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投稿|沒有未來的女校羅曼史:從《穿制服的女孩》到《奧利薇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短髮路易
《穿制服的女孩》(Mädchen in Uniform,1931)據說為史上第一部女同志電影(說得更詳細點,應為首部以女同志為故事主軸的電影,因為早在兩年前,同為德國電影的《潘朵拉魔盒》(Die Büchse der Pandora,1929)即在次要情節中出現女同志的身影,雖遭演員否認),故事描述女校裡學生與老師間朦朧又炙熱的情感。此片上映時即獲得廣大好評,國內粉絲來信如雪花般紛湧而至,海外迴響一樣熱烈,不只在威尼斯影展被觀眾票選為 Best Technical Perfection,也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最佳外語片,可謂一網打盡東西方觀眾的心。
然而,納粹隔年的掌權,終結了威瑪共和時期奔放大膽的藝術創作風氣,此片因而被視為墮落之作遭到禁演,納粹甚至打算將影片焚毀,幸好拷貝早已四散各國,這部女同志經典才得以保存。雖然遭到長達四十年的禁演,此片仍對後續的女同志電影產生影響力,除了先後在墨西哥(1951)和德國(1958)有重拍的版本,更畫出一條以女校為背景的女同志敘事路線,上承法國作家柯蕾特的 Claudine 系列小說(1900 - 1903),下啟英國作家 Dorothy Bussy 寫出小說《Olivia》(1949);兩年後,法國導演 Jacqueline Audry 拍攝同名電影《奧利薇亞》(Olivia,1951上映),再過十年則有威廉惠勒導演的《雙姝怨》(The Children's Hour, 1961),不過情感糾葛改發生在奧黛麗赫本與莎莉麥克林飾演的兩名校長身上,與先前女校敘事多以師生戀為重心的情況有所不同。
由於《穿制服的女孩》與《奧利薇亞》有較為緊密的關係(據說 Dorothy Bussy 是受《穿制服的女孩》的影響而寫出《奧利薇亞》),故事內容與製作團隊皆有眾多相似(故事內容皆以女校裡發生的師生戀為主題,製作團隊的編劇、導演皆是女性,演員也以女性為主),因此本文欲以《穿制服的女孩》(以下簡稱《穿》片)與《奧利薇亞》(以下簡稱《奧》)互相比較,兩部前後相差二十年的電影,在相似的故事架構下,是否會以不同手法處理女同志主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這場審判僅是作為殺雞儆猴的政治秀,在檯面上的訴訟,不過是走個過場,佯裝成民主體制的私刑暴力。而在檯面下,警方對示威者惡意地發動攻擊,又或是安插間諜在示威群眾中,利用女探員施展美人計。在國家與個體間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下,個體的處境猶如螻蟻一般,受制於國家機器的操縱。
各位親愛的釀會員,本月份的 podcast 完整版,提前劇透大家月底會收到的新一期「好久不見,宮崎駿」!這次延續上個月的嘗試,我們很用力聊了「宮崎駿作品裡的神秘生物們」,包括以下重點:釀編最喜歡的神秘生物們/為什麼不說話.更迷人?/童年買過的神秘生物娃娃/神秘生物教我們什麼/宮崎駿每個階段的心事
或許在人的本能之中,即存在著一種「酒神傾向」:我們在某些不期而遇、命運般的,甚至是神秘主義的、無法解釋的時刻,受到了酒神傾向的引領,進入了表象之後的世界。身為人,我們註定經驗酒神所帶給我們的對於生命的靈感,卻也註定如戴奧尼索斯被泰坦神撕成碎片、並自僅存的碎片中重新開始,週而復始。
杯中之物是使人「放鬆」還是「墜落」,仍不是僅僅個人能決定的。或許,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愛,而不是酒精。鏡頭下的邁茲米克森非常迷人,不論是灌酒、跳舞都是如此自我,鏡頭緊緊跟隨著他,或滯留、或跳動、或暈眩,搭上貫串全片的主題曲〈What a life〉,特別有種徘徊於懸崖邊,想縱身一躍卻又想拉住自己的瘋狂
各位親愛的釀讀者,這個月的 podcas 完整版上線囉!這次我們用力聊了「電影的顏色」,包括以下重點:為什麼電影女主角常要戴一頂粉紅色假髮?哪些電影的配色畫龍點睛?黑白攝影有什麼魅力?哪些經典電影對某個顏色偏執?「黑色電影」可以跨越所有類型?哪幾位導演的色超強?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這場審判僅是作為殺雞儆猴的政治秀,在檯面上的訴訟,不過是走個過場,佯裝成民主體制的私刑暴力。而在檯面下,警方對示威者惡意地發動攻擊,又或是安插間諜在示威群眾中,利用女探員施展美人計。在國家與個體間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下,個體的處境猶如螻蟻一般,受制於國家機器的操縱。
