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米食文化的那雙手      ──何瑞春及女兒羅憶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興農米店」矗立在車水馬龍的竹東與新竹市連結的中興路邊,祖父那年代以碾米賣米為主,但到民國50多年後竹東地區種稻人家減少,收購碾米的量下降許多,就開始單純賣白米、糯米、胚米等,直到20多年前大兒子跟媳婦接手後開始兼做米食的早餐販售,後續大女兒也回家幫忙。看起來小小的店面,卻深藏許多在地的歷史軌跡,讓我們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採訪‧撰文/黃智琪 攝影/小榛‧小宜
非常低調的店面。
小編在竹東二重埔住了3年半,來來回回中興路上沒有千回也有百回就是沒注意過「興農米店」的存在,直到今年7月因為早起運動走路去吃早餐,意外發現這個小店前面有一小小玻璃攤車,玻璃櫃裡放了滿滿的鹹/甜水板,才終於發現這家在地美食店家啊!
  因店面不寬,只在玻璃窗上貼上大大的「米店」兩字,還有早已斑剝看不到字體的招牌,真的是低調到在地人才知道的好味道,而且水粄通常在早上7至8點間就會賣光光了,所以要早起的鳥兒才有機會吃到喔!
小小放滿鹹、甜水粄的玻璃櫃。

簡單米食不簡單

這個舀米的勺子已有一佰年的歷史了,一代代傳承下來,好用的東西永流傳!
何女士一開始賣早餐時,除了水粄之外,還有飯糰、豆漿等商品選項,大女兒憶雯說:「媽媽對品質很要求,從原料的採買到製作都堅持自己來」,但隨著年齡漸長、體力開始跟不上時,就不得不取捨了,目前就只剩下販售水粄,一天大約可以賣出200個,夏天會比冬天多賣一點。
而水粄看似簡單的傳統米食,其實也不容易,製作上有一定的程序跟時間上的等待,才能讓水粄口感滑潤綿密,讓老客人們一再上門消費。採訪當時有位客人林媽媽就讚美何女士的水粄:「口感特別好,一買就是20個年頭」。

水粄有鹹也有甜 美味有講究

閩南人稱水粄為碗粿都是鹹的,小編來到客家村才知道水粄有甜的口味,是加入了黑糖,那QQ微甜好滋味在夏天當零嘴吃,還真的是大滿足呢!然而鹹口味很重要的就是水粄上面的配料,何女士的配料是以豆乾跟蘿蔔乾為主,豆乾特別挑選非基因改造的大豆製成,蘿蔔乾是跟認識的在地小農購買,大女兒憶雯說:「媽媽挑蘿蔔乾很龜毛,太老的絕對不用,還有不能有防腐劑。」雖然只是簡單的將豆乾跟蘿蔔乾加入鹽巴及油炒在一起,就香味四溢了!
炒到直撲鼻香的鹹水粄配料,豆乾跟蘿蔔乾都是何女士精選的好食材。
加入黑糖口味的水粄,香甜可口。
另外,在蒸水粄的器皿上也仍然要求使用傳統陶碗,何女士說:「現在市面上大多使用塑膠碗,覺得很方便,但蒸水粄溫度很高的,你敢吃嗎?」真是一個很有良心顧客人健康的好老闆,然而碗可能會一直破,就只好一直去找,大女兒表示這種傳統陶碗不容易找到,大多去鶯歌採買比較有機會。
〔水粄的製作過程,請見《東咚鏘7‧粄食特輯:客家粄食大進擊 吃翻你的舌頭》P12〕


傳統美食的傳承 每一口都珍惜

問何女士有打算做到什麼時候嗎?她女兒大笑代答:「100歲吧!」意思是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
除了平日的水粄生產之外,何女士會在過年時製作年糕、發糕、紅豆糕等米食。平常有節日慶典,或有人指定20斤以上的「麻糬」,也會特別為大家製作。有時地方辦活動,如有人邀約,何女士也會很熱心的協助製作客家米食,讓大家有機會一嘗她的好手藝。
聽到這,好害怕這美好口味會失傳,小編問憶雯小姐回家幫忙,是否有想傳承媽媽的衣缽呢?她大笑回答:「不知道ㄟ!當初離開職場回來是因為媽媽身體不好,就回家幫忙。做這很累,而且每次米都要試,沒想像中這麼簡單。」感覺有很多的過程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啊!然而那充滿熱騰騰蒸氣的廚房真的讓人卻步,尤其夏天更是悶熱難耐,再加上需要早起製作,這都是不為人知的甘苦,所以每吃一口都要點滴感恩在心頭!
超懷舊的傳統陶碗,有很多都在碗緣部分都有些許破裂,但這不就是歷史的痕跡嗎!

