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破壞性園藝工作」,
其實這個名詞是我近期在看: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這本書,
才發現而且認識的。
什麼是破壞性園藝工作?
其實指的就是:用剪刀修剪枝葉、用鋤頭墾地、用連到除去地上的雜草……,這些破壞原先樣貌的動作,都算是破壞性園藝工作。
排去了汙濁的同時,你重獲了能量,
仿佛在過程中你也在整頓自己的内心。
而書中作者這樣子闡述著:
「在花園裡完成長時間的破壞工作後,你可能會覺得身體痠痛疲勞,心裡卻異常有精神--排去了汙濁的同時,你重獲了能量,仿佛在過程中你也在整頓自己的内心。這,就是園藝的淨化作用。」
讓我想到每次七月份摘完龍眼樹以及酪梨樹上的果實,爸爸都會爬上樹去修剪很多枝條下來,當時我問:「為什麼要剪樹枝阿?」
「因為樹木會意識到被破壞,到了隔年才會再努力長出果實來。」爸爸如此的回答著。
我想,有時候人就跟植物一樣,經過適當的破壞以及修剪,才能去看見更美好的樣子。而在破壞的歷程,也是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去消除內心的紛擾與焦躁。
書籍相關文章: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破壞的同時,也在消化內心情緒
所有的情緒都需要一個紓解、消化的出口,對於那些平時較難表達出來的人,在執行破壞性工作的同時,也將情緒透過行為宣洩出來,同時間是無害周圍的人。長期下來不是一個累積,而是學習如何排解內在壓力與受傷。
過去上課的時候,曾經讓學生到戶外撿落葉,拾撿的過程同時去觀察葉子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脈絡,所以每一片樹葉都是經過自己挑選過後,覺得喜歡才帶回教室。
而接下來邀請他們所做的動作卻讓大家些許驚訝,我要他們用剪刀或是徒手去破壞葉子原先的樣子。起初,大家的動作緩慢而且細緻,甚至有一點覺得可惜,但隨著時間過去,大家更投入破壞的歷程、更加起勁而且用力。事後,同學給予的回饋是:「心情舒爽」。我想這就是破壞的魅力所在吧~
破壞之後才會發現美好
在種植植物的歷程之中,有時候要學會破壞,龍眼樹需要在收成之後進行剪枝,下一年才會再次果實壘壘。人也是如此,進行必要的破壞以及丟棄,才會發現靜化之後的美好。
在一場讀書會的分享之中,同樣討論到了破壞的章節,有一位夥伴如此地分享著:
整理房間,原本預計花2小時就可以完成,最後花了8小時才告一段落,覺得自己也太誇張🤣🤣沒想到會這麼不捨的為情感與記憶停留,會需要和這麼多不想放手的擁有拔河。難道就此與過往無關?會不會遺失了什麼重要的細節?有一天想回頭的時候,還找得到這些回憶嗎⋯這麼糾結的同時又嫌自己動作太慢,應該要有魄力的全部丟掉,覺得有點情緒超載🤣🤣這幾天剛好讀到《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想到或許可以把自己成植物,把房間當成花園,把整理房間視為一為了成長而進行的戰鬥!
(以上文字皆為讀書會夥伴提供)
破壞與修復真是一個快不得的歷程
破壞與修復,在情緒的處理上、人際的應對上、生活的大小事上都是一個必經的歷程。同時,也是一個急不得的歷程,祝福大家學習去真實感受並且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