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做決定的勇氣

    昨天晚上,看了李永樂老師講的河南1975年水庫潰壩的故事,稱為河南758水庫潰壩事件。李永樂老師講的水庫潰壩的原理和機制清楚明白,都讓我非常喜歡。
    講到河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20多萬人死亡,數百萬人還泡在水裡,當時治水專家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炸開上游的班台閘(就是一個匯流的閘口),這樣才能把水引流到下流到出海。
    但是如果如果把班台閘炸開,那麼下游的安徽省勢必有很多的土地會被淹沒,根據李永樂老師的說明,當時也有很多安徽省的人士反對這個方案,但是如果不把洪水引流到下游,上游河南的人在河水的包圍可能撐不下。
    我聽了之後,就在思考,如果我是一個需要下決定的人,我會怎麼下這個決定,
    如果是炸開班台閘,那下游的人和土地要怎麼辦?
    如果是不炸班台閘,那上游泡在水裡的災民要怎麼辦?
    真是艱難的決定,兩權相害取其輕,
    可能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只能折衷選一個時候,要怎麼選呢?
    生活中,應該也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是出國工作還是留在本國結婚生子,是繼續深造還是先去工作,等等,每一個選項都有利有弊,雖然這些問題都不像上述一樣牽扯到幾百萬的人,但人生就是常常面臨十字路口,然後再不斷地左轉右轉,一個一個選擇疊加起來,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其他的選擇可能出現的結果就在平行宇宙中呈現。
    但是我也好奇,幫助我們判斷、分析的頭腦,到底是根據什麼做出選擇的呢?是個性、信念、父母的教育,還是其他呢? 非常好奇,也想聽聽大家的答案~
    以下是李永樂老師講潰壩事件的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UR7UyZJ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