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榕樹下的一個托缽僧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住家附近的山邊有一公園,公園上方有一座樂天宮,沿著山徑而上,更可通往圓通寺。每天早上五六點,來此登山、健行、運動的人很多,於是開始有人在路邊擺攤賣菜、賣肉、賣魚、賣衣服,慢慢形成了一個早市。我和妻子在早上六點多,經常來此走走,順便買些菜。
 最近,發現在路邊小攤旁的榕樹下,多了一位中年托缽僧。他身穿袈裟,手上托著一個缽,低眉垂眼,筆直而安靜地站在那裡,等待過路人的施捨。
 在過去,佛教僧尼的托缽是為了乞食。當初佛陀制定托缽,是因為出家人不得從事生計營業,也不能蓄存財富物資,為了延續色身、長養慧命,就只能托缽乞食。佛陀還開示,托缽乞食除了維生外,另有三意:一是不貪珍味,美惡均等。二是為破我慢,於富貴貧賤等家皆無揀擇;得食時不喜,不得亦不憂。三是慈悲平等,讓眾生種福田,大作利益。
 時至今日,雖然還可見僧尼托缽於鬧市,但早已不是為了乞食,而是在化緣募款,為了改建寺廟或救濟災民,希望大家慷慨解囊,行善兼積些功德。雖然不知道榕樹下的這位僧人因何來此托缽化緣,但我看那缽內總是空空如也,偶而也只有一兩個銅板,不過他似乎都不為所動,正是所謂的「得時不喜,不得亦不憂」。
 我有一次站到他旁邊,好奇地端詳他。發現他依然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薩,只用眼睛的餘光瞟了我一下,就又眼觀鼻、鼻觀心,靜靜地站在那裡。我忽然覺得,他在此托缽,除了化緣,更像是他自我修行的一門功課。
 榕樹下的這位托缽僧,還有過路人的反應,讓我想起古希臘時代雅典街頭的一景:當時雅典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尊石像,有一個人天天來到石像前,頻頻點頭對石像說:「請賞給我一文錢。」石像當然不可能給他錢,但他卻天天向石像行乞,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問他:「你這樣到底在做什麼呢?」那人回答:「我正在練習即使一再受到拒絕,也不要動搖我的意志。」
 這個人就是希臘哲學家戴奧真尼斯。雖然戴奧真尼斯很犬儒,而佛門弟子講的是慈悲,但兩者有志一同,都嘗試把個人的欲望降到最低點,而且都把「個人的心念或意志絕不因外人的反應而產生任何動搖」當做重要的人生必修課。戴奧真尼斯能夠旁若無人,對來訪的亞歷山大大帝說:「讓開點,因為你擋住了我的太陽!」可以說就是這種修為的極致。
 因為想起了戴奧真尼斯,所以我有一天早起路過,又看到榕樹下的這位托缽僧時,雖然我還是沒給錢,卻合掌向他施禮,在心裡說:「你就好好修行,好好做自己吧!不要因為沒人佈施而動搖你的心念。」
 但最近連續好幾次,路過時卻已不再看到這位托缽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0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一次「走不一樣的路」的經驗,已成為我小學時代的美好回憶之一。雖然我和他就此失去了聯繫,也各自在不同的路上走了很久,而且也越離越遠,可能以後再也無法再碰頭。但誰能說我走的路就比他更好呢?我只知道,他走的路上有我看不到的風景,就像我走的路上也有我大學同學無緣欣賞的景觀,我們何需彼此羨慕或各自抱撼?
