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淮南子的主編】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三國時代,蜀漢為曹魏所滅。
後主劉禪投降,受封安樂公。

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會想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這是著名的「樂不思蜀」由來。

然而,劉禪的一個老臣郤正知道了,就去跟他說,下次要跟司馬昭演一下說你很想念故國。
劉禪真的演了,又馬上被司馬昭識破:「這聽起來根本是郤正才會說的話嘛。」

郤正是東漢末年蜀之大儒,精修經典。
三國志裡面摘錄了他的一篇文章,詞藻華麗頗富深意。
為三國志作註的裴松之,幫皇帝找出了裡面各種詞語的經典出處。

包括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
淮南子是一本怎樣的書籍?
簡單說,就是西漢初年的呂氏春秋。

就像漢書裡面滿滿的直接「抄襲」史記。
淮南子的內容,也大量「直接引用」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的誕生,跟秦國相呂不韋要建立自己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那淮南子誕生於何時呢?

淮南子的主編,正是七國之亂的要角之一:淮南王劉安。
七國之亂始動篇提過,淮南國一度為漢文帝所廢。

當時的淮南厲王劉長,跟漢文帝劉恆,是劉邦僅剩的兩個親兒子。
漢文帝登基大寶,劉長想要反叛,貌似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王叛而國除,也是再自然不過了。

中間經過一些曲折,後來文帝恢復了淮南國,並將其分成三國,給劉長的三個兒子:劉安,劉勃,劉賜。
如果劉長沒有反叛,那劉安其實就是大淮南國王。兩個弟弟,沒份。
如果劉長反叛成功,那劉安其實就是大漢天子(太子)。

所以漢文帝的分封,劉勃劉賜是感恩在心頭。
劉安就是一個「幹」。

於是七國之亂引爆,劉勃劉賜表示不響應叛軍,劉安卻是馬上尬廣跟上。
淮南相立刻站出來:「讓臣來為大王領兵。」

領到兵之後,淮南相隨即下令守城,軟禁劉安,對抗吳楚,並且通知漢朝前來救援。
劉安的首次反漢,就這麼無疾而終了。

劉安有個好朋友,名叫田蚡。
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異父之弟。

七國之亂時,田蚡只是一個郎官。
所以他的異姓姊姊,絕對不是薄皇后。而是漢武帝的生母:王皇后。

等到王皇后上位,田蚡這個外戚也跟著水漲船高。
再到武帝即位,放眼大漢朝廷,哪個能比國舅爺田蚡還尊貴?

漢武帝才當兩年皇帝,淮南王劉安入朝述職。
才到霸上,就碰到了前來迎接的田蚡。

當時為太尉的田蚡跟劉安說:「我覺得你才是適合當皇帝的料子,你回去好好準備準備,哪天咱們一起嘿嘿嘿嘿……」

劉安覺得真是太有道理了,回到淮南國,就開始加碼製造攻城器具,招募天下游士奇材。
一些辯士們得到消息,更是紛紛前往淮南國,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謀取官位財富。

不過當田蚡跟劉安嘿嘿嘿嘿之後,他就被竇太皇太后免官了。
為啥?因為田蚡是力主招募儒士入朝的改革派。
而這些儒士跟田蚡提出的第一個政策,就是「政由天子,不經太后」。

竇太皇太后一出手就殺得這些改革派措手不及。
劉安失了朝廷的靠山,只好繼續溫養實力……

建元六年,竇太皇太后過世。
你以為漢武大帝正要展開他的鴻圖霸業,其實叔叔劉安早已把大漢朝當作戰國時代來玩轉。
田蚡復為丞相,都說了是國舅爺嘛。

而且劉徹到底對田蚡他們那一派改革法有點興趣。
田蚡派對漢武帝的影響,包括應該掌握大權,興兵伐邊,享受真天子的尊榮。
每一樣都令少年劉徹心動不已。

司馬遷這邊卻寫:田蚡鼓吹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造反而作準備。
漢武帝的本身,好大喜功那是肯定有的。

