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瀰漫已久的失敗主義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兩岸近年來的局勢變得緊張,外媒曾指出一旦臺灣與中國爆發戰爭,臺灣的抵抗意志將會是左右勝負的關鍵,但因為民間的失敗主義濃厚,以至於普遍都不認為自己能戰勝,導致建軍改革的步伐相當緩慢。
關於臺灣民間瀰漫許久的失敗主義,王立第二戰研所很久以前便提過,筆者並非專業的軍事戰略學者出身,僅因對此心有戚戚焉,就舉一些平時觀察到的事物為例子,並提出一些淺見。
該怎麼樣去定義「失敗主義」? 簡單來說就是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必會失敗,因此放棄了任何可能扭轉局勢的機會。會造成臺灣在國防這塊瀰漫失敗主義原因有很多,以下分別就解放軍的心戰手法、國人軍事常識不足、軍人地位的長期低落、歷史餘緒等因素來談。
解放軍的心戰手法
孫子兵法有云:攻心為上,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若是輕啟戰端乃至於陷入戰場泥淖那是最為不智的。
大家對於「統戰」一詞肯定不陌生,統戰就是統一戰線的縮寫,是中共的政治最高指導原則之一,源自於毛澤東對於部屬的教誨,要盡可能聯合可拉攏的對象以打擊最主要的敵人,國共戰爭期間,中共將小農、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原本是政治立場上理應清算的敵人,都儘可能吸納過來以對付國民黨,事後證明收到奇效,國軍不論在正面戰場還是輿論戰都輸了一蹋糊塗。
讓解放軍最為津津樂道的便是「北平模式」,當時華北戰場司令傅作義與中共密使接觸,最終大開城門,解放軍不費一槍一彈便佔領了北平(北京)。其實說白了就是所謂的心戰,勸敵人識時務放棄抵抗,即便時隔多年中共仍將其用在對臺作戰上。
中共不惜大撒銀彈,透過國臺辦、共青團、解放軍等不同組織系統,構建一套對臺統戰策略,現時主要戰場在網路,從最基本的透過假帳號散播不實資訊,或是大張旗鼓資助親中政治社團宣揚投降是唯一活路。
並時常運用臉書、Youtube等影音平臺,製作影片取笑臺灣戰力不堪,套路通常是以對比的形式,展示解放軍軍容壯盛的閱兵,然後以「草莓兵」之類的關鍵詞下標題,剪接國軍演習出糗橋段,嘲笑國軍訓練如兒戲。
近期適逢中共建黨一百周年,許多網站更赤裸裸地釋出擬真3D的動畫模擬攻臺作戰。這招對長輩或軍事知識沒有認知的民眾相當有效。網路跟電視不一樣,沒有嚴格的把關機制,在家划手機都能輕易接收到這些資訊,淺移默化之下,造就了一群誤以為中國與臺灣的軍力異常懸殊,在新聞留言區責罵政府軍購,並對支持長期抵抗者酸言酸語的網民。
為什麼解放軍要這麼大費周章搞心戰?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家也是幾十年沒打仗,沒有實際戰例可以拿出來嚇唬你。
難不成你要叫解放軍拿上個世紀的中越戰爭還是韓戰來叫臺灣趕快投降?
國人軍事常識不足
心戰之所以有效,是建立在我方對敵人的虛實不了解,以至於對敵方宣傳照單全收。像幾年前退役的解放軍將領出來放話(奇怪,現役通常都很安靜)說要以小時計來拿下臺灣,這種大放厥詞的言論竟有不少人會買單,可見國人的軍事常識普遍相當不足。
中共攻臺計畫衍生出很多的軍事流言,像是封鎖臺海、萬船齊發、火箭彈洗地、瞬間癱瘓機場港口、無人機精準打擊云云。隨著時代科技的演進,版本略有不同,但目的通常都是要告訴聽眾:你們用白花花鈔票向美國買的武器在我軍面都是廢鐵,還是乖乖投降吧!
