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筩杯與解語杯

碧筩杯與解語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了不再傷害無辜的海洋生物,現在全面颳起了禁用塑膠吸管的旋風。您知道嗎?古代也有吸管喔,不但天然、環保,且富有風雅的情調,這還是古人在炎炎夏日消暑的情趣秘方。

讓我們從古籍中翻出,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荷花的花與葉來製作一些饒富情趣的酒器吧!

碧筩杯

所謂的碧筩杯,就是用大荷葉所做成的酒器,又稱作「荷葉杯」。據說早在三國時代,就有名士在宴客的時候利用荷葉來當作大酒杯。

作法是將大荷葉連帶著長長的莖一同採下,再用簪子刺破荷葉底部與長莖相通的蒂心,飲酒的時候,將莖向上拉起 這就成了天然的吸管。由於飲用時莖要高高舉起 就好像舉起的象鼻一樣 所以又稱為「象鼻杯」。

它的妙處在於能讓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甚至微帶清涼的苦味,歷來備受文人喜好與讚譽,正如蘇東坡詩所云:「碧筩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

在每年夏季的荷花節,大陸濟南的大明湖公園仍非常時興飲用這種由荷葉所製成的碧筩酒,連日本京都宇治的三室戶寺也保留有這種喝蓮酒的中國古俗。想想台灣夏季到處有的荷花季,相形之下實在遜色不少。

解語杯

另外,明代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記載比碧筩杯還要風雅的酒器,叫做「解語杯」。

作法是把小酒杯放到盛開的荷花內,這是一種以花為托的美麗酒盞。飲酒的時候輕輕撥開花瓣,將臉貼著花啜飲,簡直像小蜜蜂一樣,讓人不禁沉醉在酒香交織著花香的愉悅當中。

﹍﹍﹍﹍﹍﹍﹍﹍﹍﹍﹍﹍﹍﹍﹍﹍﹍﹍﹍﹍﹍﹍﹍﹍﹍﹍﹍﹍﹍﹍

孔子曾經說過「禮失求諸野」,意思是禮教或文化因為種種原因而散失,必須從最基層的平凡之處去尋找。

現代的台灣人依舊愛蓮,賞蓮勝地依舊不少,但知道「碧筩杯」與「荷葉杯」的人恐怕就不多了。然而,今日日本京都宇治的三室戶寺仍保留著喝蓮酒的風俗,甚至因此成了招睞觀光客的一大賣點。有時真的很感嘆:華夏文明都被善於保存文化的日本給珍藏了,虛無的我們反而很崇媚其他的文化。

avatar-img
餐芳譜——芳菲主人的沙龍
73會員
206內容數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中元與七夕少不了的祭祀花卉—雞冠花來頭可不小,它是詩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裡「後庭花」的本尊。只是後來流落尋常百姓家,洗去嬌貴之氣,強勁的生命力讓它隨處繁衍,甚至饑荒時成了填飽肚子的救荒野菜。醫書稱雞冠花有涼血、止血、止痢等效用,是藥食兩用的好食材。本篇文章即是雞冠花的花食實踐。
毛西番蓮是鄉野間常見的植物,因野性十足,常被人們視為頭痛的惡草。與百香果同屬西番蓮科,細細品味,它的花朵頗富精心巧構的趣味;毛網苞片的保護功能與花謝後的打包機制也都頗有新奇可觀之處。黃橙橙的果實甜中帶酸,頗為美味。只可惜果實太小,倘若有人能投入心力研發毛西番蓮的加工食品,或許可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
《浮生六記》曾記載一款非常有情韻的荷花茶。這款荷花茶,是利用荷花晨昏開闔的特性,傍晚時將茶葉置入花芯,就可自動在花苞裡薰蒸一整夜,隔天清晨再取出茶葉泡茶,就可品嘗到有著清新淡雅香氣的荷花茶了。只是眼下環境汙染得很嚴重,就連蓮鄉的荷花都有噴灑農藥,要復現古人的生活情趣確實有其難處。
中元與七夕少不了的祭祀花卉—雞冠花來頭可不小,它是詩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裡「後庭花」的本尊。只是後來流落尋常百姓家,洗去嬌貴之氣,強勁的生命力讓它隨處繁衍,甚至饑荒時成了填飽肚子的救荒野菜。醫書稱雞冠花有涼血、止血、止痢等效用,是藥食兩用的好食材。本篇文章即是雞冠花的花食實踐。
毛西番蓮是鄉野間常見的植物,因野性十足,常被人們視為頭痛的惡草。與百香果同屬西番蓮科,細細品味,它的花朵頗富精心巧構的趣味;毛網苞片的保護功能與花謝後的打包機制也都頗有新奇可觀之處。黃橙橙的果實甜中帶酸,頗為美味。只可惜果實太小,倘若有人能投入心力研發毛西番蓮的加工食品,或許可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
《浮生六記》曾記載一款非常有情韻的荷花茶。這款荷花茶,是利用荷花晨昏開闔的特性,傍晚時將茶葉置入花芯,就可自動在花苞裡薰蒸一整夜,隔天清晨再取出茶葉泡茶,就可品嘗到有著清新淡雅香氣的荷花茶了。只是眼下環境汙染得很嚴重,就連蓮鄉的荷花都有噴灑農藥,要復現古人的生活情趣確實有其難處。