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走在成長與成熟的分界線上

 我雖然也有一個出版社,但只出版自己的書。記得在出了十幾本書後,有一次和一個同行談起出版事業,他說老闆給他的大方針是一年出版十種新書,每年的業績成長目標十%,如果達到了,每年也加薪十%。聽起來蠻誘人的,但出版事業越來越不景氣,他的壓力很大。
 「你的出版社怎麼樣?每年業績成長多少?」他好奇探問。
 「成長?」我有點失笑回答:「我的出版社十幾年來都沒有什麼成長。」
 我雖是老闆,但更像個個體戶,沒有辦公室、沒有員工、沒有擬過什麼業績成長目標、當然也沒有什麼營業報告。有時候,一兩年裡連一本新書都沒有出版,因為只有我一個作者,作者沒寫(改忙其他的事),哪有什麼新書。
 這聽起來似乎有違常理。每個事業不是都應該以成長為目標嗎?業績停滯,甚至衰退,不是事業的致命傷嗎?其實,剛開始時,也曾動過要讓自己的出版社「大大成長」的念頭,譬如出版其他作者的書、向國外買翻譯版權、雇用業務人員、郵寄出版訊息等等,也擬過一年要出幾本書、業績成長多少的計畫。不過因為個人因素及外在條件,都沒有付諸實現,很快就不了了之。
 「為什麼要成長呢?」有一天,我忽然在計畫書上打上這樣一個大問號。
 為了能不斷成長,我勢必要在業務方面投下更多的金錢、時間和精神,面對更複雜的競爭局面,處理更棘手的人事糾葛,但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我成立出版社的主要目的是想出版我寫的書,如果把很多時間和精力都轉而花在業績成長上頭,那不是會排擠我的寫作,倒置了本末嗎?所以我後來就將業務都交給總經銷去處理,只要收入足夠生活所需,也就不太去在意出版社的業績到底有沒有成長或成長多少這個問題了。
 希望成長或要求成長其實是任何事業都應該有的正常目標,因為只有在成長中壯大自己,才能開拓更多的領土、提供更多的可能、帶來更好的產品。但如果一切都以成長為主要考量,很容易就會流於「為成長而成長」,只是在盲目地擴張而已。這種「為成長而成長,盲目擴張」的想法,說得誇張一點,其實就是癌細胞的意識型態。
 很多人說我們的社會病了,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就好像得了什麼癌症,因為台灣就這麼小,但卻有那麼多人在那裡要求不斷快速成長,盲目地擴張自己,自然因此而互相侵軋,這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癌症,它侵蝕掉健康社會應有的很多正常組織。我不想當另一個癌細胞。
 但什麼是「成長」呢?我們通常以一個數字來表示成長的多寡,譬如股價、業績成長率、國民生產毛額、加薪幅度等,但這些數字不管多具體、多客觀,它都只能表示「量」,而無法讓人看到「質」。在大家只談「數量」的情況下,東西的「品質」往往就被忽略了。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不斷、無限制地成長;成長不僅有其極限,還可能停滯、倒退;我們實在不必太熱衷於成長,甚至應該改變一下想法。
 就個人來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有過明顯的成長階段,用公分來計算,有時一年就可成長個十幾公分,但到了十七、八歲,通常就不再成長。往後還有五、六十年的人生啊,為什麼不再「成長」?因為上蒼或造物主要我們的人生進入另一個「成熟」階段——人格、智能、心靈的「成熟」,它比成長更重要、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些方面「成熟」與否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植物的果實也如出一轍,它們在成長到相當階段後,也都轉而進入成熟期,大家都知道,只有成熟的果實在色香味方面才能讓人滿意,還在成長階段的果實根本就很難吃甚至不能吃。
 從自然的角度來看,不再成長並非停滯,而是轉而進入更精緻的成熟階段,它所涉及的豐富、多樣與深度,難以量化,也無法測量,沒有一個人會要求自己或對方每年在人格、心靈方面增加百分之十的「成熟度」。反過來說,業績每年成長百分之二十或三十,也沒有什麼好羨慕的,因為一種事物會出現令人興奮的成長速度,通常表示它們還處於「幼稚」的階段。
 我在幾年前已經註銷了我的出版社,主要是因為我想做個單純的作者,有什麼著作就交給其他出版社出版。我的收入可能因此而減少一些,但卻多出很多時間,可以讓我去做我感興趣的其他事。生命有限,瞭解什麼東西到了什麼地步就應該適可而止,方是持盈保泰之道;賺更多自己用不著的錢,結交更多自己並不真正喜歡的人,擴張更多自己並不需要的版圖,都是心靈的癌細胞。不只無補於自己的人生,反而是在給社會添亂。
 有人說:「一幅畫最美的部分是它的畫框」,這似乎是在諷刺畫家所畫的內容很空洞、很糟糕,但其實也在提醒我們,一幅畫能在它應該停止的地方停下來,才能讓我們覺得美,適可而止的美。即使是再有創意、再有活力的畫家,也不會奢求他正在畫的一幅畫要不斷成長、不斷擴張、無邊無際。人生和事業,就像一幅畫,它們也需要一個畫框,一個適可而止,讓人感受有限之美的界線。
 在適可而止後,我們還可以換另一個畫框,改畫其他的主題或風景。然後將這一幅幅適可而止的畫擺在一起,我看到的不是我的「人生畫作」每年成長幾幅,而是它們的多樣、豐富與華美,那才是我想要的「成熟」。
 果實尚未成熟、還在成長階段時,難免都會有點澀、有點酸、有點苦,人生亦復如此,在「青澀的」青春年華,那種「酸酸甜甜」總是酸多於甜;但最好不要一直酸下去,而應該調整一下自己,往甜的成熟方向走。每個人都能成長,但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熟;只有那尚未成熟或不成熟的人,才會渴望成長,汲汲營營地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訂出誘人的成長目標。

歡迎光臨我在方格子的四個專題:

《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
《120個兩性迷思》
《創意100擊》
《變態心理檔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