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is 11 years old. he weights 60 pounds. he is 4 feet,6 inches tall. he has brown hair. His love is real. But he is not.」(大衛是個十一歲男孩,廿七公斤、一百卅七公分、棕髮,他的愛純真無瑕,然而,他不是真的。)
今天要推薦的是美國科幻電影《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另譯:人工智能)」,2001年6月29日上映。改編自英國作家阿爾迪斯(Brian Aldiss)的短篇寓言《玩物的最後之夏》(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由兩位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及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合作編導,主演是海利喬奧斯蒙(Haley Joel Osment)、裘德洛(Jude Law)、威廉赫特(William Hurt)、法蘭西絲奧康納(Frances O'Connor)等人。由安培林娛樂(Amblin Entertainment)、庫柏力克工作室(Hawk Films)聯合製作,華納影業(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發行。
《A.I.人工智慧》預告
VIDEO
故事的時代設定在廿一世紀後期,因為氣候變遷,全球八成陸地都已經淹沒在海平面以下,人口銳減至卅億,當中僅有四分之一在溫飽線以上,生育成了計畫申請制。為了彌補不足的勞動力,具備高度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大量開發生產,代替人類在各種嚴苛環境中從事勞動工作;無可避免的,娛樂用的機器人也應運而生,在「特定項目及領域」滿足人類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亨利(Henry,山姆羅巴斯 飾)與莫妮卡(Monica,法蘭西絲奧康納 飾)的獨生子馬丁(Martin,傑克湯馬斯 飾)因為重病而接受無限期的冬眠艙療法。為了安慰莫妮卡日漸枯萎的心靈,亨利加入了公司的實驗計畫,將第一個兒童機器人大衛(David,海利喬奧斯蒙 飾)帶回家。原本莫妮卡只是將大衛視為新奇的寵物,但最後在好奇與寂寞的驅使下,啟動了大衛內建的親子程式,從此,莫妮卡又有了兒子,大衛將莫妮卡視為獨一無二的母親;可沒有多久,馬丁卻奇蹟似的從冬眠中痊癒醒來,重獲愛子的莫妮卡,心思又逐漸回到親生兒子的身上,大衛開始出現一連串的爭寵行為,甚至危害到一家人的安危。莫妮卡忍痛將大衛送回公司,半路上因為不忍心大衛就此被回收銷毀,選擇在半路將他放生。自始至終都不明白莫妮卡心思的大衛,一心以為只要回到莫妮卡身邊,就能再度成為受寵的兒子,於是帶著莫妮卡送給他的超級玩具、心愛的泰迪熊玩偶(Teddy,傑克安吉爾 配音)踏上了漫長又驚險的尋母之旅……
莫妮卡把對馬丁的思念移情到大衛身上,不由自主啟動了大衛內建的「愛」機制。
約兩小時半的片長中,我們看到大衛堅定無比的信念,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攔阻他對母親的愛。他逃過了機器人屠殺,遇上了機器舞男喬(Gigolo Joe,裘德洛 飾),從大數據AI萬事通博士(Dr. Know,羅賓威廉斯 配音)那裡知道了製造機器人男孩的艾倫博士(Professor·Allen Hobby,威廉赫特 飾),才發現真相是:自己不過是個大量生產的機械製品,大衛仍舊相信自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小孩,成為莫妮卡真正的兒子。他想起萬事通說過的童話《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也真的在世界盡頭的水深之處找到了藍仙子(Blue Fairy,梅莉史翠普 配音),堅信這座人造雕像能實現他的執念。故事的最後,大衛再度見到了莫妮卡並在她懷中安睡,得以永遠獨佔母親的愛。全片有九成以上的時間都是以大衛的角度在看待這個世界,因此飾演大衛的海利喬奧斯蒙是當然的主角,他也不負導演所託,成功詮釋了這個科幻版的皮諾丘故事。