而讓大漢帝國到達顛峰武功的,正是打算篡奪皇位者的讒言。
其中的荒謬之處,就請自己細細品味了。

卻說田蚡等人一邊要劉徹消耗國力,一邊打造他無道之君的形象。
朝廷裡面有奸臣,當然也有忠臣。
這時候跟田蚡拉鋸不下的,就是當年七國之亂,鎮守滎陽的大將軍:竇嬰。

劉安看不到什麼機會,時間一年又一年過去。
終於事情還是毀在自己的兒子手上。

劉安的太子,蒙朝廷賜婚,跟漢武帝的表姪女結親。
為了怕太子妃洩漏機密,劉安囑咐兒子故意冷落。半年後,太子妃提出離婚。

那太子要演半年不近女色,總得玩些什麼吧?
這小子啥不好玩,學劍。

當時淮南國有個郎官,名叫雷被,人人都說他是用劍高手。
太子自認天下無敵,不是去拜雷被為師,而是說來比一場啊。

雷被表示:「刀劍無眼,怕錯傷太子。」
武俠小說看得多都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演。

太子大怒,一狀告到老爸那邊去,要免了雷被的官不算,還要把人家抓起來。
雷被無奈,只能混入要前往長安,參加討伐匈奴的軍隊中。

到了長安,一查,你這個護照有問題啊。
雷被只好說出自己被陷害的經過。

漢武帝立刻下令徹查。
淮南王猶豫著應該配合調查?還是乾脆就起兵造反?
終於忍了下來,結果就是被朝廷削藩。

如果劉安的故事到這邊就結束,那我就會跟你說:假的。
漢武帝一定早就知道劉安要造反,雷被故事只是捏造的因頭。

但偏偏淮南國沒有被一鍋端,劉安的叛亂行動,還在持續下去……

劉安慘遭削藩後,立刻召來了將軍們商議進軍部署。
「皇上(漢武帝)沒有太子,一旦駕崩,朝廷必然要從藩王中徵召繼承人……我現在是高祖直系最年長的子孫,劉徹我還能忍,要是換了哪個混小子,我可受不了。」

