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向右靠】我們真的需要嗎?

今天想來講講外送經濟這塊,最近因為疫情爆發,讓家裡的自營店門不得不開始和外送平台合作,用外送的方式勉強維持住經營。雖然剛開始這一塊的營收和獲利還不是很大,但必須承認外送未來會是佔很大的比重。現在這種時候三級警戒再度延長應該是必然,很有可能整個台灣要回復昔日人潮可能要到十月才有比較高的機率。
兩劑疫苗全台灣人打完,還要確保沒有人繼續染疫,且疫情減緩,加零案例連續的出現,這個時間點的估算是差不多的。這邊就要稍稍抱怨一下,到底政府之前一直宣傳的超前部署,到底是超前部署了什麼呢?沒有人說得清,現在都只能希望趕快消退。整個餐飲業現在拚的就是你的店面是不是自己的,大型連鎖品牌拚的就是誰的資金比較雄厚。倘若無法解決疫情,真的會餓死的比病死的多,民怨就會升級成民變。我們其實不太需要政府跟我們說,問題是什麼,出現在哪裡,我們要的是解決問題,但似乎有的人不太能理解。
觀察下來,其實撇除掉疫情,台灣不太應該需要外送這塊。這樣的經濟型態其實不太應該出現在我們這裡。我們在外送平台賣的東西只是店裡的一部份,而且比起店內價會多很多,因為外送平台不是白做工的,他每樣餐點會抽百分之三十五來做為費用。所以等於是說我們店內原本賣一百塊的東西,必須在外送平台上疫百三十五塊才能擁有同樣的利潤。假如你是自取,對,你可以在外送平台上向我們點餐,然後自己來拿,他平台要抽百分之三十作為費用,這讓我很不解。我不太能夠了解在平台上這樣做,客人的心態是什麼?是因為這樣可以不用等,來了直接拿嗎?還是時間真的有差那麼一點點?但要是當下店內很忙,你也一樣要等不是嗎?那為什麼不直接來店裡點,這樣子你買的是店內價,豈不多此一舉?不過那天就真的有個客人這樣做,在上面點了之後自己來拿。我真的有點猜不透。
或許用外送平台點餐叫外送是一種時髦吧。我自己從沒叫過,因為我要吃的東西都是自己騎車去買順便出去晃晃。有的人說這樣可以可以節省時間,節省點餐的時間把那個時間拿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Really?你們真的有嗎?我其實不太相信,我覺得單純只是因為懶得動吧。再加上身旁很多人都這樣做,跟風流行而已。
我認為外送的這種經濟型態應該是要在兩類國家才有合理存在的條件。第一種是像美國、中國、加拿大、俄羅斯,不是因為他們爭鋒相對,什麼共產陣營、民主陣營之類的,是因為他們的國土面積遼闊,一個國家之內有多個時區。第二種是像祕魯和智利這種國家地形狹長、南北相距甚遠的國家才有條件發展。因為他們真的有需要。可是台灣人口密度世界前三,我們的生活便利程度極高,且我們國土窄小真的有需要用到嗎?
但在這種時候,疫情緊繃的當下,這幾乎是一種不得不發展的經濟型態。可在這之前其實他就已經是如火如荼的在進行著,或許這是時代的趨勢,可我真的覺得有必要嗎?大部分的人吃東西其實都不會是你騎車超過十至十五分鐘的距離,但可能你就想吃某樣東西,但他就距離你很遠的距離,那我可以理解。可我真的不太相信大家有忙成這樣。我們不像美國那樣從家裡到市中心採買,花費一至兩個小時的車程是必要的,但有些東西就是如此,即便不必要,只要有需求,那市場的交易買賣就會成立。只要他不違法,那就能夠進行。
我自己是不知道未來我會不會需要用到去點外送,但我傾向自己出去買。尤其現在這種時候整天都只能在家,在家裡都快悶壞了。出去順便走走也好。加上點外送等於最起碼經過三手,東西才會到我手裡,這樣真的太麻煩了。不知道這個疫情到底何時才會結束?只希望生活能趕快一切恢復正常。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歡迎回饋給我知道。最近我要開錄podcast,講一些有的沒的,主要是講我在工作上碰到服務業餐飲業的奧客,還有我對於書籍的一些看法介紹書給大家知道,名字也想好了就叫作:「雞掰的番薯仔」,至於名字為什麼取這個,之後再跟大家解釋。歡迎到時候大家來聽聽,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