竹東印象

以前中興路寬度只有現在的一半,車子也沒這麼多。最可惜的是稻田越來越少,以前我這放眼看過去都是田啊!現在都沒有了,馬路越來越寬,地都變成工研院跟科學園區了。
興農米店水粄
  • 時間:AM 5:00~8:00 賣完就收
  • 地點:二重派出所對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到客家美食,一定不能漏掉客家人的日常飲食──粄條,白溜溜的粄條,除了湯粄條、乾粄條、炒粄條,你還會怎麼吃?你知道竹東大排長龍早餐店的粄條蛋餅怎麼來?跟上我們天透光就出門拜訪的腳步,一探粄條的故事。 採訪/許佩玟 撰文/許佩玟 攝影/鍾小宏
對竹東居民來說,稻田景色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但對於外地人來說真的是風光明媚,尤其每到農曆9月強勁的九降風落在綠油油的稻田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稻浪」,美得讓人目不轉睛,對小編來說更具有療癒功效,看著看著就進入一種寧靜的狀態,縱使九降風吹得呼呼作響卻已無視它的存在。 整理撰文‧攝影/黃智琪
在竹東,尤其是外五里與上坪、瑞峰、軟橋、員崠一帶,每幾步路就見一小塊的菜園農地錯落在馬路、住宅之間,或巷弄之後,白日裡菜園是不見人影的,到了臨晚,這些小菜園小農地上才紛紛出現農作者。那天臨晚,天色漸暗,在散步的回程撞見了正要離開農地的呂興松,就是這樣的農作人,菜園就在住家旁。 採訪‧撰文/許佩玟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在竹東,時不時就會聽人提到阿燈哥,也許還沒見過就吃過他種的米──他是2011年種出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莊正燈。每到他的農地倉庫,就只見他拎著豐收的作物進進出出,一刻不得閒,那首〈王老先生有塊地〉的童謠,彷彿是他的寫照,這是一個多棒的農家天堂嗎?其實並不!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一位屬兔的中年帥哥,莊屋的莊全勝先生,曾於台北從事印刷工作,早期忙到深夜11、12點,好幾天父女沒見面是常事,近年客人多移轉大陸,為照顧年邁雙親及對故鄉土地的情感,毅然從都市返鄉務農,抱持尊敬土地疼物惜福的理念,種出健康好米及四季果蔬再次開拓屬於自己、屬於莊屋的價值。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提到客家美食,一定不能漏掉客家人的日常飲食──粄條,白溜溜的粄條,除了湯粄條、乾粄條、炒粄條,你還會怎麼吃?你知道竹東大排長龍早餐店的粄條蛋餅怎麼來?跟上我們天透光就出門拜訪的腳步,一探粄條的故事。 採訪/許佩玟 撰文/許佩玟 攝影/鍾小宏
對竹東居民來說,稻田景色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但對於外地人來說真的是風光明媚,尤其每到農曆9月強勁的九降風落在綠油油的稻田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稻浪」,美得讓人目不轉睛,對小編來說更具有療癒功效,看著看著就進入一種寧靜的狀態,縱使九降風吹得呼呼作響卻已無視它的存在。 整理撰文‧攝影/黃智琪
在竹東,尤其是外五里與上坪、瑞峰、軟橋、員崠一帶,每幾步路就見一小塊的菜園農地錯落在馬路、住宅之間,或巷弄之後,白日裡菜園是不見人影的,到了臨晚,這些小菜園小農地上才紛紛出現農作者。那天臨晚,天色漸暗,在散步的回程撞見了正要離開農地的呂興松,就是這樣的農作人,菜園就在住家旁。 採訪‧撰文/許佩玟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在竹東,時不時就會聽人提到阿燈哥,也許還沒見過就吃過他種的米──他是2011年種出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莊正燈。每到他的農地倉庫,就只見他拎著豐收的作物進進出出,一刻不得閒,那首〈王老先生有塊地〉的童謠,彷彿是他的寫照,這是一個多棒的農家天堂嗎?其實並不! 採訪‧撰文/許佩玟 攝影/林建同