原作故事完成於1969年,那個年代別說機器人,連電腦都還是半個工廠體積的龐然大物,必須以卡片及磁帶輸入指令,才能處理特定的數理運算問題;所以作者阿爾迪斯的文字版本其實要探討的是「玩物」──那些佔據人們社交時間、卻又無助於人際關係的無生命/靈魂的物品,對人際關係的傷害。庫柏力克在1980年代初期取得翻拍版權,但是當時的特效技術與他想呈現的畫面仍有一大段落差,於是便暫時擱置計畫。直到1993年《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的面世,庫柏力克發現史匹柏主導、喬治盧卡斯創設的「ILM光魔工業」(Industrial Light & Magic)將可以幫助他完成這個故事,就找上史匹柏洽談合作。當時的安培林已經買下幾個類似主題的版權,包括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但史匹柏為了和前輩庫柏力克合作,不惜放棄了原子小金剛,除了提供特效技術支援以外,還加入了不少劇本修改意見。
天才童星奧斯蒙,幾乎是獨力撐起了這部警世科幻寓言。
獲得史匹柏的大力奧援之後,庫柏力克原本預計在《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交片後就全心投入這部片的拍攝工作,包含選角、定裝、勘景在內的前製作業也完成了大部份,但庫柏力克卻在1999年3月驟逝,籌拍計畫隨之中斷。原本參與度就很高的史匹柏接下了前輩的未竟志業,儘可能留用了原來劇組及卡司中的大部份人員,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將本片拍攝完成。兩位導演雖然都很擅長處理大格局的虛擬世界,但是風格上卻各自迥異,所以起初業界對這部接力作都持保留態度,的確票房收益也不出色,總計一億美金的成本,最終全球票房約兩億三千六百萬美金,精算下來只是打平而已,投資效益等於零。但是這部電影在敘事節奏、運鏡畫面這些與硬體技術無關的部分,取得了相當程度的好評口碑;特別是對重度科幻迷來說,電影不但超越了原作小說的小品格局,還預言了全球暖化、人口老化、人工智能進化等等未來學議題,堪稱是科幻神作。IMDb評分現在是7.2分,爛番茄新鮮度則有74%、觀眾滿意度64%,豆瓣上的分數則是8.7。
前面提過童星奧斯蒙佔據了全片九成以上的戲份,事實上,他也是本片拍攝期長達約一年的主因。為了不影響他的學業,他的戲份幾乎集中在學校假期趕拍,還要注意不得超時及熬夜。由於時值十二歲的他已經開始長個子,劇組不但得製作好幾個不同大小的泰迪熊玩偶來符合泰迪和大衛的正確比例;後製時也得在精心調整大衛與周遭人物的身高比例。就剪輯完成後的成果來說,為奧斯蒙花這麼多辛苦功夫的確是值得。不過這位小朋友在此之後就再沒有什麼出色的作品,跟大多數好萊塢童星一樣陷入了「發育期魔咒」,再一次被大眾注意到就是2008年,他因為酒駕肇事還被查出攜帶過量大麻而移送,最後被判三年緩刑,成為又一位「小時了了」的走鐘範例。之後短暫參演《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和其他幾部影集,但已經全無半點幼年時期的靈氣。
大衛最後得償宿願,和母親莫妮卡團聚,成為真正的男孩。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除了小正太奧斯蒙的頂天顏值和逆天演技以外,當然還是它的B面故事──所謂的「愛」到底是什麼?故事中人類母愛的代表當然是莫妮卡,可是她的愛卻是能被取代的(機器小孩大衛一度取代了親生兒子馬丁)、可以被丟棄的(闖了禍的大衛被送回製造商銷毀);可是基於大衛身上那個邏輯晶片運算出來的虛擬之愛,卻永遠無法被取代、拋棄,甚至還能不斷進化,最終在即便知道只能與母親重聚一天的先決條件下,大衛仍然決定複製莫妮卡,並在那一天的結尾隨著莫妮卡的沈睡永遠關機。庫柏力克和史匹柏兩位導演接力潤飾過的劇本,「大衛的愛」成了蓋過一切子命題的最大加分要素;但其實原著所指的「Super-Toys」並非單指大衛,而是泛指一切隨人類過度膨脹的消費欲望而生產出的所有物品。在大衛、喬等人型機械以外,又以玩具熊泰迪最能代表。
玩具熊泰迪不僅是大衛忠實的冒險夥伴,也是另一個想回到母親身邊的小孩。
泰迪原本是馬丁的玩具,馬丁入院後成為莫妮卡思念兒子的慰藉;大衛出現後,莫妮卡把這件Super-Toy當作應付大衛的工具;莫妮卡「放生」大衛時,隨手將泰迪當作臨別紀念……泰迪從此隨著大衛四處流浪,直到最後都沒有離開大衛身邊。其實泰迪也具備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雖然沒有人的形體、也不如大衛有進化能力,但它應該也有獲得愛的渴望,從它教大衛寫道歉信時的用句:
「I’m your little boy, and so is Martin but not Teddy.」(大衛和馬丁都是妳的小孩,但泰迪不是。)
可以看出,泰迪也在意那個「兒子」的名分。大衛潛進主臥偷剪莫妮卡頭髮,成了兩千年後復活莫妮卡的關鍵;而這撮髮絲是泰迪從肚子裡掏出來的,因為它也相信馬丁對大衛開的那個惡意玩笑,才會默默地保存「媽媽的頭髮」。在大衛的流浪旅程中,泰迪其實是有機會獨自逃命的,但是它從未離棄大衛,它相信《木偶奇遇記》的寓言,在見到藍仙女的時候,它也想跟大衛一起變成真的小男孩。當大衛如願以償和媽媽幸福相擁,泰迪也爬上了床沿靜靜待著。兩千年後的機械人末裔復活莫妮卡,實現的不僅是大衛不變的執念,也是泰迪卑微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