將軍伍被表示:「我覺得不妥。」
伍被跟他的家人就被關了三個月。

三個月後,劉安再次請來伍被:「想清楚了嗎?」
這次,伍被說了一個故事。關於革命的故事。

天時,地利,人和。
大王你都沒有啊。

劉安雖然很火,但終究是按捺了下來。
沒多久,劉安的長孫,因為他爸爸不是太子,就偷偷告了御狀,說調查雷被事件時,淮南太子要殺漢朝的官員。
引發了漢朝重啟調查。

劉安又問伍被,我們是不是該打了?
伍被答:「天下太平,衛青善戰,不能打。」

等監察官來到淮南,劉安實在是緊張,再召伍被。
伍被給逼得沒有辦法了,只好獻策:「現在只有先激起諸侯一齊反叛,我們才有機會。」

劉安雖不認同,也是照辦。
在他眼裡,漢武帝的天下,根本是搖搖欲墜,手到拿來啊。

伍被的計策,是偽造文書,假裝漢武帝要把整個淮南國發配邊疆。
藉此讓淮南國民暴動,且其他藩國對於這麼激烈的手段,一定也會有意見。

同時,他們更派人刺殺衛青。

由於劉安早年有被丞相背叛的經驗,打算這次先假稱宮中失火,命高官來救火,然後一舉擒殺。
然而,待到事發,丞相應詔前來,內史卻被監察官叫去了。

劉安覺得好像不能就這樣發動,就先罷免軟禁丞相。
這邊要注意到,其實他們已經認為,漢朝監察官查覺不對勁了。

淮南太子一咬牙,請父親准許他使用「公子獻頭」之計。
只要太子一死,漢朝監察官的任務其實就完成,無需再追究。

劉安這是打算犧牲太子,先避過這一波。

但千萬個沒想到,伍被前去告密了。
漢朝派來的中尉立刻接掌兵權,逮捕了所有相關人士。

最終劉安自殺,宗族被誅。
漢武帝原本打算饒恕伍被這個汙點證人,但廷尉仍堅持伍被堪稱首謀,當誅。

淮南國就此滅亡……等等,劉安的內應,國舅爺田蚡呢?
早在淮南太子娶妃之前,田蚡跟竇嬰就鬥個兩敗俱傷,盡皆亡故了。

《淮南子》一書的編成,跟淮南王意圖反漢,我想是有絕對關係的。
注意了,我不是說劉安的反叛是事實。
這種扼殺於襁褓之中的叛亂,本身存在著「捏造罪名」的可能性。

而《淮南子》跟《呂氏春秋》的相像,正好是大漢朝廷提出的間接證據。

劉安是不是真的想要奪取天子之位?
權傾天下的田蚡,又是否真的在那一年,跟淮南王一起立下了「天下之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家,稱為「諸子百家」。 有好多好多的聰明人。 建立了好多好多不同的學術派系。 到了漢武帝的年代,選擇了「獨尊儒術」,令儒家成為了之後兩千年最重要的主流思想。 這並不是一個事實……
漢景帝七年,廢栗太子,改立劉徹。 緊接著,漢景帝就跟爸爸一樣,進行了任期歸零的動作。 景帝在位期間,一共歸零了兩次。 第一次歸零,稱為景帝中年,第二次就是景帝後年了。 這個時候,漢朝的政治家們還沒有想到「年號」這件事。 但為什麼有改元的需求呢?
選定繼承人,是古代中國的大事。 更換繼承人,就很容易出事。 漢文帝信愛的大臣賈誼,有著作《賈子新書》中寫到: 「疾死置後,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下之至義也。」 也就是明定以嫡長子為當然繼承人,避免兄弟親戚爭奪。 這套理論當然不是賈誼發明的。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七國之亂將起,周亞夫推薦了漢景帝三路平叛之策。 唯獨缺少了能夠坐鎮滎陽,保衛關中的重要將軍。 由於七國之亂跟二十年前的齊王之亂一樣,是劉氏宗室的叛亂。 這個時候,能夠信賴的,絕對不是劉姓宗親。 大臣們更是各懷鬼胎,要如何能夠找出三支忠心耿耿的平叛大軍?
西漢初年,號稱規模最大的內亂,就是漢景帝三年的七國之亂。 不只是近代,事實上,每個朝代最害怕的,就是內亂。 藩國內亂造成最大最危險的局面,就是七國。 不是這七國,是戰國七雄。 相對來說,七國之亂是一個扼殺「戰國時代」於搖籃中的美好案例。
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家,稱為「諸子百家」。 有好多好多的聰明人。 建立了好多好多不同的學術派系。 到了漢武帝的年代,選擇了「獨尊儒術」,令儒家成為了之後兩千年最重要的主流思想。 這並不是一個事實……
漢景帝七年,廢栗太子,改立劉徹。 緊接著,漢景帝就跟爸爸一樣,進行了任期歸零的動作。 景帝在位期間,一共歸零了兩次。 第一次歸零,稱為景帝中年,第二次就是景帝後年了。 這個時候,漢朝的政治家們還沒有想到「年號」這件事。 但為什麼有改元的需求呢?
選定繼承人,是古代中國的大事。 更換繼承人,就很容易出事。 漢文帝信愛的大臣賈誼,有著作《賈子新書》中寫到: 「疾死置後,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下之至義也。」 也就是明定以嫡長子為當然繼承人,避免兄弟親戚爭奪。 這套理論當然不是賈誼發明的。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七國之亂將起,周亞夫推薦了漢景帝三路平叛之策。 唯獨缺少了能夠坐鎮滎陽,保衛關中的重要將軍。 由於七國之亂跟二十年前的齊王之亂一樣,是劉氏宗室的叛亂。 這個時候,能夠信賴的,絕對不是劉姓宗親。 大臣們更是各懷鬼胎,要如何能夠找出三支忠心耿耿的平叛大軍?
西漢初年,號稱規模最大的內亂,就是漢景帝三年的七國之亂。 不只是近代,事實上,每個朝代最害怕的,就是內亂。 藩國內亂造成最大最危險的局面,就是七國。 不是這七國,是戰國七雄。 相對來說,七國之亂是一個扼殺「戰國時代」於搖籃中的美好案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影響深遠的三國演義對劉禪形容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實際上,劉禪在位40年的時間裡,沒有像演義描述的那麼昏庸,對蜀漢國力有所維繫。本文細述他的背景與主要決策,以及個人其政治以及軍事對策。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影響深遠的三國演義對劉禪形容為"扶不起的阿斗",然而實際上,劉禪在位40年的時間裡,沒有像演義描述的那麼昏庸,對蜀漢國力有所維繫。本文細述他的背景與主要決策,以及個人其政治以及軍事對策。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