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畢設週記-計劃書[初版]

    前言、動機目的、議題分析……先詳前幾篇好了,下兩週再濃縮回來。

    空間腳本
    從臺灣政治現況的光譜中選角:從一般民眾到媒體再到政府。期望創造能反映當代政治現況及促進公民參與的立法園區,因此空間需求除了原有的立法院空間外,還需納入公民參與的機構、媒體監督及發聲的區域。

    角色
    一般民眾、媒體、政黨/立法委員、行政人員

    空間需求
    一般民眾 作為與菁英政治相互制衡的群眾,我希望兩者的空間能在這個腳本內相互矛盾、對立,但現階段還在琢磨群眾該以何種空間進入這個設計。
    • 公民廣場: 需滿足臨時性請願、集會、演講之需求,但要避免尺度過大反而成為威權的載體,設計前考察近年集會遊行的路線、形式、與官方建築之關係。
    • 圖書館/博物館: 提供一處儲藏人類知識的場所,並使其傳承、啟發群眾。
    • 青年國宅: 如何將公民意志納入這個腳本?我目前的解法是用青年國宅導入一個必須在此上演的生活場景。但這麼一來空間量就會過大、主題失焦,所以還在考慮中。
    • 住商混合的商場: 從中華商場來的靈感,既然基地免不了在市中心,勢必會有商業行為。住商混合的商場既有商家全天的生活場景;也能吸引外來人群參與基地裡的事件。若能將一個社會主義式的場景導入民主政治的園區也是很有趣,不過這個方案似乎也還不夠精準。
    媒體 我認為媒體一方面作為群眾的放大鏡,另一面也是財團/政黨的過濾工具,在本設計中我想讓媒體的運作空間做為兩者的中介。
    • 自媒體人創作空間: 自媒體作為新興時代反映民眾心聲的管道,若能無償提供一處創作基地,勢必可減輕其對外在金權的依賴,達到自媒體的獨立性
    • 傳統媒體監督空間: 基地內可能經常發生具爭議性政治事件,設置多處媒體方便轉播及監督民主流程的區域。 而媒體的視角反映背後經濟支持者的政治傾向,這點該如何在空間中詮釋還在設計中……
    • 大型LED媒體牆: 快速流動、內容淺顯的大型看板雖然缺乏靈性,但往往詮釋當代大眾的意志(也在此徵求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一書,借呈穎週轉一下設計內容)。 我希望這個裝置能在腳本中擔任便當滷蛋般的重要配角。
    銀翼殺手中不斷出現的大型LED看板
    銀翼殺手中不斷出現的大型LED看板
    政黨/立法委員
    • 議場: 需容納立委座位區126席、主席台及官員席共48席、發言台、質詢台、備詢台、可供媒體及民眾觀看之看台(平台) 佈局考慮競技場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時況轉播時代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具有高側窗、中二炫炮莊嚴神聖的穹頂。民眾及媒體的參觀動線需思考在不打擾會議進行的前提,達成最方便的監督觀看的模式。議場配置應考量與委員研究室連接、公民廣場之關係。 另設大禮堂一處,供各種典禮使用。
    • 委員研究室: 提供立委研究、辦公、設置民眾諮詢服務處、八大委員會辦公室(空間量大,現況以一整棟來滿足需求)、十間以上會議室 委員研究單元以沙克生物實驗中心為例,找尋立法工作與精神思考間的空間組織關係。
    • 政黨: 黨團辦公室(三處以上)、黑箱協商區(反正也無法消除就讓它真實的發生)
    行政人員
    • 各種長的辦公室: 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主計處長、總務處長、秘書處長、議事處長、人事處長
    • 各種處的辦公室: 主計處、人事處、公報處、資訊處
    • 各種科的辦公室: 出納科、檔案科、收發科、交通科、庶務科、管理科、研考科、營繕科

    基地
    • 立法院現址: 以中山南路、濟南路、林森南路、青島東路為界為合成的長方形基地。是個較直覺但無太多思考的方案。
    • 華山文創園區: 是1992年立法院計畫遷址的方案,目前找不到遷建於此的原因,但有華山車站的白色恐怖不義遺址能納入民主園區的議題。
    • 中正紀念園區: 由於這塊基地太大,我想取林森南路以西的半邊,同時可對總統府及紀念堂的軸線做點思考、發揮;且基地也緊鄰民眾集會抗議的景福門圓環。
    • 仁愛路上或仁愛圓環: 在台北市政府機關的中軸線上,是民眾集會遊行、選舉宣傳的首選之一。操作形式可能會像中華商場、也能趁機穿插放置LED媒體牆,但要如何應付龐大的車流量是個難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