世界最壯觀的蝴蝶遷徙:每年秋天約有五億隻帝王斑蝶會從美加各地振翅南飛,飛到墨西哥中部山區過冬,飛行距離長達四千公里。牠們在這裡休養生息、交配,隔年春天又往北飛,沿途產卵,孵化、結蛹、羽化,再繼續往北飛,進行到第四代斑蝶,飛到族群最遠的疆界,時序進入冬天,於是又開始振翅南飛,回到祖先過冬的山區。
「設若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 ∕ 當面對這神秘天國之乍現 ∕     人類將會如何敬畏、讚嘆、頂禮膜拜 ∕ 且將這珍貴記憶流傳子孫世世代代。」 詩人的想像唯美而令人神往,但在艾西莫夫的「科學幻想」裡卻完全不是這回事。故事發生在宇宙深處的凱葛星球上,星球上的居民一生中都沒有遇過黑夜,因為…
在龍山寺受到各種佛光的照耀,感覺對人生又增加了不少光明、希望、溫暖和信念,知道它們能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天有明亮的生活。但我更知道,當生命又日漸貧乏失色、黯淡無光時,我最好是走進我心中的教堂,用「信望愛」點燃我的心燈,去除它上面的「貪嗔癡」,讓我散發內在的靈光,照亮我的前程,也讓周遭的人因而得到光明。
不管是動物或人類的團體,也都會本能地捍衛其領域,當有外來者闖入時,就會覺得受到侵犯而憤怒出聲嚇阻,如果嚇阻無效,那一場惡鬥就在所難免。人類幫派為爭奪地盤而砍砍殺殺,可以說就是狼群為捍衛生存空間而互鬥的翻版。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學會也許較文雅,但在領域被侵犯時,還是會以另外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憤怒。
將摘下的花擺著,任其枯萎敗壞,是黛玉所不忍的,但印第安人卻認為這好比自己悲傷的逐漸退色,同樣是著重於它的心理療癒作用。 就心理療癒的角度來看,伊諾奎伊印第安人的葬花要比林黛玉的葬花更能發揮作用;但生命不只需要療癒,愛憐、詩意、同情與美,也許才是更高雅的需求吧?
那一次「走不一樣的路」的經驗,已成為我小學時代的美好回憶之一。雖然我和他就此失去了聯繫,也各自在不同的路上走了很久,而且也越離越遠,可能以後再也無法再碰頭。但誰能說我走的路就比他更好呢?我只知道,他走的路上有我看不到的風景,就像我走的路上也有我大學同學無緣欣賞的景觀,我們何需彼此羨慕或各自抱撼?
世界最壯觀的蝴蝶遷徙:每年秋天約有五億隻帝王斑蝶會從美加各地振翅南飛,飛到墨西哥中部山區過冬,飛行距離長達四千公里。牠們在這裡休養生息、交配,隔年春天又往北飛,沿途產卵,孵化、結蛹、羽化,再繼續往北飛,進行到第四代斑蝶,飛到族群最遠的疆界,時序進入冬天,於是又開始振翅南飛,回到祖先過冬的山區。
「設若蒼穹繁星,千年僅得一見 ∕ 當面對這神秘天國之乍現 ∕     人類將會如何敬畏、讚嘆、頂禮膜拜 ∕ 且將這珍貴記憶流傳子孫世世代代。」 詩人的想像唯美而令人神往,但在艾西莫夫的「科學幻想」裡卻完全不是這回事。故事發生在宇宙深處的凱葛星球上,星球上的居民一生中都沒有遇過黑夜,因為…
在龍山寺受到各種佛光的照耀,感覺對人生又增加了不少光明、希望、溫暖和信念,知道它們能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天有明亮的生活。但我更知道,當生命又日漸貧乏失色、黯淡無光時,我最好是走進我心中的教堂,用「信望愛」點燃我的心燈,去除它上面的「貪嗔癡」,讓我散發內在的靈光,照亮我的前程,也讓周遭的人因而得到光明。
不管是動物或人類的團體,也都會本能地捍衛其領域,當有外來者闖入時,就會覺得受到侵犯而憤怒出聲嚇阻,如果嚇阻無效,那一場惡鬥就在所難免。人類幫派為爭奪地盤而砍砍殺殺,可以說就是狼群為捍衛生存空間而互鬥的翻版。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學會也許較文雅,但在領域被侵犯時,還是會以另外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憤怒。
將摘下的花擺著,任其枯萎敗壞,是黛玉所不忍的,但印第安人卻認為這好比自己悲傷的逐漸退色,同樣是著重於它的心理療癒作用。 就心理療癒的角度來看,伊諾奎伊印第安人的葬花要比林黛玉的葬花更能發揮作用;但生命不只需要療癒,愛憐、詩意、同情與美,也許才是更高雅的需求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在《佛王誓約》書中開示,佛光普照十方法界,又怎麼會需要我們點燈供養呢?事實上,需要被點亮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燈。我們的凡夫肉眼看不清楚世情世境,對於出離解脫三界的勝法更是不能明見,實在是太需要光明了。所以佛家語云:「一燈能破千年暗。」佛前供燈能點亮我們的自性燈。
Thumbnail
重遊清水紫雲巖,向菩薩請安,走到大殿前的兩座燈台,不禁又想起了多年前的故事,記得初次到紫雲巖參拜時,看到燈台上稀落的燭光,當時天色已暗,心想供養些許燈燭以莊嚴壇場,便走到旁邊的香紙鋪,購買一大把的蠟燭,想把兩側燈台上的空缺補滿,逐一點亮蠟燭後,便將蠟燭插滿燈台,那時插滿了一側,正好走到另一側....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農曆六月初三,為韋馱菩薩聖誕,說到此尊菩薩,可說是佛教中勞苦功高的護法之一,號稱三洲感應,受釋迦佛授記,為賢劫千佛最後一尊成佛者,誓願護持千佛出世,護衛修行者免受魔難,所以佛門日課中,都會誦持其讚文,祈請護佑。 ​而說到佛門日課,燃香供佛是免不了的,之前有人問鄙夫,佛教不是不燒香嗎?