一位屬兔的中年帥哥,莊屋的莊全勝先生,曾於台北從事印刷工作,早期忙到深夜11、12點,好幾天父女沒見面是常事,近年客人多移轉大陸,為照顧年邁雙親及對故鄉土地的情感,毅然從都市返鄉務農,抱持尊敬土地疼物惜福的理念,種出健康好米及四季果蔬再次開拓屬於自己、屬於莊屋的價值。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大溪老街是桃園著名的觀光景點,有許多美食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豆干、油飯和木藝品。今天到大溪老街,原本想吃滷肉飯,但那家店人太多,於是改到三角公園邊上的一家麵店。這家麵店叫做「飄香一甲子」,是一家老式麵店,店裡許多人,只有邊上有位置。店內的裝潢簡單溫馨,讓人感覺很舒服。 看旁邊的人吃的都是湯麵,很
Thumbnail
聰明擔仔麵是豐原地區的老店,不僅代表著臺灣傳統味道,更是地標與回憶的象徵。在豐原許久的歷史中,聰明擔仔麵以其堅持的味道吸引了約七成的老客群,展現出店與人之間不可磨滅的連結。擔仔麵、爌肉、白菜滷等美食,都是這家老店的招牌料理。無論是食材的處理還是味道的堅持,都源自祖輩對這個食物的期望與希冀。
過客偶爾也會想吃吃傳統的道地小吃,這是一家在地已經經營超過30年的小店,目前有第二代接手,從騎樓做到自己買透天店面,專賣碗粿、米糕、麵線糊及豬肚四神湯° 萬物齊漲的狀況之下這家店的價格一直沒漲,只不過是碗粿變小了,碗粿裡面有少許的蛋黃、豬肉及香菇,以前只要買兩個現在可能要買三個才能吃得
Thumbnail
提到「大溪」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大溪老街、豆干與木器產業。每每一進到大溪的市區,光是賣豆干相關產品的店家到處林立,但在這些店家之中總是脫離不了「黃家」的影子,同為「艸頭黃這一家」雖然沒有親戚關係,卻也激起我對大溪黃家豆單豆干的好奇心。
Thumbnail
     來自彰化在北漂家庭長大的我,在家裡很少吃到米粉,吃米粉的次數用手指頭數的出來,更沒有吃過粗米粉,第一次跟老羊去「新竹東門市場米粉攤」時,覺得只是吃一碗米粉湯,還要排隊等候位子覺得很神奇,到底這家的米粉湯是有多好吃呢?!  東門市場米粉攤位於市場1116、1117攤號,走進市場入口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大溪老街是桃園著名的觀光景點,有許多美食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豆干、油飯和木藝品。今天到大溪老街,原本想吃滷肉飯,但那家店人太多,於是改到三角公園邊上的一家麵店。這家麵店叫做「飄香一甲子」,是一家老式麵店,店裡許多人,只有邊上有位置。店內的裝潢簡單溫馨,讓人感覺很舒服。 看旁邊的人吃的都是湯麵,很
Thumbnail
聰明擔仔麵是豐原地區的老店,不僅代表著臺灣傳統味道,更是地標與回憶的象徵。在豐原許久的歷史中,聰明擔仔麵以其堅持的味道吸引了約七成的老客群,展現出店與人之間不可磨滅的連結。擔仔麵、爌肉、白菜滷等美食,都是這家老店的招牌料理。無論是食材的處理還是味道的堅持,都源自祖輩對這個食物的期望與希冀。
過客偶爾也會想吃吃傳統的道地小吃,這是一家在地已經經營超過30年的小店,目前有第二代接手,從騎樓做到自己買透天店面,專賣碗粿、米糕、麵線糊及豬肚四神湯° 萬物齊漲的狀況之下這家店的價格一直沒漲,只不過是碗粿變小了,碗粿裡面有少許的蛋黃、豬肉及香菇,以前只要買兩個現在可能要買三個才能吃得
Thumbnail
提到「大溪」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大溪老街、豆干與木器產業。每每一進到大溪的市區,光是賣豆干相關產品的店家到處林立,但在這些店家之中總是脫離不了「黃家」的影子,同為「艸頭黃這一家」雖然沒有親戚關係,卻也激起我對大溪黃家豆單豆干的好奇心。
Thumbnail
     來自彰化在北漂家庭長大的我,在家裡很少吃到米粉,吃米粉的次數用手指頭數的出來,更沒有吃過粗米粉,第一次跟老羊去「新竹東門市場米粉攤」時,覺得只是吃一碗米粉湯,還要排隊等候位子覺得很神奇,到底這家的米粉湯是有多好吃呢?!  東門市場米粉攤位於市場1116、1117攤號,走進市場入口
Thumbnail
國旗屋在忠貞市場的附近。老闆是高齡80多歲的張老旺先生,整理父親遺物時,找到了當年的那面旗子,便決定要一直掛國旗直到自己離開那一刻,也是國旗屋故事的由來。米干其實口感像我們的粄條,切得比較細,肉塊厚實,蛋則是半熟蛋,湯的味道不算很重,雖然清淡,卻帶有大骨湯的滋味,加上酸菜後,滋味鹹香順口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