每個流言通常建立在部分的事實上,然後再以加油添醋,一則流言就這麼誕生了,由於軍事武器與戰略通常涉及很多跨學科的專業知識,若非真有興趣(軍武宅)否則不會特別去一一檢視流言中的不合理之處,一般人聽了會半信半疑,以至於對時局感到悲觀,整個社會隨著時間將逐漸喪失抵抗意識。
但所謂的基本軍事常識,並不需要對武器設備、戰術、戰略什麼的如數家珍,只需要搞清楚我方跟敵方在戰場上的優勢跟劣勢分別為何,以及一旦戰事爆發該做什麼?要如何保護家人? 該如何自保?如何配合政府指示行動避難? 就筆者看來這些知識便足矣。
然而教育場域對這塊並未多加重視,高中、大學階段雖有開設全民國防或打靶體驗活動,但多數人應該認知到這頂多是走走形式,對男生而言這就只是可折抵役期的涼課,女生也大多興致缺缺,學校的教官也並非專業的授課者,生硬的教法與教材別說是學生,就連現役軍人恐怕也聽不下去。
但就算學校不教,今日網路資源發達,動動鍵盤還是可以自修的,或是翻閱圖書館架上的軍事雜誌,以及觀看介紹軍武的Youtube頻道,若自認外語能力不錯,也可以參看外國智庫發表的文章。
對軍事知識絲毫沒有認知的人通常被戲稱為「軍盲」,這些人大多是單純是不了解,但若是因自身的政治立場作祟,而偏執到近乎反智,那就十分不可取。
軍人地位的長期低落
失敗主義之所以會存在,源自於國人對自己的軍隊能否守衛家園沒有太多信心,這跟軍人地位長期低落有關。臺灣承平已久,距離最近的八二三炮戰已有40餘年,父執輩也多半僅聽聞而非親臨戰場,多虧當年的犧牲才能換來得來不易的和平,臺灣才有如今的繁榮。
當士兵派得上用場的時候,就代表事態已經很嚴重了,在我們被譏為只會吃飯的傢伙受盡眾人嘲笑時,才代表大家都活在和平的時代啊。 —動畫《進擊的巨人》
諷刺的是,久而久之,軍人也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好像只有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才能多少得到民眾的關注。
在多數國人的眼中,軍人就是在颱風救災時出動,偶爾敦親睦鄰幫忙採收洋蔥,近似於打雜的角色,跟美軍那種在影視作品裡衝鋒陷陣、英姿颯爽的形象有很大差距。臺灣因自身特殊的歷史因素,長期以來未能與盟國進行大規模聯合軍演,國軍的組織文化又總是給人一種封閉、自以為是的感覺,讓人不免心底覺得:「這樣的軍隊真能作戰嗎?」
臺灣是世界上少數維持徵兵制的國家(近年才改成募兵為主)大多數男性都有待過部隊的經驗,但談到當兵經驗大多數是抱怨、吐苦水為主,軍隊中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層出不窮,加上墨守成規的訓練方式,退伍後不免心生怨懟,因此每當軍隊爆出醜聞或是演習事故時,總少不了酸言酸語。
重挫國軍形象的最後一根稻草,莫過於是2013年爆發的「洪仲秋事件」,軍人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時常受到社會異樣眼光對待,當時家兄曾再三囑咐筆者切勿對外人透露他是軍人的身分,語氣中滿是無奈。
筆者認為身處民主國家,將事情攤在陽光下檢視是正常不過的事,透過輿論壓力讓國軍的環境變好,自然是樂見,但如果批評變成無謂謾罵,以一桿子打翻一艘船的形式去羞辱軍人這個職業,長期下來只會讓軍人地位的持續低下,正中解放軍心戰攻勢下懷,若軍民關係持續緊張,就不用期待兩者未來能在戰場上密切合作。
能夠一舉扭轉這種態勢嗎? 坦白說並不容易,這涉及到諸多政策、觀念的徹底轉變,需要至少一代人的光陰。臺灣畢竟不是美國,也沒必要凡事都向美國看齊,美國軍人地位的崇高,是建立在身為自由世界領導角色以及高昂的軍事開支上,國民人人一句:”Thanks for your service!”(感謝您為國奉獻),道盡了對軍人的真摯感謝。
我們可以不用做到他們那種程度,但簡短的幾句感謝,並以鼓勵代替謾罵是我們可以做的。
歷史餘緒
最後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歷史問題。國軍的全名叫做「中華民國國軍」,在多數人眼裡亦可視為「國家的軍隊」簡稱,臺灣因自身特殊的歷史因素,使得島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認同,連帶影響這支軍隊的定位與歷史詮釋有著無止盡爭論,間接使失敗主義得以從中滋長。
臺灣現時有兩股主要的政治立場,分別是中華民國派與臺灣本土派,(這裡先捨去急統跟急獨不談),而兩派對於國軍的看法南轅北轍。
中華民國派眼中,國軍正是孫中山秉持三民主義精神培養的武裝力量,從北伐、剿匪、抗日,可謂無役不與,是守護臺灣免於赤化的最大功臣;而在臺派看來,國軍是一支失敗多於光榮的軍隊,現時的骨幹雖是本土的臺灣人,但組織文化仍未脫黨國陳腐習氣,有打破重建之必要。
臺灣繼承了中華民國的憲法,也連帶繼承了這支軍隊的榮耀與恥辱,近年來中共不僅將抗日戰爭的話語權搶走,一方面又拿國共內戰大肆宣傳,逐步形成「國軍就是一支註定要被解放軍打敗的軍隊」宿命論,而中華民國派與臺派之間無止境的爭論,非但沒能幫國人反駁這種歷史宿命論,互挖彼此痛處攻擊的同時,反而助長了中共的宣傳。
在中華民國派眼中,國軍不該為所謂的「臺獨」而戰,而國軍正是在2000年政黨輪替時走下坡的,並認為現在的國軍訓練遠不如兩蔣時代來的精實,唯有堅守黃埔傳統精神才能讓這支軍隊重返榮耀;在臺派眼中,國軍不僅背負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歷史原罪,也正因為國軍的「貪腐守舊」才會被解放軍趕來臺灣,並時常將美國遲遲不肯售臺先進武器,一律解釋成「防範國軍高層洩密投共」之故,唯有將國軍砍掉重練才有希望。
