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那些心感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就能有上千筆資料,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閱讀那些茫茫書海的目的為何?
一直到國中以前,我是一個閱讀貧乏的人,知識量嚴重匱乏,可以說國小六年看的書不超過十本。後來到了國中,因為課業要求,國文課的文本出現了大量的文言文及少部分的白話文,每天都被「子曰」二字環繞著,至今依然記得我讀的第一篇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此話甚是有理,也讓開始思考:既然這是學習該有的態度,那麼閱讀也是嗎?一直以為李白的詩總是飄逸直率,細細琢磨後才發現原來也有悲愴淒涼之感;王溢嘉所著的《 蟲洞書簡》成為我生命當中的啟蒙書籍,那時因為對人生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就像是人生指南一般,我第一次了解所謂的「勤能補拙」就是發明大師愛迪生所說的:「成功是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於是就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過許多逶迤之路。讀著讀著,時常幻想著自己也能有古人那般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對辛棄疾渴望盡忠報國卻壯志未酬感到惋惜;張愛玲的孤僻促使我也跟著多愁善感起來。不知不覺,我開始有了對社會國家的憂思,理性當中不缺感性,寫作時能夠據理力爭、引經用典,也能夠存有悲天憫懷之情。這些素養,都是讀出來的。閱讀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靜養於書海中,知識如海平面般廣闊,感觸如海溝般深沉。
有些道理是在網路上無法找著的,google大師絕對不會像孔子一般對你說三道四還能夠讓你一言不發的全盤接收;有些感觸是那一千筆資料當中無法悟出的,那些網路上的文章多半以實用的知識文獻為主,何來的感性?何來的啟發?我們藉由閱讀來聯繫那些名留青史的作家,進而讀到他們對某些事情的見解與觀點--雖然沒有見過袁宏道本人,但其愛桃之情實是有別於眾,真的不需要為求功名而從眾;五柳先生雖家徒四壁,卻仍不改愛閱讀之心,此節操之堅貞,現代人再難達到,也想不出有何人比陶潛更愛菊;琦君文章之溫柔敦厚無人能及,不正面責罵小姨子,婉轉寫出與小姨子之間的矛盾,寫作手法得眾人效法。閱讀這些作家的書籍,比起去網路上單單爬作者背景介紹來的有益處多了,所以為什麼要閱讀呢?為了使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日益月新,也是為了與那些漸漸被科技取代的文人們有所聯繫。
彷徨失措時,閱讀;憤世嫉俗時,閱讀;喜不自勝時,閱讀。閱讀讓你的想法迴轉,從別人的視角帶你看看這一個世界。如此,也許就能夠解釋為什麼讀書能夠讓孔子廢寢忘食了吧?或許孔子的言語當中也參雜了不少前人書獻所言。還不快去閱讀!也許你也能像孔子一樣講出讓人為之驚嘆的大道理。
avatar-img
5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燭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0年,由亞洲天后蔡依林以純粹乾淨的嗓音唱出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方文山的感性,向全球傳遞福爾摩沙蓬勃的生命力,那是我熟悉的,我的家鄉,臺灣的心跳聲。 蔡依林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也在亞洲各地灑落聲望。 我們許個願吧。這一首歌,讓你看到臺灣,這是我們這些百姓以自己的靈魂構築出來的文化;這是我們以自
若說,十五歲是從懵懂中蛻變,那麼二八年華就是一個經歷一翻淬鍊以後的轉捩點吧。我現如今十六,但是國中三年青澀的模樣,仍然繡在我那一件百褶裙上。 十三歲來到一個新班級,不再像過去那般需要父母的陪伴踏過這一個象徵著長大的門檻。我們毅然決然獨自跨過,與那些號稱「緣分」的生面孔擦身而過,永遠不會預料到,他或她
2010年,由亞洲天后蔡依林以純粹乾淨的嗓音唱出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方文山的感性,向全球傳遞福爾摩沙蓬勃的生命力,那是我熟悉的,我的家鄉,臺灣的心跳聲。 蔡依林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也在亞洲各地灑落聲望。 我們許個願吧。這一首歌,讓你看到臺灣,這是我們這些百姓以自己的靈魂構築出來的文化;這是我們以自
若說,十五歲是從懵懂中蛻變,那麼二八年華就是一個經歷一翻淬鍊以後的轉捩點吧。我現如今十六,但是國中三年青澀的模樣,仍然繡在我那一件百褶裙上。 十三歲來到一個新班級,不再像過去那般需要父母的陪伴踏過這一個象徵著長大的門檻。我們毅然決然獨自跨過,與那些號稱「緣分」的生面孔擦身而過,永遠不會預料到,他或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和行走變得尤為重要。閱讀是智慧的積累,行走是閱歷的拓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事、見過的人,共同建構了你的人生格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讀書可以使人思想,領悟,並形塑性格。本文討論了讀書的好處和重要性。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和行走變得尤為重要。閱讀是智慧的積累,行走是閱歷的拓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過的事、見過的人,共同建構了你的人生格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讀書可以使人思想,領悟,並形塑性格。本文討論了讀書的好處和重要性。歡迎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