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錦囊101-002了解你的受眾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是業務,你一定抱怨過:「這個客人怎麼老是一直在問蠢問題,到底要不要買?」
如果你是主管,你一定抱怨過:「這些人腦袋到底在想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明明都說了這麼多遍怎麼還是聽不懂?」
如果你是老闆,以上這些抱怨可能都是你吃苦當吃補的口頭禪了。

這些抱怨之所以會出來,可能有人覺得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了,很正常啦。但事實是,其實這些抱怨都來自於我們個人的預判和假設。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偏好、直覺去幫眼前人的言行舉止下結論,很多我們看不慣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用自己的標準去期待對方。

我們喜歡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做事,同時也期待別人和我們一樣,但這也是溝通上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當你做過EG個人報告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口頭禪、判斷事情的習慣都會和我們的習慣思維和行為有關,這也是EG報告帶給個人的第一份禮物,你可以從EG報告中分析出對方的思維和行為,做出更中立精準的區分。
-=-=-=-=-=-=-=-=-=-=-=-=-=-=-=-=-=-=-=-=
現在就看看你自己的報告,當你期待在對方身上應該發生的事情沒發生時,你是否過度使用了自己的顯性偏好呢?

同時也看看你的隱性偏好,這會不會是你在和他人互動時的盲點,而造成和別人溝通時卡卡不順呢?

#全腦思維專家Michael
#許家豪博士
#Emergenetics全腦思維偏好認證執行師
#STEP青少年全腦思維偏好認證執行師
#THOC夥伴教練心關係認證教練
    avatar-img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家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識自己(know thyself),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在古希臘,人們來到阿波羅的神廟為的就是渴望從先知預言中(Oracle)口中了解自己終極的命運,或是在某種特定情況預知未來採取樣應對的行動進而改變命運。 但是大部分的人,來到神廟渴望聖諭的心,都讓他們無視了這幾
    很多人做完Emergenetics(EG)報告後,常常誤以為知道自己的報告就結束了。其實當你拿到自己的報告後你拿到的是一趟開啟自我覺察的門票。 你可以將EG報告內的know how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你可以在了解自己的顯性偏好後開始放大優勢,也可以有效地用自己擅長的偏好做到以前達不到的結果。
    吸引優秀人才進入自己的團隊,對於許多人力資源團隊來說,尋找優秀的候選人一直是他們的頭等大事。儘管這一重點對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保留有價值的員工也是公司成長的關鍵。』   無論您是想修改現有的留人策略,進行改進還是從頭開始創建一個新的策略,請務必考慮以下五個技巧以提高員工保留率:
    認識自己(know thyself),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在古希臘,人們來到阿波羅的神廟為的就是渴望從先知預言中(Oracle)口中了解自己終極的命運,或是在某種特定情況預知未來採取樣應對的行動進而改變命運。 但是大部分的人,來到神廟渴望聖諭的心,都讓他們無視了這幾
    很多人做完Emergenetics(EG)報告後,常常誤以為知道自己的報告就結束了。其實當你拿到自己的報告後你拿到的是一趟開啟自我覺察的門票。 你可以將EG報告內的know how應用在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你可以在了解自己的顯性偏好後開始放大優勢,也可以有效地用自己擅長的偏好做到以前達不到的結果。
    吸引優秀人才進入自己的團隊,對於許多人力資源團隊來說,尋找優秀的候選人一直是他們的頭等大事。儘管這一重點對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保留有價值的員工也是公司成長的關鍵。』   無論您是想修改現有的留人策略,進行改進還是從頭開始創建一個新的策略,請務必考慮以下五個技巧以提高員工保留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在職場上,當面對上司或客戶時,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生氣或不願直接回答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不安全。瞭解他們的不安全感,讓他們感到更有安全感,才能真正展開對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若想改變、如果詢問別人自己有什麼改進空間,那麼就在被點出問題時好好追問「為什麼這樣覺得」、問對方觀察到些什麼,聽聽對方提出這些背後的理由是什麼,而不是急著回覆一句:「你說的那些我都已經知道了」。 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好好思考過原因的話,為何還會想要不斷詢問他人意見、但一被點出問題就產生防衛反應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比如你正與負責銷售的朋友聊天,好奇的問對方「要怎麼看出對方是真的想買,還是只是看看呢?」 你就有可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這問題勾起對方「思考過但沒機會講」的欲望。要問出這類問題的方法,可以從對方會遇到什麼問題的角度切入,對方越厲害,就可問越單純的問題。 問題的簡單性和對方的專業性是成反比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在職場上,當面對上司或客戶時,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生氣或不願直接回答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不安全。瞭解他們的不安全感,讓他們感到更有安全感,才能真正展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