兩派都有互看對方好戲的心理,被夾在當中的國軍何其無辜。
況且兩派的指控與理解都有不實與瑕疵之處。中華民國派時常不自覺落入中共宣傳圈套,口徑一致譴責臺獨,而忽略不論中華民國還是臺灣,都是中共的眼中釘、肉中刺,又時常宣傳抗日戰功而刻意隱晦對共軍作戰的慘敗,提出疑美論後,又提不出其他可行的建軍方案,自然無法吸引年輕一輩的認同;臺派出於對國際政治現實以及情報作戰的不理解,任意指控軍人的國家忠誠度,只會讓多數軍人感到心寒,徒增國民無謂的恐慌與悲觀情緒。
歷史遺緒是相當難解的問題,既成事實無法被逆轉,兩派的爭執又不可能一時之間止歇,兩派唯一存在的共識為:「臺灣現時的國名叫做中華民國,守護這塊土地的軍事力量是國軍」。個人認為要擺脫中共歷史宿命論宣傳,最好的方法就是無視,莫隨之起舞,因歷史只能借鑒而非預測,與其耽溺在過去的失敗情緒,不如正視未來可能面臨的威脅,思索解決之道。
上述只是一些日常觀察與淺見,無論認同與否,應該都一致同意「天助自助者」這句話吧?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不放棄任何希望。
avatar-img
5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iml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等理論,只能算是粗淺的理解阿富汗至今蒙受強權苦難的緣由,但若沒有透過基層社會的視角,可能很難得知阿富汗的百姓心裏在想什麼,遑論理解反世俗、非人道的塔利班政權在農村為何會得到廣大支持。
108課綱即將上路,你怎麼看具備爭議的歷史課綱? 未來的學生應怎麼學習歷史呢?
所謂的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等理論,只能算是粗淺的理解阿富汗至今蒙受強權苦難的緣由,但若沒有透過基層社會的視角,可能很難得知阿富汗的百姓心裏在想什麼,遑論理解反世俗、非人道的塔利班政權在農村為何會得到廣大支持。
108課綱即將上路,你怎麼看具備爭議的歷史課綱? 未來的學生應怎麼學習歷史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和必然趨勢。然而,一些人在臺灣卻堅持以武抗統的立場,認爲這是捍衛臺灣的唯一選擇。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臺灣以武抗統最後只能是死路一條。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近年來,臺獨勢力一直試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企圖打破兩岸的和平穩定。然而,臺獨主張卻註定是一條死路。相反,兩岸統一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實現長期和平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首先,臺獨將導致臺灣陷入國際孤立。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國家越來越少,且與大陸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繫越來越緊密。臺獨勢力的行
Thumbnail
  原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篇講的是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要過於輕浮於事,輕率於事,為人輕飄飄的,有失威望。地處超然的態度道法之所在,行事與有榮焉。面對任何事情變化都要穩住,不可輕易相信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和必然趨勢。然而,一些人在臺灣卻堅持以武抗統的立場,認爲這是捍衛臺灣的唯一選擇。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臺灣以武抗統最後只能是死路一條。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近年來,臺獨勢力一直試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企圖打破兩岸的和平穩定。然而,臺獨主張卻註定是一條死路。相反,兩岸統一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實現長期和平與繁榮的必由之路。 首先,臺獨將導致臺灣陷入國際孤立。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國家越來越少,且與大陸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繫越來越緊密。臺獨勢力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