  一名老僧人,坐在蒲團上。   在他身旁,黑影呼嘯而過。   「老禿驢,你都要去見佛祖了,不如就把這沒用肉體給我?」   老僧人繼續低聲唸誦經文,並有節奏的敲著木魚。   「佛祖割肉餵鷹,難道你連獻身於我都做不到?」   「我發誓,我會先用你的身體,做一百件善事,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老法師跟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佛陀時代,有一位貧婆,每到黃昏就會看到許多人捧著油燈供養佛,心中很是羨慕,她只能雙手合十,讚嘆別人供燈的隨喜功德。這位貧婆一身破爛,身無分文,但是貧婆決定剪掉留了數十年的長髮跟老闆換一點點油來供佛,老闆換給她一點點的油,她滿心歡喜。 貧婆在人群中捧著油燈,突然來了一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在《佛王誓約》書中開示,佛光普照十方法界,又怎麼會需要我們點燈供養呢?事實上,需要被點亮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燈。我們的凡夫肉眼看不清楚世情世境,對於出離解脫三界的勝法更是不能明見,實在是太需要光明了。所以佛家語云:「一燈能破千年暗。」佛前供燈能點亮我們的自性燈。
Thumbnail
重遊清水紫雲巖,向菩薩請安,走到大殿前的兩座燈台,不禁又想起了多年前的故事,記得初次到紫雲巖參拜時,看到燈台上稀落的燭光,當時天色已暗,心想供養些許燈燭以莊嚴壇場,便走到旁邊的香紙鋪,購買一大把的蠟燭,想把兩側燈台上的空缺補滿,逐一點亮蠟燭後,便將蠟燭插滿燈台,那時插滿了一側,正好走到另一側....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農曆六月初三,為韋馱菩薩聖誕,說到此尊菩薩,可說是佛教中勞苦功高的護法之一,號稱三洲感應,受釋迦佛授記,為賢劫千佛最後一尊成佛者,誓願護持千佛出世,護衛修行者免受魔難,所以佛門日課中,都會誦持其讚文,祈請護佑。 ​而說到佛門日課,燃香供佛是免不了的,之前有人問鄙夫,佛教不是不燒香嗎?
  一名老僧人,坐在蒲團上。   在他身旁,黑影呼嘯而過。   「老禿驢,你都要去見佛祖了,不如就把這沒用肉體給我?」   老僧人繼續低聲唸誦經文,並有節奏的敲著木魚。   「佛祖割肉餵鷹,難道你連獻身於我都做不到?」   「我發誓,我會先用你的身體,做一百件善事,
Thumbnail
在一個靜謐的森林中,佛陀正坐在一棵大樹下,周圍聚集著一群虔誠的菩薩和弟子們。這天,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佛陀和菩薩們身上,仿佛給整個會場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其中一位菩薩,名叫文殊菩薩,他滿懷疑惑,向佛陀請教:「大悲的世尊,請您為我們這些菩薩和未來世代修行大乘法門的眾生,講解如何修行。您說如果眾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老法師跟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佛陀時代,有一位貧婆,每到黃昏就會看到許多人捧著油燈供養佛,心中很是羨慕,她只能雙手合十,讚嘆別人供燈的隨喜功德。這位貧婆一身破爛,身無分文,但是貧婆決定剪掉留了數十年的長髮跟老闆換一點點油來供佛,老闆換給她一點點的油,她滿心歡喜。 貧婆在人群中捧著油燈,突然來了一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