各位親愛的釀會員,本月份的 podcast 完整版,提前劇透大家月底會收到的新一期「好久不見,宮崎駿」!這次延續上個月的嘗試,我們很用力聊了「宮崎駿作品裡的神秘生物們」,包括以下重點:釀編最喜歡的神秘生物們/為什麼不說話.更迷人?/童年買過的神秘生物娃娃/神秘生物教我們什麼/宮崎駿每個階段的心事
或許在人的本能之中,即存在著一種「酒神傾向」:我們在某些不期而遇、命運般的,甚至是神秘主義的、無法解釋的時刻,受到了酒神傾向的引領,進入了表象之後的世界。身為人,我們註定經驗酒神所帶給我們的對於生命的靈感,卻也註定如戴奧尼索斯被泰坦神撕成碎片、並自僅存的碎片中重新開始,週而復始。
杯中之物是使人「放鬆」還是「墜落」,仍不是僅僅個人能決定的。或許,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愛,而不是酒精。鏡頭下的邁茲米克森非常迷人,不論是灌酒、跳舞都是如此自我,鏡頭緊緊跟隨著他,或滯留、或跳動、或暈眩,搭上貫串全片的主題曲〈What a life〉,特別有種徘徊於懸崖邊,想縱身一躍卻又想拉住自己的瘋狂
各位親愛的釀讀者,這個月的 podcas 完整版上線囉!這次我們用力聊了「電影的顏色」,包括以下重點:為什麼電影女主角常要戴一頂粉紅色假髮?哪些電影的配色畫龍點睛?黑白攝影有什麼魅力?哪些經典電影對某個顏色偏執?「黑色電影」可以跨越所有類型?哪幾位導演的色超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 我是一位男人,但我有一個女子們的故事。話說........ 大學時,我選修了一門課。學期開始當天,我走進教室那一刻 呃!教室內怎麼坐滿女生!! 沒半個男生。 不會吧? ....莫非我走錯教室?再三確認!沒錯啊。 好吧!既來之,則安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我對伊莎貝拉雨蓓的認識來自於念大學時看了一部她主演的電影: 《編織的女孩》。故事講什麼全不記得,但就沒忘記她在片尾空洞的眼神,彷彿靈魂已經被鎖在一個不見天日的地方了。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
Thumbnail
伊莉莎白初來乍到,格蕾西迎接她的同時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之後,發現是糞便。伊莉莎白看到臉色一沉,而格蕾西只是輕描淡寫帶過一切。對於他人唾棄,格蕾西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評論最近上映的香港女同志電影《從今以後》,同志權益的主題明確,但在女同敘事上存在明顯缺陷,包括單薄刻板的女同志形象,單一美好的女同志關係,故事以女同退讓不反抗作結。另外,電影語言缺乏深度,所用意象較為直接,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Thumbnail
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 我是一位男人,但我有一個女子們的故事。話說........ 大學時,我選修了一門課。學期開始當天,我走進教室那一刻 呃!教室內怎麼坐滿女生!! 沒半個男生。 不會吧? ....莫非我走錯教室?再三確認!沒錯啊。 好吧!既來之,則安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我對伊莎貝拉雨蓓的認識來自於念大學時看了一部她主演的電影: 《編織的女孩》。故事講什麼全不記得,但就沒忘記她在片尾空洞的眼神,彷彿靈魂已經被鎖在一個不見天日的地方了。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生活無法迴避「政治」的介入,電影《藍色的你》所處的年代正是如此。1988年因著保守派柴契爾夫人宣布的28條款,校園內禁止宣揚同性戀,讓未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體育老師珍備感壓力,她甚至得聽著錄音帶的步驟才能安穩入睡。事實上,正如她女友薇薇對當時社會的認知,她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與「政治」劃上等號,一如電視上
Thumbnail
伊莉莎白初來乍到,格蕾西迎接她的同時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之後,發現是糞便。伊莉莎白看到臉色一沉,而格蕾西只是輕描淡寫帶過一切。對於他人唾棄,格蕾西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但,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