合併或分開申報,夫妻關係婚姻正常持續期間,應該要合併申報
政府推出六個相對成熟的網路身分驗證(第六個是今年新增): 1.自然人憑證(需搭配讀卡機) 2.電子憑證 3.健保卡驗證(需搭配讀卡機) 4.身分證+戶號(需搭配查詢碼才能下載所得) 5.行動身分識別(需搭配生物辨識手機、需先使用自然人憑證、讀卡機等到網路上註冊) 6.行動電話認證
今年度推出的行動電話認證,主要是為了實現"手機報稅"的這個理念,而不需要再另外透過電腦或其他工具,單純的使用手機就可以進行申報作業,根據電子報稅網站上的說明,如果您使用手機報稅,目前是有限制的:不能修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摘要 遺產稅容易漏報的項目 1. 退休金 2. 銀行保險箱 3. 死亡前二年贈與特定親屬財產 另外,若繼承人辦理拋棄繼承,則不能使用扣除額 以文章中提到的情況來說 "配偶尚未過世,膝下兩男兩女皆已成年,次男為重度身心障礙者。" 扣除額(2024 年最新數字) 配偶:553 萬 成年
Thumbnail
  屬於受雇人員的讀者們,應該相當熟悉我國的扣繳制度,所謂扣繳制度,即是機關、團體、學校、合夥、合作社是類機構,於給付薪資、利息、權利金、資遣費、獎金、盈餘等等款項時,依照扣繳率先行扣繳一部分,並且於每個月10日將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簡單來說,於許多所得類型,所得人(如一般職員)並不會拿到全額所得,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Thumbnail
一、保險死亡給付適用最低稅負制(所得稅)之要件。   二、每一申報戶均各享有「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比較可列舉扣除的金額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如果選擇標準扣除額,每個人得以扣除12.4萬元、夫婦兩人則為24.8萬元,皆不用檢附任何文件 要是選擇列舉扣除額的話,除了要先準備好證明文件之外,也要留意部分列舉金額的上限。 尤其是牙醫等收據最好都留起來(自費補牙就差很多)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每年五月是診所執行業務所得結算申報的重要時點。本文介紹採行財政部頒定費用率申報和採行帳載核實數申報兩大類方式,提供核對申報資訊的重點項目,以避免錯誤。
Thumbnail
本文針對私人診所、醫療院所醫生的薪資所得(50),所相關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等,提出相關的扣費計算方式及繳費義務,透過明確釐清給付所得的性質,以正確方式扣取二代健保,依法完成繳納與申報的程序。
Thumbnail
一、高齡、躉繳、鉅額但有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要保人兼被保險人死亡時,該保險給付是否要列為遺產總額?    二、此時要如何申報遺產稅,對遺產稅納稅義務人較為適當?    三、補充:
Thumbnail
扣繳申報,是一種通知的責任,原則上,只要是有統一編號的組織,給付境內稅務居民且達到一定門檻以上,都有協助稅務單位:預扣稅金、次月十日完成繳納,並在隔年一月完成申報的責任;若沒有達到起扣門檻,雖然不用做『扣』、『繳』兩道程序,但仍有申報的義務,因此,扣繳申報,可說是『扣』、『繳』與『申報』三個動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摘要 遺產稅容易漏報的項目 1. 退休金 2. 銀行保險箱 3. 死亡前二年贈與特定親屬財產 另外,若繼承人辦理拋棄繼承,則不能使用扣除額 以文章中提到的情況來說 "配偶尚未過世,膝下兩男兩女皆已成年,次男為重度身心障礙者。" 扣除額(2024 年最新數字) 配偶:553 萬 成年
Thumbnail
  屬於受雇人員的讀者們,應該相當熟悉我國的扣繳制度,所謂扣繳制度,即是機關、團體、學校、合夥、合作社是類機構,於給付薪資、利息、權利金、資遣費、獎金、盈餘等等款項時,依照扣繳率先行扣繳一部分,並且於每個月10日將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簡單來說,於許多所得類型,所得人(如一般職員)並不會拿到全額所得,
摘要 在使用保單時,須注意三種稅、三欄位、和三個時間點,才不會到時候才知道要繳一堆稅 三種稅: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所得稅,例如投資型保單中,若有海外基金收益,應列為海外所得 贈與稅,當保單中的要保人和受益人不同,或是變更要保人時,會被課贈與稅 遺產稅,死亡保險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但
Thumbnail
一、保險死亡給付適用最低稅負制(所得稅)之要件。   二、每一申報戶均各享有「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比較可列舉扣除的金額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如果選擇標準扣除額,每個人得以扣除12.4萬元、夫婦兩人則為24.8萬元,皆不用檢附任何文件 要是選擇列舉扣除額的話,除了要先準備好證明文件之外,也要留意部分列舉金額的上限。 尤其是牙醫等收據最好都留起來(自費補牙就差很多)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每年五月是診所執行業務所得結算申報的重要時點。本文介紹採行財政部頒定費用率申報和採行帳載核實數申報兩大類方式,提供核對申報資訊的重點項目,以避免錯誤。
Thumbnail
本文針對私人診所、醫療院所醫生的薪資所得(50),所相關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包括高額獎金、兼職薪資等,提出相關的扣費計算方式及繳費義務,透過明確釐清給付所得的性質,以正確方式扣取二代健保,依法完成繳納與申報的程序。
Thumbnail
一、高齡、躉繳、鉅額但有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要保人兼被保險人死亡時,該保險給付是否要列為遺產總額?    二、此時要如何申報遺產稅,對遺產稅納稅義務人較為適當?    三、補充:
Thumbnail
扣繳申報,是一種通知的責任,原則上,只要是有統一編號的組織,給付境內稅務居民且達到一定門檻以上,都有協助稅務單位:預扣稅金、次月十日完成繳納,並在隔年一月完成申報的責任;若沒有達到起扣門檻,雖然不用做『扣』、『繳』兩道程序,但仍有申報的義務,因此,扣繳申報,可說是『扣』、『繳』與『申報』三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